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第十五回,写到了贾府众人将秦可卿的灵柩送往铁槛寺,途中凤姐和宝玉到了一庄农人家处歇脚。
一时凤姐进入茅堂,便让宝玉先出去玩。宝玉同秦钟在各处游顽,见到了不少庄农之物,宝玉一见锹、镢、锄、犁等,皆以为奇,不知叫什么,也不知如何使用,小厮在旁一一说明。宝玉听了点头叹道:“怪道古人诗上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一面说,一面又至一间房前,只见炕上有个纺车,宝玉又问小厮:“这又是什么?”小厮们又告诉他原委。宝玉听说,便上来拧转作耍,自为有趣。
这时,只见一个约有十七八岁的村庄丫头跑了来乱嚷:“别动坏了!”众小厮忙断喝拦阻。宝玉忙丢开手,陪笑说道:“我因为没见过这个,所以试他一试。”那丫头道:“你们那里会弄这个,站开了,我纺与你瞧。”秦钟暗拉宝玉笑道:“此卿大有意趣。”宝玉一把推开,笑道:“该死的!再胡说,我就打了。”
说着,那丫头便纺起线来。宝玉正要说话时,却听那边老婆子叫道:“二丫头,快过来!”那丫头听见,便丢下纺车,一径去了。
宝玉怅然无趣。凤姐又刚好打发人来叫他们进去,喝过茶收拾一番后,打赏了村民又要出发了。宝玉心中还记挂着二丫头,他留心察看,人群中并无二丫头。
一时上了车,出来走没多远,只见迎头二丫头怀里抱着她小兄弟,同着几个小女孩子说笑而来。此刻宝玉恨不得下车跟了她去,只是料定众人必不依的。他只得以目相送,争奈车轻马快,一时展眼无踪。
宝玉与二丫头的相逢相别,让人看了心中怅然若失。同宝玉一样,恨不得时光就停留在这一刻,永远的守着二丫头,还有这一片温馨的生活。
在宝玉眼中,女孩子是水,是花,是世间最值得珍惜的。而他,是那个惜花人。
二丫头虽然是个农村人,但是她也有美好的一面,至少她懂得宝玉不懂得使用的纺车,这对宝玉来说她便是个能干的人。再者,二丫头的率真个性更是他最为欣赏的。
怡红院中的晴雯、芳官大抵都是这种本性,就连他心中的林妹妹也是如此,所以此间偶遇的二丫头让他有种惊鸿一瞥的感觉。
宝玉是喜欢二丫头吗,也可以说是喜欢,但这种喜欢只是一种灵魂上的欣赏,而不是像秦钟说的那种“意趣”。秦钟说出那样的话,可知他是肤浅而随便的,难怪他在水月庵与智能儿偷情,倒是可惜了智能儿的一片真心。
且说宝玉,他对二丫头是欣赏,是珍惜,但绝无冒犯之意。他离开前,恨不得下车跟了她去,完全是一份赤子之心,无关男女,无关风月。
不过,作者在篇章中突然插入这么一段看似无关的人与事,只是为了抒发一下这宝玉突如其来无处安放的情感吗?
当然不是的。这既是为了说明宝玉对万物有情的心态,更是借此暗示了凤姐的女儿巧姐的命运。这个二丫头,就是巧姐在另一个时空的化身。
书中第五回时,宝玉梦中到过太虚幻境,在那里他曾窥见过众女子的命运。关于巧姐的判词和画册,上门画的是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其判云: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画册中的美人纺绩,与眼前的二丫头纺车,这场景是不是重合了?
贾府抄家后,巧姐被狼舅奸兄卖入青楼,刘姥姥耗尽家资赎她出来,从此她嫁于板儿,成为一名村妇。这农庄中纺车的二丫头,就是日后的巧姐。她怀抱着小兄弟,也是暗示着她将来生儿育女。
红楼梦中时常会出现一些时空交换的场面,比如元春省亲时,石头看到大观园繁华的景象,就曾回想起当日在青埂峰下的凄凉。而如今,作者再次用不同的时空交错,展现出了巧姐的将来。
巧姐是凤姐和贾琏唯一的孩子,是富贵中长大的女儿,可是命运交叠,桑海沧田,她最终成为了一名普通的村妇,过着跟当年不可同日而语的生活。
这怎不让人感慨,这怎不让作者移不开脚?他想下车跟了她去,既有对这种平淡生活的向往,也有对巧姐的不舍。总之,一切说多了都是泪,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