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观察平台热门视频引发的若干思考第2篇

刘喜脉 2022-06-13 15:22:04

我们逐一聊聊这些平台。

【1】微博。

据我所知,除非一些平台主动签约的头部创作者,微博是不给钱的。于是,作品分发在微博上,其作用最好是给其他平台导流。

关于微博,有一点我不太明白的是,我所知的不少画师、汉化组等在微博都挺活跃。如果说我能想明白微博活跃用户的基本画像,可能有助于我理解这个情况。

换个角度想,在目前国内大众的可用知名软件中,似乎也只有微博是方便又有趣的“秘密花园”,更何况,想让社会事件发酵,微博还是效果最显著影响力最大的平台。

【2】企鹅号、大鱼号、搜狐号、网易号

以我的观察,个人创作者完全没有理由在这四家平台上投入时间和精力。首先,这几家平台的内容有很多都是由MCN批量供应,平台的预算很少给到个人;第二,像大鱼号、搜狐号、网易号其实没有流量的平台,你可以环顾四周,你周围有人用阿里家、搜狐家、网易家的软件看视频吗?

至于企鹅号,的确,背靠腾讯家的海量用户,企鹅号看似比较繁荣。但是,腾讯总有些许很奇怪的操作,比如自家的好几个平台互掐,企鹅号、公众号、公众号的视频号、还有QQ下的“小世界”,不仅要面对别家平台的竞争,还要在自家内部竞争——这种操作我是真看不懂。

当然,腾讯是不差钱,内部赛马搞竞争浪费资源似乎也是没问题的。

【3】小红书

与微博相似,大多数内容贡献者都没办法直接盈利。粉丝起量之后的盈利操作就是带货、广告、软文(饭圈造谣或洗白等都算)。

小红书的用户画像比较好把握,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女性,对吃喝玩乐等生活相关的内容格外感兴趣。于是,这个平台是比较好带货的,各种美妆、潮流、可可爱爱的东西销量颇高。

【4】快手与抖音

这两个平台上的内容主要都是竖屏的短视频,而且,两个平台的用户画像比较好推测。抖音的用户要么是偏年轻化、要么就是城市经济发展较好。

以我在南京的观察,地铁、公交、社区保安、菜贩、买早点的大妈、送货的师傅,刷的软件都是抖音,没见过快手——虽然我知道这种观察的样本量太小,但还真没看过有人刷快手。

创作者通过参加某些平台活动是可以通过抖音有创作盈利的,但抖音的主要盈利还是广告和带货。抖音的广告其实比其他平台都容易做,我之前看过有些人就是直接念白——毕竟抖音基本都是1分钟以内的视频,吼完广告就完了,比b站那种植入视频赚钱爽多了。

快手虽然近期有优秀创作人引入计划,但依旧还是从其他平台的头部挖人。从acfun的运营情况看,我并不认为快手能在横向视频或长视频领域杀出重围,核心原因在于,既然短视频带货那么赚钱,为啥不把原来的护城河做大做深,反而要去渗透一个自己并不擅长的领域呢?

关于这两个平台的带货逻辑,我自己是这么观察的,首先,平台的用户习惯了碎片化消遣后,在买东西方面往往属于冲动性消费,极为容易受到视频中渲染的情绪感染,而这些被带货的商品价格低廉、质量参差不齐,但毛利润一定不低。

【5】西瓜视频、百家号、爱奇艺号

之所以把这三个平台放在一起,是因为我发现自己在西瓜视频上的内容,会被自动同步到百家号和爱奇艺号上。虽然内容发布在这三个平台上都是有收益的,但百度系的平台让我觉得他们是想白嫖,目前内容在百家号+爱奇艺号几乎没有收益。

至于西瓜视频,它的奇怪之处是,流量高的作品收益有时反而不如流量低的。这也是头条系一直被人诟病的点,它说收益由算法决定,但算法是商业秘密无法公开。

另外,百家号、爱奇艺号虽然都有什么“奖励计划”,但你细细观察那些格外奇怪又格外标准的账号,就知道,预算都是给MCN的。

【6】知乎与公众号

这两个平台本质上还是文字平台,完全没有视频的生存空间,更不用说给钱了。换个角度想,这两个平台没有视频内容也没啥,你会去知乎找长视频吗?你会去公众号找短视频吗?

实话实说,之前知乎刚发起视频活动时,请来入驻的不少人的确是有钱的,后来就不清楚了。

【7】斗鱼

斗鱼这个平台在之前的内容中也聊过,它其实也在发力视频,尤其是长视频、横版视频。其实,我倒是觉得斗鱼这么做是为了增强用户粘性,因为直播发展了这么多年,给平台增加一些视频内容丰富一下倒也没啥不好。

值得一说的是,斗鱼虽然给创作者发放活动参与激励金,但从金额上看只能算蚊子肉。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