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蜀葵,有着众多别名,如秋葵、棉花葵、假阳桃、野芙蓉、黄芙蓉、黄花莲、鸡爪莲、疽疮药、追风药、豹子眼睛花、荞面花等。它的拉丁文名为 Abelmoschus manihot (Linn.) Medicus,属于锦葵科、秋葵属,是一年生或多年生的粗壮直立草本植物。黄蜀葵的茎上布满黄色刚毛,叶片宽大,形状从卵形至近圆形不等。它的花期在 6 - 8 月,原产于我国南方地区,常见于山谷草丛、田边或者沟旁的灌丛之间。
形态特征黄蜀葵是一年生或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植株高度一般在 1 - 2 米,植株表面稀疏地生长着长硬毛。它的叶子呈现掌状,通常会有 5 - 9 个深裂,叶片直径可达 15 - 30 厘米。裂片为长圆状披针形,长度在 8 - 18 厘米,宽度 1 - 6 厘米,边缘带有粗钝的锯齿,叶片两面都稀疏地分布着长硬毛。叶柄长度为 6 - 18 厘米,同样疏被长硬毛。托叶是披针形的,长度在 1.1 - 1.5 厘米。
黄蜀葵的花单独生长在枝端的叶腋处。小苞片有 4 - 5 片,呈卵状披针形,长 15 - 25 毫米,宽 4 - 5 毫米,上面也疏被长硬毛。萼片呈佛焰苞状,有 5 裂,近乎全缘,长度比小苞片长一些,表面被柔毛,在果实成熟时会脱落。花朵硕大,颜色为淡黄色,花朵内面的基部呈紫色,直径约 12 厘米。雄蕊柱长 1.5 - 2 厘米,花药几乎没有柄。柱头是紫黑色的,形状如同匙状盘形。
它的蒴果为卵状椭圆形,长 4 - 5 厘米,直径 2.5 - 3 厘米,外面被硬毛覆盖。种子数量较多,形状为肾形,表面有由柔毛组成的多条条纹。黄蜀葵的花期在 8 - 10 月。
繁殖方式种子繁育:黄蜀葵种子繁育的时间一般在 3 月 25 日至 4 月 10 日,也就是清明前后一个星期左右,不过具体时间还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气候情况进行灵活安排。在繁育过程中,采用营养钵育苗的方式,育苗所用的土壤及肥料要求可以参照棉花的标准。每亩地大概需要准备 1200 - 1500 个营养钵。
在播种前,要先将种子用温水浸泡 24 小时,之后再用多菌灵搅拌种子进行消毒处理。需要注意的是,苗床禁止使用除草剂。在下种之前,要先给钵体浇足水,盖土的厚度不宜过厚。播种完成后,搭建小拱棚,覆盖好薄膜。大概 7 - 10 天左右,幼苗就会出土。此时,要特别留意天气的变化,严格控制好拱棚内的温度,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对幼苗造成伤害,一般将棚内温度控制在 20 - 35 摄氏度之间。在幼苗生长过程中,要适时进行人工除草,每个钵体只保留一株壮苗。在移栽之前,可以给幼苗喷洒一到两次矮壮素和多菌灵,移栽时幼苗的高度最好不要超过 20 厘米。
栽培技术及病虫防治苗钵移栽:不同茬口的田地,黄蜀葵的移栽时间有所不同。大麦茬田适宜在 5 月下旬移栽,小麦茬田则应在 6 月上旬移栽,如果是空白田,可以提前至 5 月中旬进行移栽,具体的移栽时间可以根据当地棉花的移栽时间来合理安排。
在移栽时,使用制钵器按照行距 1.3 - 1.5 米、株距 65 - 80 厘米的规格开穴。每亩地施加 10 - 20 公斤复合肥,或者适量的农家肥。如果是肥沃的菜地,要适当控制施肥量。将苗钵小心地移入穴中,使苗钵的上平面与田面保持平齐,然后进行培土,并浇足水分。
病虫害防治:黄蜀葵的栽培管理相对粗放,一般不会出现重大的病虫害,基本上不需要频繁打药防治。在 6 月下旬到 7 月上旬,植株刚孕蕾的时候,为了控制植株的徒长,可以喷洒 2 次矮壮素,每次喷洒的间隔时间为 7 - 10 天。特别是在梅雨季节,要做好清沟挖墒的工作,确保雨后田间不积水,做到雨止田干。种植时,植株的密度不宜过大,要保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为了预防田间残留病菌引发病害,可以使用多菌灵或托布津等杀菌剂进行防治。
主要价值观赏价值:黄蜀葵的花朵硕大,色泽艳丽,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常被用于园林栽培,为园林景观增添独特的美感。
药用价值:在僳僳药中,黄蜀葵有着重要的药用用途。它的种子可用于治疗大便秘结、尿路结石;根和叶则对疔疮、腮腺炎、骨折等病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在《怒江药》以及《滇药录》中均有相关记载,不同的名称(质腊西、nifsair yot )所指的功用基本相同。
经济价值:黄蜀葵的根含有粘质,这种物质可以作为造纸的糊料使用。黄蜀葵曾经是国家濒危植物品种,后来科研人员在深山中发现并成功培育,还研究出了规模化种植的方法,为农民开辟了增收致富的途径。黄蜀葵不仅能入药,还可以从它的茎秆中提炼植物胶,这种植物胶在食品工业中用途广泛,可以作为增稠剂、稳定剂和乳化剂,被应用于冰淇淋、雪糕、冰棍以及面包、饼干、糕点、果酱等众多食品的制作过程中。
自我经验在我家乡,黄蜀葵被叫做漏笼花。记得爷爷便秘的时候,会把它放在粥里一起食用。黄蜀葵的花朵是黄色的,特别鲜艳夺目,花型很大,看起来就像一个多页的风车。它的枝干上带有一些小毛刺,总体而言,这是一种既美丽又具有多种价值的植物,让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