中国历史上这六位皇帝,开疆拓土,对中国领土贡献最大

小姐姐讲史 2025-02-22 21:41:46

从秦始皇时开始,到1912年的“末代皇帝”溥仪退位这2131年间,中国共有皇帝422人。

在这些皇帝中,有的是千古一帝,有的是一代雄主,有的英明神武;有的雄才大略……

其中有六位皇帝在开拓疆土方面,对中国领土方面的贡献最大,要说排序的话,康熙并不能排在第一位,汉武帝竟然连前五名也没排到。下面咱们就按他们拓疆面积的大小分别来看。

第六位,汉武帝刘彻

汉武帝

开拓面积:198万平方公里。

刘彻接手时的地盘主要是中原和南方一些地区,经过他的一番操作,汉朝的版图直接翻倍,北到蒙古高原,南到南海,西到中亚,东到朝鲜半岛,成了当时东亚的超级大国。

刘彻称得上是个“开疆拓土”的狠人,汉朝在他手里达到了巅峰。

汉武帝刘彻接手时的地盘就是汉朝的基本盘,包括中原地区、关中、巴蜀、江南这些地方。

他上位后,开始疯狂“开疆拓土”,搞了一波“大汉扩张计划”。

为拓疆,他主要干了这么几件事:

1. 打匈奴:

北边的匈奴一直是汉朝的“老冤家”,刘彻派卫青、霍去病这些猛将,将匈奴打趴下,抢回了河套地区(现在的内蒙古一带),还把势力范围推到了漠南(蒙古高原南部)。匈奴从此不敢轻易南下,汉朝的北方边境稳了。

2. 收南越:

南越国(今广东、广西、越南一带)本来是个独立小国,刘彻直接派兵把它收了,变成了汉朝的地盘。将汉朝的南方边界直接推到了南海。

3. 开西南夷:

西南地区(现在的云南、贵州一带)当时还是一些小部落,刘彻派人去“招安”,把这些地方也纳入了汉朝的版图。

4. 通西域:

刘彻派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丝绸之路,还顺便把西域一些小国(比如楼兰、大宛)变成了汉朝的“小弟”。虽然这些地方不算直接统治,但汉朝的影响力已经覆盖到了中亚。

5. 东北扩张:

刘彻往东北方向扩展,把半岛北部(现在的半岛和韩国一部分)拿下,设立了汉四郡。

第五个、明成祖朱棣

开拓面积:275万平方公里

明朝的永乐大帝朱棣,是个超猛的皇帝,他抢了侄子的皇位后,亲自带兵到处打地盘,把明朝的疆域搞得超大。

1.在北方:搞定蒙古,稳住边疆

朱棣上位后,看到蒙古总是对大明呲牙,尤其是鞑靼和瓦剌这些部落,时不时就来骚扰明朝的边境。

朱棣可不是吃素的,他直接带兵北伐,亲自上阵,打了好几场硬仗。特别是1414年的忽兰忽失温之战,朱棣把鞑靼打得服服帖帖,蒙古人再也不敢随便来犯。虽然朱棣没完全灭掉蒙古,但他使明朝的北方边境稳住了,边疆安全多了。

2.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控制女真

朱棣对东北也很上心,特别是女真族的地盘。

他在东北设立了奴儿干都司,相当于在那边建了个“办事处”,专门管理黑龙江、松花江一带的女真部落。

这样一来,明朝的势力就延伸到了东北,接近今天的俄罗斯远东地区。朱棣还派了太监亦失哈去巡视,确保那边的人都服服帖帖。

3. 西南:平定安南,设立交趾布政使司

安南也就是现在的越南,本来是明朝的藩属国,但后来他们自己搞事情,不听话了。

朱棣一看决定给它点颜色看看,就直接派兵过去,把安南给打服了,然后设立了交趾布政使司,把安南变成了明朝的一个省。

不过,后来安南人闹独立,明朝的统治没维持太久,但朱棣这一波操作确实让明朝的势力扩展到了东南亚。

4.西北:控制哈密,稳住西域

朱棣对西北同样看重,特别是哈密(今天的新疆哈密地区)。

他通过军事和外交手段,把哈密变成了明朝的藩属国,设立了哈密卫,相当于在西北建了个“前哨站”。

这样一来,明朝对西域的控制力就增强了,丝绸之路也变得更安全。

5. 海上:郑和下西洋,扩大海外影响力

虽然朱棣没亲自去打海外的地盘,但他派了郑和带着大舰队下西洋,到处“秀肌肉”。郑和的船队去了东南亚、印度、阿拉伯半岛,甚至非洲东海岸。虽然没直接占领这些地方,但明朝的影响力通过这些航海活动大大扩展了,致使很多国家佩服羡慕,都成了明朝的藩属国,朝贡体系也搞得风生水起。

