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打开王小波的《黄金时代》时,建议你找个没人的地方偷偷看,因为你必会看的满脸通红。而这正中王小波下怀,在写性上他敢称第二,这没人敢称第一。冯唐自诩是其门下犬,王朔认为自己文笔远不如他,高晓松更是把他誉为“中国人的精神教父”,而写小黄书入骨的他竟是个纯爱战士。
1977年北京文学圈流行起了手抄本《绿毛水怪》,一下吸引到了《光明日报》的编辑李银河,觉得此书作者定是个英俊才华的有志青年。多方托人打听下李银河约出了王小波,一见面心就凉了半截。宽额头、蒜头鼻、招风耳,吓得她掉头就走。
但王小波却看上了她,一张口就是“能不能做我的女朋友”。李银河直接一句“你太丑”,无情拒绝。王小波不甘示弱道,“你也不怎么好看嘛”,没想到竟逗笑了李银河,两人就此一笑泯恩仇,越走越近。王小波也摇身一变成了“恋爱网”。
在一起后两人总是聚少离多,为了聊表相思,王小波写了许多封情书给李银河,每封都以“你好啊,李银河”开头,句句不提爱,爱却响彻云霄。他说,“少了你的我,生命便不再有意义。你要是愿意,我就永远爱你,你要是不愿意,我就永远相思”。不喜欢看文绉绉的肉麻话,幽默的他也会说,“一想到你,我这张丑脸上就泛起微笑”。
而李银河最喜欢的是这句,“你快回来吧,你要是回来了,我就高兴了,我就要放一个震动北京的大炮仗”。最后忍受不了异地恋的王小波直接飞到美国陪妻子读书,只是精神得到了解救,肉体上却吃了不少苦。由于初来乍到,王小波没工作,又不会说外语,两人只能靠着李银河每月400美元的奖学金过活,再后来王小波就去餐厅刷盘子补贴家用,你说日子苦吧,两人却还能自驾游遍欧洲和美国。
在此王小波还遇到了生命中的贵人许倬云教授,在许倬云的引荐下,王小波也考入了匹兹堡大学攻读经济硕士,此时他的《黄金时代》已经初具雏形,令许倬云看完后赞不绝口,称他就是写作的奇才,万不可就此荒废。所以回国4年后,王波就先后辞去了北京和人大的教职工作,专心写小说。
在外人看来,王小波这或许是玩物丧志,但李银河愿意养他,叫他好好写,将来诺贝尔就是他的。遗憾的是王小波准备好了,当时的中国文坛却还没准备好。王小波打磨20年的《黄金时代》,因口味重,低俗露骨,被无数出版社拒之门外,文坛上也尽是对他的打压和谩骂,导致《黄金时代》6千本整整卖了3年都没卖完,让 45岁的王小波顶着巨大的压力暴毙而亡。
1997年王小波在家中突发心脏病离世,邻居回忆说半夜听到惨叫,墙上有深深的抓痕和血迹,王小波的指甲和嘴巴里还留有一些墙灰,无人知道他经历了什么样的痛苦。李银河得知噩耗时,连夜从国外赶了回来,伤心欲绝的说,“爱我如全世界的男人不在了”。怀着沉痛的心情,李银河送别的丈夫为他选了石葬,希望他的灵魂能得到自由。
然而离奇的事情发生了,就在王小波去世一个月后,以《黄金时代》为首的时代三部曲突然火爆文坛,男女老少都爱不释手,只可惜精华部分被删了不少。好在时代变了,在王小波去世20周际,李银河拿出了当初的原稿,完善了这套时代三部曲,最真实还原了每个名场面,让读者一饱眼福。
有人在书中寻找激情,有人借书消遣寂寞,还有人读完觉得灵魂得到了解放,而终于也有人读懂了《黄金时代》。“他讨论的就是性跟爱的关系,就是不脏。你今天回过头来看,又不是纯粹是性,所有的这么肮脏的这些,这个做爱的画面背后是清洁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