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粳”不念gēng,“籼”不念shān,“秫”不念shù,它们该怎么读,粳米、籼米、秫米有何区别?“五谷”又指哪些?

文学一浅阁 2024-05-16 12:39:19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天不吃饿得慌。由此可见粮食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性。从古至今,粮食生产始终是国人心中的大事。古代开始就有了“五谷杂粮”之说,然后开启了粮食为王的时代。到了现当代,粮食特别是大米在中国人心中依旧重要。我们经常听到说粳米、籼米、秫米、薏米等,不知道具体是啥,有啥区别,甚至读音是否正确,今天我们来了解下。

一、“粳”“籼”“秫”的字形演变

1.“粳”,由米和更组成,米最初为甲骨文,后面逐步演化。更字最初字形中,上部类似“丙”,意指安放的锅灶,下面类似有人拨弄火。整体字形逐步演变、简化成了“更”,有改变、经历、更加、越发之意。“粳”也是如此一步步简化而成现代的楷体字“粳”。另一说“粳”没有古体字,它是白话文之后,被创造出来的。

2.“籼”由米和山构成。左边的“米”最初字体中,中间的横表示稻秆,上面和下面的各三点表示诸多谷子,整体说就是稻杆周围结满了稻米。右边的“山”原为“仙”的省略,表示这种米有仙气(不粘)。后来字体再次演变,形成了楷体字的“籼”。

3.“秫”最初字体为“术”,由“又”和八个小点组成,表示手拾谷物颗粒。后来强调谷物属性,加了一个禾旁,成了“秫”字,最后加以演化和简化,成了楷体字“秫”了。

二、“粳米”“籼米”“秫米”有何区别

1.粳米,表示粳稻的种仁,属于大米的成品,同时形状较圆、粒径较短,煮熟后较为饱满,口感较为软糯。

2.籼米,指用籼型非糯性稻谷制成的米,外形较为细长,米色较白,吸水性较强,膨胀性较大,出饭率较高,香米就属于此类。

3.秫米,北方旱地生长的米。比小米略大,表面白色、黄色或褐色,亦称粟米、黄米、粟谷、糯粟、高粱米等。

三、“五谷”又具体指啥?

平常所说的“五谷”,指古时的五种谷物,即稻、黍、稷、麦、菽或麻、黍、稷、麦、菽。事实上,“五谷”并不局限于这五种,是一种泛指,它是个“庞大的家族”,粳米籼米秫米小米等稻谷类,玉米荞麦等麦类,黑豆绿豆等豆类,土豆红薯等各种粗细粮类,都属五谷之类。

四、“粳籼秫”字在古文献中的运用

1.粳软骨毛香

自赋息耕

[宋] 释智愚

叶深烟气暖,粳软骨毛香。

巢许垂清节,临流不尔忘。

巢许,即巢父、许由,古代志向高洁的隐士。清节,指高洁的节操。全诗大意为:稻叶深处,烟气温暖,粳秆柔软,散发着香气。粳稻下垂,面对着流水,依旧像巢父、许由之类的隐士那样,保持着高洁的气节,久久不曾忘怀。本诗释智愚,16岁出家,俗姓陈,号虚堂,南宋四明象山(今属浙江)人。全诗通过叶深,烟气、软粳、香稻,垂秆等词,描写了秋天里稻田一片丰收的美景,强调了对大自然景色的赞美的同时,也以粳稻托物言志,表达了人要坚守气节,不忘初心的高贵品质。

2.籼稻青青小麦黄

歙(shè)溪道中

[明] 程敏政

籼稻青青小麦黄,一村茅屋枕方塘。

家家缉苧车声响,不道豳风在故乡。

缉苧,纺织苎麻。豳(bīn)风,原指豳地民歌,这里指故乡歌曲。全诗大意为:青青的籼稻蓬勃生长,金黄的麦苗随风摇曳,远处的茅屋旁边,一汪清澈的池塘横卧在那里。家家户户传来织布机的响声,那是他们在忙于纺苎麻。在优美宁静的故乡,自然不需要唱着那些思念故乡的民歌。

本诗作者程敏政,字克勤,号篁墩居士,南直隶徽州府休宁县人,明朝南京兵部尚书程信之子。全诗以籼稻、黄麦、茅屋、池塘,织布声等景物,同时从“枕”字入手,采用拟人手法,刻画出了一幅宁静祥和、安然自在的乡村自然风光图,结尾处一转,间接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宁静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五、“粳籼秫”该怎么读?

正确读音:jīng xiān shú

同音字:精 仙 熟

部首:米 米 禾

结构:左右结构

三字中,关于“粳”,特别说明下,最初音为gēng,后来新华字典改为jīng这个唯一声音,张启发、袁隆平等农业专家、一些学科教授等都对此有异议,认为还是应该读geng。不过现在字典上,只有jīng这个音了。

六、结语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粮食从古到今,都决定了人的生存发展。到了现代,靠杂交水稻之父,大家不再为吃饱发愁了。但是时代发展之下,除粳米、籼米、秫米、薏米等稻类作物外,自然也需要向森林、海洋、大地求取更宽泛的食物种类,让人们各取所需。当然,这也符合中央提出的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重要理念。希望今朝乃至以后,你我始终日出有念,日落有盼,碗里有余粮,眼里有光芒。

1 阅读:238

文学一浅阁

简介:专注文学,闲话百科,以文字解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