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切断滇越公路以后,缅甸成了中国唯一的物资补给通道,大量抗战物资在仰光港转至中国内地。早在1941年出,中英就派出“中缅印马考军事察团”,制定共同防御缅甸计划,中国动员了10万余人的远征军。而英军自恃老牌殖民国家,日本不敢贸然像其发起进攻,拒绝中国军队提前入缅布防。直到1942年初,日军入侵缅甸。
就在中国远征军刚进入缅甸的时候,前方传来消息仰光陷落。远征军决定派出200师先行抵达同古掩护主力集中,在同古一带与日军决战。并由史迪威协调英军配合作战。200师是一支机械化部队,在国内抗日战场屡建奇功,师长戴安澜是黄埔三期毕业的国军名将,曾参加过北伐、长城北抗战、昆仑关战役,指挥经验丰富。
200师师长戴安澜
3月1日,蒋介石亲自飞到腊戌布置作战计划,多次召见戴安澜问是否能完成任务。戴安澜回答说“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杨威国外之盛举,戴某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定挫敌凶焰,固守同古。”同古是缅甸南部平原上的一座小城,距仰光260公里,能扼守公路、铁路和水路要冲,进能克复仰光,退能坚守滇缅公路,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3月6日,戴安澜到达同古,即与英缅第一师师长史考特商量防御计划。可对方对日军状况、防守安排和计划均无了解。3月16日,日军已经追着从仰光败退下来的英军到达同古城外,并开始对同古城进行轰炸。败退的英军竟然没有破坏沿途的道路和桥梁,让日军机械化部队长驱直入。
3月17日,戴安澜突然接到英军通报,第1师将于当晚撤走。同古西侧防线洞开,戴安澜只能安排骑兵团接手英军防守阵地。此时200师距还在芒市的中国远征军主力970余公里,离得最近的一个团也有160公里。英军撤走不仅使200师成了孤军,而且防御计划也全被打乱。
3月20日起,日军重炮和飞机轮番向同古城发起轰击。直至24日,日军迂回到同古后方切断了200师与后方联系线,并且占领同古机场形成对200师的三面合围之势。戴安澜决定将主力集中到城固城内,并宣布:“如本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以参谋长代之;参谋长战死,由步兵指挥官替代,各级照此办理。”
3月28日,日军为切断同古东侧远征军唯一联系通道,一面向同古城内猛攻,一面悄悄接近200师指挥部。戴安澜命令各部坚守征地,亲自提起冲锋枪迎敌,并与城内支援部队将日军压制在大桥东南侧。此时前来的增援的廖耀湘22师始终被日军阻挡在同古以北的南阳,英军也一直未有增援和策应,200师已到弹尽粮绝的地步。日本方面,56师团的增援部队却已赶到。200师面对4倍于己的敌人,困守孤城,形势危急。
3月29日,杜聿明眼看增援部队无法前进,为避免200被日军歼灭,导致远征军被各个击破,被迫下令放弃同古突围“以保全我军战力,准备在另一时间、另一地点与敌决战。”至此,戴安澜的200师已在同古孤军坚守12天,后200师长从同古安全突围,连一个伤兵也未丢失。日军进入同古以后,发现占领的仅是一座空城。
同古战役,200师伤亡2000余人,歼敌5000余人,是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歼敌人数最多的一次战斗。虽然同古最终失守,但此次战役迟滞了日军向北推进的步伐,为远征军主力集结赢得了时间。同时,200师孤军英勇抵抗12天,也完全改变了西方盟军对中国军人歧视和偏见。
战后分析,英国方面与3月8日就安排哈罗德·亚历山大接任英缅军总司令,此君一上任就命令英军放弃仰光,向北一路撤退。到了同古仍然不敢停留,同古之战英军始终未给予积极配合。其实此时,英国方面早已经决定放弃缅甸退回印度,同意远征军入缅作战,只是想由远征军掩护其撤退。
英国派来的哈罗德·亚历山大早已“威名在外”,在1940年5月开始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中,他在蒙哥马利的强烈建议下升任第1军军长,与蒙哥马利共同组织部队撤退。他坚持先撤英军,由法军担任阻击任务,在撤退过程表现出的沉着冷静,受到了丘吉尔的赏识,是一位优秀的“撤退专家”。而他此次来缅甸的任务,就是带领英缅军安全撤出回印度。
此役如有英军的积极配合,或许将会有完全不同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