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变“增负”?课间延长至15分钟后,中小学放学时间推迟

阿美考试 2025-02-14 04:21:07

2025年春季学期开学前,多省份(直辖市、自治区)的教育部门发布文件,将义务教育阶段的课间时长从原先的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并强调严禁“拖堂”或以其他方式挤占学生课间时间,不得以任何借口限制学生课间活动自由。

相关文件发布后,引发广泛关注。很多家长都对该“新政”表示支持,认为孩子们终于不用整天“圈养”在教室里,课间可以走出教室,去放松筋骨、呼吸清新空气、接受阳光的沐浴、和同学玩耍聊天了。

同时,也有不少家长和老师表示担忧,认为该“新政”的出发点虽然很好,但是在实际执行时反而会增加学生和老师的负担。而从学校新的课程表来看,他们这种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

元宵节过完,如今各中小学陆续开学了。很多家长看了新学期的课程表后发现,学校确实执行了教育厅的“新政”,将课间时长从原先的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但与此同时,放学时间也推迟了。

比如以下这个学校的作息时间表(初一、初二),不仅将原先10分钟的“小课间”从10分钟变成了15分钟,每天的还有2个“大课间”,上午、下午各一个,分别有40分钟和20分钟时间。但是总的课节和延时并没有减少。

结果就是,放学时间推迟了。上午12点10分才放学;下午4点20分才放学,算上2节课后服务,初一要5点45五分才放学、初二要6点钟才放学。由于中午放学时间推迟了,导致午休时间非常短,连吃饭带休息一共才80分钟,如果学生吃饭比较慢或者是回家去吃的,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

看了新的课程表后,很多家长和老师都进行吐槽,表示课间时间还不如不延长。

有人认为,课间时长从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后,学生的在校时间增加了,“减负”变成了“增负”,背离了改革的初衷。

有人觉得没必要延长课间时间,只要保证老师不“拖堂”或以其他方式挤占课间时间,保证学生在课间可以自由活动就行了。

有人调侃,“减负”只是口号,“增负”才是目的,口口声声说小学生每天的在校时间不得超过6个小时、中学生不得超过8个小时,结果在校时间越来越长了。

……

延长课间时长本来是挺好的事情,为何备受争议呢?是学校故意的吗?其实,学校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现在的基础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多”且“杂”。多,是指各学科要教的知识点比以前多了,并且难度更深;杂,是指除了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程之外,还增加了其他课程,比如信息、书法、戏曲、编程、劳技、心理、阅读等,课程是越来越多,仅小学阶段就多达十几门。

这么多课程要上。这么多知识点要教,对于学校和老师来说是“压力山大”。以前还可以通过“拖堂”或者占用体育、美术、音乐等课程的形式来弥补课时的不足,现在教育部门严禁“拖堂”和占课了,又要延长课间时长,只能压缩学生的放学时间,增加在校时间,来保证课时。

说实话,近年来很多教育领域的改革和“新政”,都是前后矛盾的。一方面要给中小学生“减负”,要减少学生的在校时间,“双减”措施一个接一个的出台。另一方面学生的课业负担并没有减轻,在校时间也延长了,家长的教育负担也在增加,“减负”的结果就是“增负”。

为什么会这样呢?究其原因,主要是教育部门“要得太多了”。自从实行“素质教育”以来,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些年来几乎每年教育部门都新增有关于“素质教育”的要求:为了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文化素养,增加各文化学科教材的知识点,要求学校抓阅读量;为了提高学生的生存和动手能力,要求学校加强劳动教育;为了让学生跟上信息化时代,让学校增加信息课程;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延长课间时长和增加体育课时……而为了落实教育部门的要求,学校只好不断增加各种各样的课程。

问题在于,每天的时间有限,老师的教学速度有限,学生的吸收能力更加有限,要满足教育部门关于“素质教育”的各种要求,学校只能通过延长学生的在校时间以及布置更多课后作业等方式来实现,结果就是不断的“增负”。

当然,并不是说“素质教育”不对,只是目标过于理想化了,甚至可以说是“反人性”,背离了教育的规律。

丰富的知识储备、艺术素养、强健的体魄……这些是不是素质呢、重不重要呢?客观来讲,都是素质、都很重要。问题在于每个学生的禀赋和兴趣爱好不同、每个学生的时间都有限,不可能每一项“素质”都能擅长或者学会。尤其是当跟成绩挂钩的情况下,很多学生甚至还会产生逆反心理,本来是感兴趣的,最后变得反感、厌恶了。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确实完美,但是这样的人毕竟少数,绝大多数孩子“精通”一两样就不错了,再多就难为他们了。更何况,体现不出来的“素质”不能叫做素质,只有变成“特长”后的才算素质。而任何一项“特长”的形成,都需要大量时间的学习和练习,才能形成的。所以,与其面面俱到,这也要那也要,不如多给学校和学生一些自由度,自由地设置一些课程,自由地去学习、练习自己感兴趣的技能,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才能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对于此事,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评论。

0 阅读:44

评论列表

现世安稳

现世安稳

3
2025-02-14 07:11

把不必要的学科取消才是真正的减负,光在说减负,该学的一点都没减少,期末考试照样考,比起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考试科目之多不少。减负到底减的是啥?

阿美考试

阿美考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