朱棣这一波又一波的操作,不仅让明朝的疆域扩大了不少,还让明朝的国际地位蹭蹭往上涨,妥妥的“硬核皇帝”、 “稳中带狠”的老板!他接盘后不仅守住了家业,还让公司在国际市场上更有排面了。

第四个,秦始皇

拓疆面积240万平方公里左右。

秦国原本只是陕西甘肃一带的"西北老铁",经过六代秦王的努力,到秦始皇接盘时已经吞并了巴蜀(四川重庆)、拿下了韩赵魏部分地盘。

也就是说,在秦始皇刚上位时,秦国当时的地盘大概有现在陕西、四川、重庆、甘肃东部、河南西部这些地方。换算成平方公里的话差不多70万到100万左右,相当于现在大半个中国版图的1/8。

这并不算他后来开挂暴兵灭六国、南征百越那些新地图。纯纯就是秦国原始的面积,大概相当于现在5个福建省大小。

秦始皇通过十年的时间,将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全踢下线,紧接着秦始皇直接开启疯狂扩张模式:

南边,秦始皇派50万大军南下打百越(广东广西福建+越南北部)。

这场仗打得相当惨烈,统帅屠睢都被土著反杀。最后靠灵渠这个"古代超级物流"拿下岭南,新增了桂林/南海/象郡三个大区。把广东、广西甚至越南部分地盘都收进收进囊中;

北边,暴打匈奴。

秦始皇派蒙恬带30万大军把匈奴从河套地区(内蒙宁夏)赶跑,修了秦长城这个"古代防火墙",把防线推到阴山脚下。还搞了"真人版绝地求生"——迁了30万百姓去戍边。抢下内蒙古的河套草原搞牧场;

西边,推到甘肃玩“边疆模拟器”,东边直接面朝大海喊麦。

秦始皇的一通操作,让秦朝领土飙到340万平方公里左右,成为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那时的疆域东到东海辽东,西到陇西四川,北到长城阴山一带,南到南海,及越南北部和中部一小部分,西南到云贵地区。

相当于一口气吞下了大半个现代南方+北方草原!秦始皇绝对算得上古代的“圈地狂魔”!

可是,由于开疆拓土代价太大,加上修长城搞移民把国库都掏空了,最后直接导致大秦崩溃……

第三个、唐太宗李世民

李二凤开拓的疆土面积为:451万平方公里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23年期间,唐朝的疆域大幅扩张,成为当时东亚的超级大国。他的“地盘”的变化大概如下:

李世民原本的地盘,也就是唐朝建立初期:

李世民的老爹李渊在618年建立唐朝时,地盘主要在中原核心区,大致包括:

陕西关中即首都长安所在地;

中原腹地:山西、河南、河北南部;

另外还有四川盆地以及逐步控制的湖北、甘肃东部。

那时的唐朝周围全是割据势力(比如王世充、窦建德),北方还有强大的东突厥虎视眈眈。

李世民通过打仗和外交,将地盘不断扩大。

1、灭东突厥控制了蒙古高原,北方边境得以安定

东突厥是唐朝北方的强大威胁,时常侵扰边境。

629年,李世民派李靖、李勣等将领率军出击,630年大败东突厥,俘获颉利可汗,东突厥灭亡。

李世民将北方边境推到贝加尔湖附近,蒙古高原纳入势力范围。

2. 击败西突厥

李世民看到西突厥控制西域,对唐朝的丝绸之路构成威胁,决定尽快拿下它。

640年,李世民派侯君集灭高昌国(今新疆吐鲁番),设立安西都护府。

657年,派苏定方彻底击败西突厥。

使唐朝控制了西域,打通“丝绸之路”,势力延伸到今哈萨克斯坦东部。

3. 亲征高句丽(今半岛北部和辽宁)

高句丽是东北亚的强国,对唐朝构成威胁。

644年,李世民亲征高句丽,虽未彻底征服,但削弱了其国力,为后来唐高宗灭高句丽奠定了基础。辽东半岛(今辽宁)归入唐朝。

4. 击败吐谷浑,使吐谷浑归附唐朝,西部边境得以稳定。

吐谷浑位于青海,时常侵扰唐朝西部边境。635年,李世民派李靖、侯君集等将领击败吐谷浑,控制了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势力范围南到今越南北部(当时叫交州)。

