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去给姑姑拜年,只有姑姑和姑父在家,表弟特意躲开了我们这些亲戚,出去玩了,让姑姑和亲戚们很是无奈。
表弟毕业后,在市里一家比较大型的企业上班,平时基本上不联系家里的亲戚,就连姑姑给他打电话,他也讲不了几句话就会挂掉了。
近年来,过年过节,他也不去走亲访友,只想自由自在地过自己的生活。

据说,现在有很多年轻人,像我表弟一样,他们对亲戚关系的重要性迅速降低,不再像长辈那样,热衷于在大家庭中联络走动,也不再维护亲戚关系而付出,而是直接选择切断联系,这个现象也被学者们简称为“断亲”。
过年期间,很多年轻人不愿走亲戚,选择“断亲”,这些原因很现实。
1.我的生活要自己做主
晨晨:我18岁就从家里出来上学了,父母对我的认知依然停滞在18岁。
他们希望我能像他们一样,能够为了亲戚付出,得到他们的认可,但是我不愿意这样生活。
要知道,他们过去是在农业社会里生存,人们的生活半径小,巴掌大的地方,都是熟人,人们更重视自己的家族势力。

因为家族势力越大,亲戚越多,才能得到更多的资源,生存就更具有优势。
亲戚之间会互相帮衬,比如,帮衬农业生产,集资看病、上学,互相帮忙婚丧嫁娶,托关系找工作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以及交通条件的改善,迁移变得频繁。
人们离开了土地,不再局限于种田、捕鱼等收入。
大家庭里的成员可能会因为工作、学习等原因,分布在天南海北,为一场聚会花费时间和精力,很多年轻人并不认可。
比如,我们家,我公公有兄弟五个,一个在北京,一个在石家庄,一个在天津,2个在老家,我对象这一代的堂兄弟姐妹基本上分布在这些区域,工作上也都没有交集,平时几乎没有联系。

遇到家族里的事,也基本上是上一代人在处理。他们这些堂兄弟姐妹也根本不会去花时间和精力聚在一起,因为彼此之间很陌生,聊也聊不到一起。
加上工业的发展,工作岗位也越来越多样化,社会保障体系越来越完善,人们靠着工资和退休金也能过上好的生活。
小家庭和个人的独立性越来越强,也就不再那么依赖亲戚的接济和救急了。
对他们来说,现代社会所有关系都是可选择的,不必像传统的家庭伦理那样,必须把人和亲人绑定。
由于现在这一代年轻人活在了更广阔、自由、独立的世界里,他们更愿意追求以自我意志为主体的人生价值,而不是像父辈那样用经济成本,时间成本,情绪成本去换取更多的社会认同。

2.成本与收获不成正比
淼淼:我的父母对我和弟弟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感情,他们更心疼弟弟,要求我帮衬弟弟,他们觉得我为家里做什么都是应该的,让我越来越想逃离。
过年要给家里置办年货,得给长辈买礼物,得给小辈们包红包,这些都是实打实的成本啊。
我是单身,回家只有拿礼的份,只出不进,家里的亲戚多,给长辈买礼,给孩子红包就是一笔不少的开支,一年工作存下的那点钱,过个年就花得差不多了。
父母还经常当着亲戚的面数落我花钱多,没有能力帮衬弟弟 。
过年回家真的是件很有压力的事,我不想再被无限地被他们控制和索取了。

今年,我交了男朋友,也不打算告诉父母,过年选择留在单位过年。
在单位加班有加班费,没有路费花销,没有拜访长辈的花销,能让钱袋子更鼓。
对多子女家庭来说,如果父母偏心,重男轻女,女儿往往更容易选择断亲。
面对父母的控制和索取,他们既务实又理性,不愿再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经济去讨好父母和亲戚了。
3.不愿自己成为亲戚的谈资
琼琼:我30岁了,一个月有1万多的收入,有车有房,没有男朋友,我喜欢过这样的单身生活,但这却成了亲戚的谈资了。
亲戚每次见我,就会问这个我不想谈论的话题,但他们每年都会问,好像是为了我好,实际上是在炫耀他们自己孩子的圆满。

年轻人需要指点,但不需要指指点点。很多年轻人不愿走亲戚,不愿意与几年才见一次面的亲戚尬聊,攀比成风,更不想成为亲戚的谈资。
就像有网友谈起自己不愿走亲戚的原因时说:
“话不投机半句多,一些亲戚,他们对你的生活和感受毫不了解,但会按照他的人生经验和社会世俗条框对你指指点点,指导你的工作,你的婚恋,打探你的工资和发展,虽然没有恶意,但这换谁谁不烦呢?”
对当今很多年轻人来说,他们选择“断亲”,远离这些以“关心”的名义打探隐私的亲戚,并非性情凉薄、喜爱孤独,而是看得太透了。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想要获得自己想要的,就得靠自己。
如果你自己不强大,企图指望别人帮你,就算是亲戚,也未必能够看得起你。
因此,与其把时间和精力消耗在和亲戚交往这种无效社交上,还不如去学习,增加自身的实力,才是硬道理。
总之,很多年轻人出现“断亲”现象,断的不是亲人父母之间的关系,而是断开上一代的教育——“长幼尊卑”的封建模式;断开重男轻女父母的控制和索取;断掉无效的亲戚社交。
他们是在向上一代的亲戚宣布:我不是谁的下一代,我是自己的最后一人。
我是一名育婴师妈妈,期待您的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