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过紧日子”依然是今后的主旋律

武桓社会趣事 2025-02-11 12:36:55

2025年2月10日 星期一 晴 杭州

今天我陪女儿到杭州来,这次不是为了旅游,而是为了陪女儿参加明天下午的面试,前天女儿接到浙大一院面试的通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简称浙大一院)建院于1947年,是浙江大学的首家附属医院,目前拥有余杭、庆春、之江等七大院区,开放床位超过5000张,职工逾万人,是一所历史悠久且综合实力强劲的三甲医院。现在建新院区,需要大量人才,招事业单位编制的工作人员就有580人。

我女儿应聘的是传染病重症诊治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实验技术工作人员,这个实验室的主任是李兰娟院士,我查了一下,这个岗位待遇也不高的,一个月几千元而已。但是有编制,比较稳定。然而这个岗位居然没有多少人报名的,我女儿就是调剂的。这么好的医院,这么好的研究室,居然都没什么报名,可见公立医院这个金字招牌没有以前那么吸引人了。

近年来,公立医院日子的确不好过,“过紧日子” 已经成为公立医院运营管理中的一个显著特征。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公立医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经济压力与运营挑战。薪酬下降、绩效缩减带来了不小冲击,医务人员普遍感受到降本增效的压力。

绝大多数公立医院是差额拨款单位,财政补助不足,即使少部分是全额拨款单位,但还有大量招聘人员需要养活。我们公立医院在承担大量公益性医疗服务任务的同时,仍需依靠自身业务收入来维持运营和发展,资金缺口持续存在。

而且业务收入增长受限。医保支付制度改革 DRG、DIP付费等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转变。这使得公立医院的医疗收入增长不再单纯取决于服务量的增加,而是要在医保支付标准内合理控制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否则可能面临医保超支拒付的风险,从而限制了收入的快速增长。

还有运营成本持续攀升。特别是人力成本,公立医院为吸引和留住优秀医务人员,不得不提高薪酬待遇、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和培训等,人力成本在医院总成本中的占比逐年上升。而且药品耗材零加成政策,让药品不仅无法赚钱,还得倒贴钱进行维护和管理。另外基础设施建设与设备购置维护成本也得花大量的钱。新建医院大楼、购置先进医疗设备的资金投入巨大,同时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维修以及更新换代成本也居高不下。

更令人揪心的是债务负担沉重。很多公立医院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等资金需求,通过银行贷款等方式融资,形成了较重的债务负担。高额的利息支出进一步加重了医院的财务压力,影响了医院的资金流动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不管公立医院日子过得如何艰辛,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必须要进行下去的,大的政策是不会改变的,其核心目标之一是解决群众 “看病难、看病贵” 问题,这就要求公立医院在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的同时,必须加强成本控制、提高运营效率,回归公益性。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药品耗材零加成等政策举措都是为了促使公立医院优化资源配置、规范医疗行为,从而不可避免地对医院收入结构和运营模式产生重大影响,导致 “过紧日子” 的局面出现。

而且分级诊疗制度的逐步完善使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部分轻症患者被分流至基层,公立医院的门诊量和住院人次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业务收入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同时,公立医院为了落实分级诊疗要求,还需承担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帮扶、人才培养等任务,进一步增加了运营成本。

而且目前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政府财政收入增长也面临一定压力,对公立医院的财政投入难以实现大幅增长。同时,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也使得企业和居民的医疗消费能力和意愿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影响了公立医院的业务收入来源。

部分公立医院长期以来依赖业务收入增长,缺乏精细化的成本管理意识和有效的成本控制手段。在资源配置、物资采购、人员管理等方面存在浪费现象,未能充分挖掘内部潜力,降低运营成本。 此外,医院信息化建设滞后,信息孤岛现象严重,也影响了医院运营管理效率的提升。

2024年被网友戏称“宇宙第一医院”的郑大一附院的业绩下滑已证明公立医院所处的困境。未来,公立医院需聚焦核心资源,优化组织架构,并在资源供应链管理方面进行调整,以规避长期亏损风险,确保医院健康运营。

2025 年,公立医院“过紧日子”仍是趋势,而竞争的加剧使这一挑战更加严峻。未来,率先完成战略调整的医院将在回顾这段历程时意识到,阵痛不可避免,但医疗服务的诚信与品质才是衡量“过紧日子”成效的核心标准。公立医院的脱困之路不会一蹴而就,唯有精准应对挑战,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0 阅读:3
武桓社会趣事

武桓社会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