5. 灭薛延陀

薛延陀是北方游牧民族,趁东突厥灭亡后崛起。646年,李世民派李勣击败薛延陀,唐朝控制了漠北地区。

6. 对吐蕃实行和亲

吐蕃是西南的强大政权,对唐朝构成威胁。李世民通过和亲政策,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缓和了与吐蕃的关系。

虽然未完全控制吐蕃,但通过和亲维持了边境的和平。

李世民靠“能打又会管”,让唐朝成了当时世界顶流强国,也为后来唐高宗、武则天时期的极盛打下了基础。

第二个,康熙帝

开拓疆土面积:471万平方公里。

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是清朝第四位皇帝,他 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我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康熙继位时(1661年),清朝的实际控制范围确实较为有限,尤其在边疆地区尚未形成稳固统治。

“龙兴之地”的东北(含吉林、辽宁及黑龙江部分地区)是核心控制区,但外东北(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尚未有效管辖。黑龙江流域的北部因地理偏远和沙俄势力渗透,实际控制较弱。

内蒙古西部(如河套地区)受漠西蒙古(如准噶尔部)影响,尚未纳入实际管辖。

而外蒙古(喀尔喀蒙古)也仅是名义上臣服,实际由喀尔喀三部自治,与准噶尔部的冲突持续存在。

还有新疆、青海、西藏,西藏是由和硕特汗国控制;新疆为准噶尔部势力范围;青海由和硕特蒙古统治,均未被清朝直接管理。

另外,传统汉地三藩割据:

平西王吴三桂控制云南、贵州,兼管四川部分地区,势力最强。

靖南王耿精忠割据福建,垄断农商税收。

平南王尚可喜(后由其子尚之信掌控):控制广东,与台湾郑氏集团存在联系。

其他地区,广西、广东、福建等地的基层治理依赖三藩,清廷仅能通过任命督抚进行有限干预。江浙一带(如镇江、扬州)虽属清朝直接辖区,但受三藩军事压力影响,实际控制并不稳固。

而台湾则由郑成功之子郑经统治,与三藩暗中联络,成为东南沿海的独立政权。

可以说康熙帝执政时,国内国际形势异常严峻。面对严峻局势,他坚持大规模用兵,以实现国土完整和统一。

1、康熙亲政后(1669年智擒鳌拜),于1673-1681年,平定三藩,消灭吴三桂、耿精忠、尚之信势力,将云南、广东、福建纳入直接管辖。

2、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后,准备将台湾纳入版图。

1683年,康熙帝出兵台湾。施琅攻台后设台湾府,打败刘国轩所率领的郑氏海军,随后明郑纳土归降,清廷彻底控制东南沿海。

3、打击沙俄势力,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和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均为中国的领土

在东北,沙俄远征军曾多次入侵中国黑龙江流域,已三十余年。它四处蚕食,妄图侵占中国黑龙江流域等大片领土。

康熙帝先后令清将萨布素、都统彭春抗击沙俄,最终将俄国摄政王索菲亚公主打得不断求饶。和清政府缔结了《尼布楚条约》,规定以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外兴安岭为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和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均为中国的领土。

4、北征蒙古与南抚西藏

在西北,康熙帝三次亲征噶尔丹,大获全胜。康熙三十六年(1698年),将漠北喀尔喀地区外蒙古纳入清朝版图。

噶尔丹死后不久,策妄阿拉布坦便成为准噶尔部的统治者。准噶尔部分裂势力日益壮大,他趁喀尔喀蒙古(现外蒙古)发生内乱,占领了喀尔喀蒙古大部分地区,并进军内蒙古地区,随着地盘扩大,沙俄的支持,又准备向东进军,直接威胁北京安全。

康熙派兵围剿,将准噶尔势力赶出西藏。1720年始设驻藏大臣。

第一个,成吉思汗铁木真

蒙古帝国的创立者铁木真,曾让元朝的疆域辽阔无垠,成为当时整个世界瞩目的焦点。

元朝的疆域之广,令人惊叹,它东起日本海,南起南海,西至天山,北包贝加尔湖西伯利亚大部分,面积高达1500多万平方公里,是中国历史疆域面积最大的朝代,元史称“东尽辽左西极流沙,北逾阴山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时不及也”。

不过成吉思汗本人并没有拓展多大的疆域,元朝疆域之所以那么大,很多都是他的子孙的功劳。

元朝的前身是大蒙古国。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在大漠南北与林木中地区(尼布楚地区)建国。

从此掠夺邻国成为铁木真及其子孙后代的永久目标。

铁木真曾对儿子们说:“天下地土宽广,河水众多,你们尽可以各自去扩大营盘,征服邦国。”

