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曾经是中东地区无可撼动的主宰,无论是以石油美元编织的经济网络,还是以航母战斗群维护的军事威慑力,都足以让中东国家在其规则下行事。
然而,如今的画面却截然不同。沙特与伊朗关系正常化、巴勒斯坦各派系达成和解协议,中东地区的和平进程居然在没有美国主导的情况下推进,而中国开始扮演调解者和合作伙伴的角色。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a2430b56edb4a4d5487e06146103854.png)
与此同时,美国的传统盟友沙特已不再信任华盛顿,将更多目光投向东方,而美军昔日的主导地位在胡塞武装的袭击中逐渐褪色,其他中东国家也在美元霸权松动的背景下探索“去美元化”。
这个曾经控制着世界能源命脉的地区,究竟为何成为美国的尴尬负担?美国还能如何突围这场困局?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3329573b5b5b1c8fc213de5a3bd604c.png)
从奥巴马政府开始,美国开始在中东地区调整其战略布局,以减少这一地区对美国全球利益和资源分配的牵制。
奥巴马政府推行的“重返亚太”战略,是这一调整的信号之一。
当时,美国战略界普遍认为,随着国际权力重心向亚太地区的转移,中东不再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首要关注点。
奥巴马政府在2011年宣布从伊拉克撤军,并逐步减少在阿富汗的军事存在,同时将外交、经济和军事资源更多地投向亚太地区。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a024dd9bd02d209bd22892d7d968cf9.png)
这种调整并非没有阻碍。例如,2011年的“阿拉伯之春”波及中东多个国家,导致大规模的政治动荡。
这些动荡使美国不得不在中东保持一定的存在,以确保地区盟友的利益不受到严重冲击。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d4c49a6ccac866c32d99672e3e52c91.png)
叙利亚战争的爆发成为典型案例,美国虽然试图避免直接卷入,但仍然通过支持反对派武装和针对“伊斯兰国”(ISIS)的军事行动保持一定的影响力。
沙特阿拉伯、以色列等传统盟友也不断向美国施压,要求其在中东问题上保持高度的参与。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23b2b20efe689b13fba8c06917c369a.png)
特朗普政府上台后,进一步加速了美国的中东战略收缩。
他明确提出了以遏制中国为主要目标的“印太战略”,并将释放中东资源视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步骤。
他在2019年下令从叙利亚撤出部分美军,并表示“中东的战争不是我们必须参与的战争”。
此外,特朗普还减少了对一些驻中东美军的预算支持,试图通过这种做法将美国从中东冲突中抽身。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f2d44a05f3ba10b685867254ab91357.png)
拜登政府上台后,美国在全球战略上的大方向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尽管拜登在政策风格和具体操作上试图区别于特朗普,但两任总统在“大国竞争”的现实判断上却是一致的。
2022年10月,拜登政府发布了《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和《美国国防战略》,用明确的措辞将中国定义为“最重要且最直接的战略竞争对手”。
报告强调,中国的崛起已经对美国的全球主导地位、国家安全利益和战略稳定性构成了根本性威胁。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1817d91ac8cf89e357d6348d7cad888.png)
正因为此,拜登政府延续了特朗普时期资源向亚太倾斜的战略,同时进一步对中东进行资源削减。
例如,拜登政府减少了对沙特领导的也门战争的支持,并逐步退出阿富汗战争,将中东视为“可以适当管理的次要任务”。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71e2c324f32ee43bc7b2bbc0d8c94f3.png)
这并不意味着拜登政府完全放弃了中东。
其对以色列的坚定支持仍然是美国中东政策的重中之重。
在拜登执政的前几年,美国先后批准了向以色列输送先进军事装备的计划,并在联合国等国际场合为以色列在巴以冲突中的强硬立场辩护。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a24a5e479c20e8f4c74ad375bcd9866.png)
此外,拜登团队在多个场合透露,美国目前的中东政策是经过精心计算的“平衡之术”。
既要避免被区域冲突进一步拖入泥潭,又要确保美国在中东的长期影响力不至于被完全削弱。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9ba7f99ba18e13bcff4edc09e03f98a.png)
随着美国将战略重心转向亚太地区,中东的大国博弈格局悄然发生变化。
与美国不断后撤的姿态相比,中国却以一种低调而稳健的方式逐步进入了中东。中国的工具并不是军事力量,而是经济纽带、基础设施建设和独特的外交手段。
例如,“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东的拓展已使中国成为多个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并在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开展了广泛合作。
迪拜的清洁能源项目、伊朗的铁路网络建设以及沙特的“2030愿景”项目中,都能看到中国企业活跃的身影。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e5b324ec2381f59b5e332770f8ba860.png)
2023年,中国促成了沙特与伊朗之间的历史性和解,沙特和伊朗作为中东两大宗教派别的代表,长年因不同的地缘利益和意识形态分歧互相敌视,甚至在叙利亚和也门冲突中展开激烈代理人战争。
中国并未选择站队某一方,而是采用均衡而务实的方式,与两国都保持了密切的经济交往,同时通过中立的立场拉近双方关系。最终,斡旋促使双方重新建立外交关系。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38ead2125227dbc1b32f41cc3cb034a.png)
同样,中国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的努力也开始显现成果。
