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在中国民间,有不少有关对联的传说故事在流传着,这些故事不但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积累,还体现出了民间的创造能力与智慧。巧的是,就连一个小小的棺材店老板,都靠着一副“贴门对”,让自己的店门变得充满活力……
【孙元的小心愿】
当春回大地、花儿绽放之际,江南的那个小镇上,梅花绽放得极为绚烂。在镇子的西头,有个不大的棺材铺子,铺子的主人是孙元,他已然七十岁高龄了。他把祖辈的手艺传承了下来,这一生都在给这个小镇的居民打造棺材。
每到逢年过节的时候,瞧着镇子里四处都挂着灯笼、贴着春联,孙元就特别想给自己店门也认认真真贴副对联,好让店里多些热闹劲儿。可一想到自己这“阴阳有别”的棺材店,他就不晓得该贴啥吉祥话了,最后也只好放弃这个念头。
其实孙元对自己的棺材店挺有意见的,干这行,向来都不招人喜欢,别说是没人来贴门对了,就连过年镇上亲友串门,也没几个人愿意来他家。孙元一个人吃了年夜饭,看着门楣那空空的模样,心里不禁有些落寞。他虽说年纪大了,可对这世间的变化还是存有一点感慨。要是能有一副充满吉祥和喜气的春联,也许这心里的落寞就能减轻些吧。
这一年独自生活的孙元,又记起了那个小小的新年愿望。他寻思着,就算是做棺材的,过年也得有点热闹劲儿和喜兴劲儿不是。于是,他向镇上的人打听,看能不能帮他弄一副特别的店门对联。可镇上过往的行人大多都躲着他,根本不想搭理,甚至有几个人皱着眉,急匆匆地走了,连这“阴气沉沉”的店铺都不愿多瞧一眼。
孙元压根儿没当回事,光摇头叹气,然后逐家去拜访镇里的那几个说书人。虽说书人擅长说唱言辞,可让他们给这棺材店写副对联,还真就没了招儿。他们琢磨了好一阵子,也还是没能想出合适的词句来。
当孙元打算放弃这个小小的新年愿望之际,一个年轻的书生张旭知晓了此事,主动请缨要帮孙元达成心愿。或许是这名书生头脑聪明,也可能是他性格里的那份随和与豁达,使得他不像其他人那般对这个话题避而不谈。
【张旭的聪明才智】
张旭这书生脑子转得快,在州试里夺得了解元之位,不过他性子比较随性,常年在外游历,因而未能考取状元。现今他途经一小镇,得知孙元的心愿后,就打算挑战一下,给这家有些奇特的棺材店配上合适的对联。
在一个寒冷的冬日大清早,张旭走进了孙元的棺材铺,打量了一番那简易的店面,思索了片刻。他闭上眼睛,陷入沉思,过往生命中的种种片段在他脑海中不断浮现。他年纪轻轻且颇具才华,然而身边的至亲却一个接一个地离去,这使得他不得不去正视人生的变幻莫测。
一想到生老病死这个道理,张旭拿起笔就写出了上联:“人无千岁寿” 。
孙元瞅见张旭把上联写好了,心里头七上八下的,生怕写出啥不吉利的内容来。等到看清楚上联写的是啥,孙元觉得挺新鲜:原来上联直接点明了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这样的上联倒是挺符合一个棺材店的特点。
孙元赶忙抬头瞅向张旭,想瞧瞧他接下来打算怎么表现。可张旭却在那儿思考了好一阵子,好像是在琢磨该怎么说。他在心里勾勒出一个个已离去的灵魂,琢磨着来世的神秘之处,想要给这些逝去的生命寻个恰当的解释。
孙元瞅见张旭正端坐着思考,便没去打扰他。屋外小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屋里的两个人都没说话,只听见笔尖在宣纸上滑动发出的沙沙声响。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张旭眼前突然变得开阔敞亮起来,他提起笔,轻轻写下了“我有万年福”作为下联。
【对联妙语点睛之笔】
孙元接过纸张瞧了瞧,先是愣了一下,紧接着恍然大悟,开怀大笑道:“妙啊这对联!妙啊!年轻人,你着实是个有才之人!”
张旭也乐了:“孙叔,您觉得满意那就成。我起初就只是想找点文字上的乐子,哪承想写着写着察觉到,这棺材店敢情是个特别有人情味儿的好去处呢!”
“人哪能活上千岁呢”,这上联很直接地表明了人的生命是有尽头的。既然人在世上的时间是有限的,那为逝去的人送行也就成了情理之中的事。“我拥万年福”则更为精妙地表明,您打造的棺材能够给予死者长久的福泽,这可真是一项极具意义的事业啊!
“生老病死那是自然的法则,咱不能去逃避死亡,得好好珍惜生命才对。您精心打造那最后的安息之地,我觉着死者的灵魂肯定会特别感激的。这副对联让您的店充满了活力,还让人感觉既温暖又明智呢。”张旭这样讲道。
孙元听完后,感动得不行,紧紧握着张旭的手,不停地夸赞。他感叹人生变幻莫测,也从自己所从事的行业中发现了新的尊严和价值。也许正是张旭那充满少年气息的心态,才能够如此坦率且明智地面对死亡,并用饱含温暖的笔触勾勒出死者的全新模样。
这天傍晚,孙元专门请张旭吃了顿丰盛的饭,以此表示感谢。随后,他将这副对联仔细地贴在了店门口。
【喜气洋洋的小店】
镇子里不少熟人路过,瞧见这别具一格的对联,都不住地夸赞,接连过来给孙元道喜。有人乐着说:“老孙呀,你这店门的对联在咱镇上那可是顶尖的啦!”
孙元长这么些年,头一回体会到了节日的欢快,他乐呵地表达着谢意,脸上绽放出许久未现的笑容。以往他老是孤零零地过节,今年却仿佛快乐了许多。大概正是由于张旭让他的店门变得有生气了,他的心里也跟着充满了劲儿。
打那以后,孙元的棺材店增添了不少活力,还多了些许诗意。老孙对这传承已久的老店,有了更为充足的自信与自豪。平常时候,他在制作棺材时,会嘴里不停地念叨着那对联的内容。听着自己那略带沙哑却又欢快的声音,孙元总会不由自主地露出笑容。
这“门对”的创作经过以及相关美谈,在镇里民间被人们传为美事,张旭这位才子也借此名声大噪,之后还顺当地考中了秀才。镇上的父老乡亲们听闻了这个事儿,也纷纷重视起自己的晚年生活,着手购置墓穴了。
孙元的店,已然成为小镇上一处颇具趣味的景致,时常有文人雅士到此缅怀。孙元心中满是感慨,此生总算拥有了一副绝佳的“门对”,他人生中的这一小小心愿总算得以实现。或许,一句精妙的对联,便能照亮一个人的内心天地。
【结语】
孙元的“门对”之事,虽说看似平常,却彰显出中国民间深厚的文化内涵。那精妙的对联言辞,巧妙地化解了人们对死亡的避讳,为原本压抑的东西注入了活力。像这样的民间才智,在中国各地都能觅得踪影,这着实是中华民族独有的珍贵财宝。当下,中国正全力推动传统文化的弘扬,就让我们共同来把这种独特魅力传承下去、发扬光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