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8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以“最后通牒”姿态要求中国撤回对美加征的34%关税,并威胁将税率提升至50%,延续美国在贸易领域一贯的霸凌手段。
然而,中方并未如美方预期般妥协,而是以一句“奉陪到底”的强硬表态,这样的正面“硬怼”,也是让其他国家“目瞪口呆”。
可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是,这场对决,中国准备了许多年,也是从这一刻开始,贸易博弈进入新的阶段。
中美贸易战再升级
美国威胁“剧本”始终都是一个模样,加税、威胁、谈判、施压,曾经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方这样的举动确实能让一些国家心生畏惧,曾经我国也是以和为贵,不想与其有太多争辩。
但这一次,中国选择跳出既定框架,中国商务部与外交部的联合行动,不仅宣布对等反制措施,更罕见地在贸易战白热化之际公布黄金储备数据。
截至2025年3月末,中国黄金储备达7370万盎司(约2292.33吨),连续五个月增持,总量创历史新高,这一动作被外界解读为对美元霸权的“无声亮剑”,更是对美方“经济讹诈”的精准回击。
美方的“双簧戏”
面对中方的强硬姿态,美国两位高官,财政部长贝森特与国务卿卢比奥,轮番登场,试图以“经济威慑”与“地缘安全”双线施压,却暴露出美方策略的内在矛盾。
贝森特宣称,中国对美加税是错误决策,因为美国对华出口仅占中国对美出口的五分之一,中国注定处于劣势,这一言论试图以贸易差额制造“中国必败”的舆论氛围。
然而,其逻辑忽视了三个关键事实,中国市场的不可替代性,美国农产品、半导体设备等对华出口高度依赖中国市场,加税成本最终由美企与消费者承担。
全球产业链重构成本,中美贸易额占全球总量近20%,强行脱钩将导致全球供应链瘫痪,美国企业首当其冲。
中国反制工具的多样性,从稀土出口管制到关键技术限制,中国手握多项“非对称反制牌”,远非单纯关税战可概括,让美国不敢轻举妄动。
卢比奥则以“亚太安全”为名,声称加税是为“抵御中国胁迫性贸易政策”,并试图拉拢亚太国家孤立中国。
然而,这一叙事与事实严重背离,2024年东盟对华贸易额同比增长7.2%,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深化整合,多数国家明确反对“选边站”。
美方以“国家安全”为名滥用制裁,导致盟友对其政策稳定性产生质疑,比如荷兰光刻机巨头ASML因美方施压被迫断供中国,却导致其股价暴跌12%。
黄金储备亮剑
在贸易战胶着之际,中国选择公布黄金储备数据,绝非偶然,这一动作背后,是应对美元霸权挑战的长期战略布局。
2025年3月,美元指数下跌3.2%,非美货币升值推高中国外储估值,但央行仍选择增持黄金,凸显对美元信用体系的警惕。
全球多国,如德国、印度、尼日利亚等等,加速从美联储运回黄金储备,中国连续五个月增持,进一步减少对美元结算体系的依赖。
国际金价在3月创历史新高,中国黄金储备的透明度,与美国诺克斯堡金库长期未审计形成对比,成为稳定国内经济预期的“压舱石”,进一步削弱美债威慑力。
截至2025年3月,中国持有美债规模降至7970亿美元,2013年峰值时为1.32万亿美元,黄金储备占比提升至4.2%,降低美方“冻结资产”威胁的有效性,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已启动黄金结算试点,中国黄金储备的积累为“去美元化”提供实物支撑。
美方困境
特朗普政府的“加税—威慑”策略已陷入多重困境,美国对华加征关税的90%成本由美企承担,导致2025年一季度CPI同比上涨5.3%,消费者信心指数跌至十年最低。
美国制造业回流计划进展缓慢,2024年工业产能利用率仅75%,低于疫情前水平,特朗普宣称将军费提升至1万亿美元。
但美国防部内部报告显示,F-35战机生产线因稀土断供延误,造船业面临熟练工人短缺,北约成员国中仅波兰、立陶宛承诺提高军费,德法等国明确反对“与中国军事对抗”。
世界贸易组织已受理多国对美“半导体出口管制”的诉讼,裁决结果可能动摇美方“长臂管辖”合法性。
中美的这场博弈,本质是单极霸权与多极秩序的逻辑碰撞,中国的“奉陪到底”,并非简单的强硬表态,而是基于三大核心优势的理性选择。
全球35%的制造业产值、28%的5G专利、40%的新能源产能集中于中国,难以被替代,从“双循环”到“一带一路”,中国坚持开放与合作,与美方“朝令夕改”形成鲜明对比黄金储备与3.2万亿美元外储构筑的“护城河”,抵御外部冲击能力显著增强。
结语
历史终将证明,以“霸权逻辑”对抗“发展规律”,注定是徒劳,而以黄金储备为象征的“战略耐心”,才是应对变局的最强底气。
在未来的国际经济舞台上,中国将继续坚定地维护自身利益,推动全球经济朝着更加公平、合理、共赢的方向发展。
文章信源:
原文刊登于财联社---2025.04.07:《中国3月末黄金储备7,370万盎司 连续五个月扩大黄金储备》
原文刊登于每日经济新闻---2025.04.07:《重磅公布!中国3月末外汇储备32407亿美元,央行连续五个月增持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