铁木真通过一系列的政治和军事手段成功地统一了蒙古各部,然后攻灭西辽、西夏、花剌子模和金朝等政权。

成吉思汗时期,大蒙古国进行了三次西征,每一次都取得了辉煌战果。西征不仅使蒙古军队名震天下,而且使蒙古国的疆域扩大了很多。

不过,三次西征,成吉思汗只亲征过一次,他的铁骑抵达克里米亚半岛,灭了西辽以及中亚的花剌子模国。攻占中亚,其核心地区,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富汗等地,包括撒马尔罕、布哈拉等名城。

还有波斯东部(今伊朗东北部、阿富汗全境);高加索地区,蒙古军追击花剌子模残部时,侵入格鲁吉亚、亚美尼亚等地;南俄草原,哲别、速不台率军首次进入钦察草原(今哈萨克斯坦西部至伏尔加河下游)。

他把所占地区分封给他的儿子们,成吉思汗一共有4位嫡子,分别是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托雷。

他的长子术赤被封于钦察(位于中亚、东欧的一个部落联盟),领有咸海以西、里海以北地区;

他的次子察合台被封于西辽地区,领有东起阿尔泰山、西至阿姆河包括天山南北地区;

他的三子窝阔台被封于乃蛮(蒙古高原的一个部落)故地,领有今鄂毕河以西、巴尔喀什湖以东地区;

成吉思汗死后,他最小的儿子拖雷获得父亲的直接领地即斡难河地区及蒙古本部。

在成吉思汗的带领下,大蒙古国迅速崛起,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成吉思汗晚年的时候,蒙古帝国的版图相当庞大。

而另外两次西征则是发生在成吉思汗去世后,是他的子孙主导的,是成吉思汗的两个孙子拔都和旭烈兀带兵去的。

当时窝阔台汗下令,让术赤长子拔都为主帅,速不台为实际指挥,诸王子(贵由、蒙哥等)参与的行动。

第二次西征大获全胜,征服了伏尔加河下游的钦察人(今俄罗斯南部);攻陷基辅、莫斯科、弗拉基米尔等罗斯公国(今乌克兰、俄罗斯欧洲部分)及东欧的波兰、匈牙利联军,攻占克拉科夫、布达佩斯等地,兵锋直抵维也纳附近的多瑙河流域。

第三次西征,旭烈兀西征(西亚远征), 打下了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地,消灭木剌夷国,攻陷巴格达,灭亡阿拔斯王朝,处决末代哈里发,占领大马士革,逼近埃及马穆鲁克王朝势力范围。

三次西征,使蒙古帝国的疆域横跨欧亚,直接或间接控制了中亚(花剌子模)、东欧(罗斯、匈牙利)、西亚(波斯、阿拉伯)等地, 形成四大汗国:金帐汗国、伊尔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

后来成吉思汗的子孙又进行了三次南征,均以他成吉思汗的战略遗产为基础。后来成吉思汗的儿子分裂为蒙古四大汉国。

蒙古帝国全盛时期(1259年前)的领土版图横跨欧亚大陆,总和约为3300万平方公里,是前现代世界最大的连续陆地帝国。

到了元朝(1271-1368),作为蒙古帝国分裂后的继承者之一,实际控制约1400万平方公里,仍是当时东亚最大的政权。

全篇总结:

在中国历史上,以上这六位皇帝“开疆拓土,稳得一批”,在开拓疆土方面贡献巨大。

“统一六国”的秦始皇(嬴政)的开拓疆土,奠定了中国版图的基础,他是“基建狂魔+开疆先锋”。

汉武帝(刘彻)在拓疆方面是个“硬核玩家”,他的操作让汉朝的疆域直接“膨胀”,堪称“开疆界的扛把子”。

唐太宗(李世民)是个“全能皇帝”,不仅治国有一套,打仗也很猛。唐朝的疆域在他手里达到了巅峰,妥妥的“大唐荣耀”缔造者。

元世祖(忽必烈),蒙古帝国的“扛旗人”,建立了元朝,直接把中国的版图扩大到史上最大,他的拓疆操作让中国版图“直接拉满”,堪称“史上最强地图编辑器”。

清圣祖(康熙帝)一个“稳中带狠”的皇帝,他的拓疆操作让清朝的疆域“稳如泰山”,为现代中国版图奠定了基础。

这六位皇帝,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开疆拓土的天花板”,他们让中国的版图一步步扩大,直接影响了今天的中国领土格局。

0 阅读:7
小姐姐讲史

小姐姐讲史

讲述精彩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