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是中国的一个省,为何在独立后废除了汉字,如今又想恢复使用

思真娱娱 2025-02-20 13:09:36

有这样一个地方,它曾经是中国的一个省,在岁月的长河中它经历了独立,可是在独立之后这个地方竟做出了一个令人瞩目的举动——废除了汉字。

这一决策在当时或许有着各种各样的考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似乎又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如今开始有声音提出要恢复使用汉字。

当时或许是为了追求所谓的独特性和独立性,汉字被摒弃在主流文化之外,但人们逐渐发现,失去了汉字,仿佛失去了与过去深厚文化根基的紧密联系。

现在想要恢复使用汉字的想法,又会给这个地方带来怎样的影响和改变呢?

追溯历史长河,越南与中华文明的交融源远流长,传说中越南人视炎帝神农氏为祖先,这为其文化注入了独特的基因。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越南北部设立象郡,开启了中原王朝对越南的直接管辖,秦末赵佗建立南越国,汉武帝时期,南越国被并入汉朝版图,成为交趾郡。

越南虽在中原王朝衰落时几度自立,但始终未能彻底摆脱中华文化的影响,唐朝设安南都护府,明朝时期越南更是四次成为中原王朝的直辖省份。

清朝嘉庆帝赐名“越南”沿用至今,这段漫长的历史深刻地塑造了越南的文化底色,政治制度、思想文化,无不受到中华文明的浸染,而其中最显著的标志,便是汉字的使用。

在古代越南,汉字不仅仅是一种书写工具,更是文化和权力的象征,官方文书、教育体系、科举考试,汉字无处不在。

越南的古代典籍、碑刻,都以汉字为载体,记录着这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汉字,如同文化基因般,深深地烙印在越南的灵魂深处。

19世纪西方列强的入侵打破了这种平衡,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国力衰退,无力再庇护越南,法国将目光投向了东南亚,越南成为其殖民扩张的目标。

1858年法国炮舰轰炸越南海防城,随后强迫越南签订不平等条约开放贸易口岸,1883年法国全面入侵越南,阮氏王朝向清朝求援,引发了中法战争。

最终清朝战败,承认法国对越南的控制权,越南被迫卷入了西方殖民体系的漩涡。

法国殖民统治,给越南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给越南文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文化同化”政策的推行,法语的普及,教育体系的改造,传统文化的压制,这一切都在悄然改变着越南的文化图景。

其中最具颠覆性的举措,便是拉丁化越南语的推广,这种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系统,逐渐取代了汉字在越南社会中的地位。

1919年,法国殖民政府废除了科举制度,彻底斩断了越南与汉字文化的联系,越南的文化精英阶层,失去了传统文化认同的根基,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殖民阴影下,越南的文化身份迷失了方向,曾经的文化自信,也逐渐被殖民文化的入侵所瓦解。

二战结束后,越南南北分裂,北越走社会主义道路,南越则先后受到法国和美国的支持。

1976年,越南统一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独立后的越南虽然在国旗国徽、军队队列等方面借鉴了中国的模式,但在文化政策上,却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为了统一全国语音,消除南北方的语言差异,越南政府选择了拉丁化越南语作为官方语言。

这一决策,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无疑具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它促进了教育的普及,增强了国家的凝聚力,为越南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拉丁化越南语的局限性也逐渐显现,它虽然能够准确地表达语音,却难以承载越南文化中丰富的象征和隐喻。

那些曾经通过汉字多层含义得以表达的文化精髓,在拉丁化越南语中难以完全捕捉,文化断层,如同一道裂痕,将越南与自身的文化根源割裂开来。

越南的古文献、历史记录、古建筑上的石碑,都以汉字书写,不懂汉字,就如同失去了解读历史的钥匙,无法深入了解越南的文化底蕴。

在家族谱系、传统节日等方面,拉丁化越南语也难以取代汉字的地位,用国语字书写的春联,失去了传统的庄重和美感,显得格格不入。

这种文化断层,不仅体现在历史研究和文化传承方面,也渗透到越南人民的日常生活中,许多越南人无法阅读祖先留下的家谱,也无法理解古建筑上汉字的含义。

甚至连过年贴春联这样简单的习俗,也因为不懂汉字而变得尴尬,他们只能用国语字书写春联,却难以传达传统春联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韵味。

这种文化上的隔阂,让越南人对自身传统文化日渐疏离,也逐渐淡忘了自己的文化根源,在越南对“弃汉字”的反思早已开始。

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和文化学者意识到,汉字不仅仅是一种文字,更是承载着越南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

他们开始重新审视汉字的价值,并呼吁“重拾汉字”,他们认为恢复汉字的使用,不仅能够弥合文化断层,还能增强越南的文化自信,有助于越南在全球化浪潮中保持自身的文化特色。

“重拾汉字”的倡议,在越南社会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一些人认为,恢复汉字的使用,有助于越南人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

越南的文化困境,并非个例,韩国、朝鲜等曾经使用汉字的国家,在废除汉字后,也面临着类似的文化断层问题。

韩国虽然已经废除汉字,但在一些特定领域,例如法律、医学等,仍然保留着汉字的使用,这反映了汉字在表达复杂概念和专业术语方面的优势。

日本则一直保留着汉字的使用,并将其融入到自身的语言体系中,日本的经验表明,在现代化进程中,并非一定要完全抛弃传统文化,而是在传承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点。

越南“重拾汉字”的道路,注定充满挑战,语言习惯的改变、教育体系的调整、社会观念的转变,都需要时间和努力。

但这并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随着越南经济的发展和文化自觉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他们渴望重新连接与历史的纽带,找回失落的文化记忆,“弃汉字”的历史,是越南在特定历史时期做出的选择。

文化身份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不断演变和发展,越南的文化身份,也经历了从融合到割裂,再到反思和重塑的复杂过程。

越南需要在传承传统文化与拥抱现代文明之间找到平衡点,在面向未来的文化选择中,坚持自身的文化特色,并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做出贡献。

参考资料:

越南,为什么全面废除汉字?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2024-12-04 11:39

越南要恢复汉字?汉语已成越南第二大外语——中国经济网2007年03月02日 06:56

0 阅读:92
思真娱娱

思真娱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