在过去几十年里,美国对于巴以问题的偏袒立场使得巴勒斯坦几乎丧失了与以色列谈判的平等条件。
2023年,中国邀请14个巴勒斯坦派系在北京展开会谈,包括哈马斯在内的组织首次达成协议。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ac395f75e42c860335bf409d28b9107.png)
与中国的成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在中东的形象大不如前。
在漫长的中东政策操作中,美国一度通过“制造敌人”来维持对盟友的控制,这种“以危局求控制”的模式效果却逐渐恶化。
一些长期的美国盟友,尤其是沙特和阿联酋,开始怀疑美国的真实意图。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b76a284aebcc16d1cfa38be9d4ad7ac.jpg)
随着中东格局的变化,以色列逐渐成为美国在该地区维持影响力的最后支点。
以色列自身特立独行且强硬的策略,让其在多项国际问题上显得与世界主流舆论格格不入,而美国则不得不一次次为其背书和兜底,这种不对等的伙伴关系无形中拖累了美国在中东乃至全世界的战略布局。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1832c7a56620ba95d0b761799521154.jpg)
近年来,以色列对巴勒斯坦的强硬措施愈加升级。
据联合国数据,仅2022年,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军事打击行动便造成了数百名平民伤亡,同时还推动大规模定居点建设,进一步侵蚀巴勒斯坦剩余土地。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1a1367371a632b8973011577aa1d857.png)
以色列的扩张政策甚至引发了美国内部的不安情绪。
近年来,部分美国政界人士和智库开始讨论,以色列的行为是否会导致美国在中东的政策进一步“绑架化”。
甚至连北非的摩洛哥和突尼斯也开始表达不满,认为美国过于偏袒以色列已经破坏了地区和平的大局。
此外,一些中东国家(如沙特)还质疑美国在亚伯拉罕协议后的承诺是否能真正维护区域安全。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9abb9e3efa8749a66ae5c990d07b58e.png)
美元曾经是美国最重要的全球性武器。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来,美元在全球贸易、金融和储备货币体系中占据了核心位置,令美国在国际事务中如鱼得水。
金融制裁是美国用来打击地缘政治对手的一大杀手锏,近年来,随着美国频繁运用金融制裁手段,不仅直接目标国家承受损失,其他中立国家也渐感不安。
一些国家开始质疑,把自己的经济命脉置于美元霸权之下是否安全。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0f048601b498a5014ffe4eb3d1fedde.png)
近几年来,去美元化成为一种愈发显著的全球趋势,尤其是在中东和亚太地区。伊朗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早在2012年伊朗被全面排除在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之外时,伊朗就开始积极推动石油出口使用人民币结算,通过与中国合作部分绕过了美元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967434aa5b86ead76da3cfa105068d7.jpg)
作为中东另一重要国家,沙特也逐渐表现出脱离美元结算的倾向。
例如,2022年沙特首次公开表示,正在考虑接受人民币支付石油款,这一消息在国际市场引发了广泛关注。
作为石油美元体系的基石之一,沙特与美元脱钩的潜在可能性,将对美国在中东的经济主导地位带来巨大冲击。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b55562021ed12f14128a3c2478c6223.png)
在亚洲,中国和俄罗斯通过“中俄本币协议”,扩大了双边贸易中的人民币与卢布结算比例,彻底绕开了美元介入。
中东也逐渐加入这场趋势,阿联酋通过“人民币清算中心”为能源贸易寻找新选项,而卡塔尔也在谈判中加强了与中国之间的本币交易合作。
一时间,美元正在地缘政治格局中被更多地视作一种工具化的风险,这进一步促使更多国家对自己的经济命脉进行“理性分散”。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bac3b2dd5f349a830e310127875cd0c.jpg)
“美军,世界的盾牌”,这一口号在过去几乎无人质疑。
近年来,美军的威慑力在中东正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尤其是在应对非传统威胁和地区新兴力量方面显得力不从心。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228afbce9794881d6d3798a6a04c74d.png)
从2019年定点打击伊朗军官苏莱曼尼,到限制伊朗核计划的多次军事准备,美军在中东的直接打击作用逐渐边缘化,出兵意愿也显著降低。
对此,分析人士普遍认为,美国在中东的战略失误和军事拖累,是威慑力下降的核心问题。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565f10d2a361ced2fa24f029f69f720.png)
这些变化的结果是,美国既无法完全撤离中东,也无法通过传统军事干预手段重新主导局势。
牵绊美国的既有盟友的不满,也有美军在区域涉及过深导致的自耗困境。
加上美国国内逐渐高涨的“撤军中东”呼声,美军的力量分布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收紧局势。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22a2d18eced652dc308ca504ec755cf.png)
在军事和经济杠杆双双遭遇挑战的背景下,美国在国际舞台上更多地转向综合利用舆论工具,把控主流媒体资源来争夺叙事权。
如今在美国在中东已经没什么资本和中国对赌了,只要他输一次,接下来就好像多米诺骨牌一样,通通倒下去。
参考资料:[1]舒先林.美国中东石油战略的经济机制及启示[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1):85-89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28f7977e4c91092619566af1499c5e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