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血南疆英烈之五十九:为胜利开辟通路的勇士——记138师崔志斌

碎梦随风飘散远 2024-12-20 09:10:48

上图:杨凤海将军题

老山对联:“碧血洒南疆,捐躯为谁?为国威军威振奋;艰苦守边关,幸福何在?在千家万户团聚。”故取名“碧血南疆”。

遥想当年,边境起风云。当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一代热血青年义无反顾、挺身而出……他们在保家卫国的战场上,气吞山河、威震敌胆,打出了国威、军威,把自己年轻的生命,无私地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把满腔的热血,洒到祖国边疆的土地上。每一个向死而行的生命背后,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英勇故事;每一个热血燃烧的忠魂,都有义无反顾、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他们曾经的欢笑与关爱,虽已化为尘土,但他们的精神与爱,却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我们的怀念不仅是对情感的寄托,更是对生命的敬畏怀念。

上图:麻栗坡烈士陵园纪念广场英烈墙

上图:崔志斌烈士的名字在英烈墙本张图片第7组第19行

崔志斌,138师412团特务连八班战士,山东省德州市黄河涯乡前仓村人,1967年3月出生,初中文化。1984年1月入伍,1985年3月随部参加云南老山地区对越防御作战,1986年1月28日在攻打越军55号高地的出击战斗中牺牲,牺牲时年仅18岁,根据崔志斌的遗愿和战场表现,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为他追记一等功。骨灰安葬在德州市革命烈士陵园。

一,不怕吃苦迅速成长

崔志斌一到部队,便投身到学习、训练和工作之中,在人民军队这个大熔炉中迅速锻炼成长。新兵训练一结束,崔志斌就随所在连队去执行国防施工任务。崔志斌所在的工兵排的任务是木料加工。由于当时人员少,时间紧,他们每天要干十三、四个小时。尤其是用圆盘锯破圆木,工作起来比较劳累。为此,排长安排了那些身强力壮的同志去干这个活。崔志斌才17岁,个子小身体力薄,排长便让他去干些零活。当崔志斌知道这是领导照顾他后,就找到排长李玉贵,坚决要求去破圆木。排长对他说:“你年龄小,个子又矮,不适应干这活。”崔志斌急了,对排长讲:“不干怎么知道我不适应?”排长被他缠得无奈,终于批准了他的要求。

破圆木这个活的确劳累,干一天身体就像散了架。但崔志斌咬牙坚持了下来。几天过后,崔志斌的身体明显消瘦了。排长总以为他不好意思改口,几次劝他干别的活,可每次得到的回答是:“我能行!”就这样,崔志斌坚持破圆木半年,直到这项任务完成。排长和同志们都佩服地说:“小崔,真是好样的!个子矮、力气小,可志气大、意志坚。”

1984年8月,工兵排执行工事被复任务。有几天,因混凝土搅拌机发生故障,只好人工搅拌。排里决定每班抽3个人。崔志斌得知后,第一个找到班长,把这活抢到手,随即投入了紧张的施工。有一次,他连续工作了52个小时,因过度劳累,昏倒了两次。但醒来后,又毅然投入紧张地搅拌工作中。为此,连队把他树为“硬骨头战士”标兵。

二,不怕困难刻苦练兵

1985年3月,崔志斌所在部队开赴老山前线。上级交给特务连工兵排的任务是构筑团指挥所。指挥所构筑在半山腰。这里,石坚岩硬,施工困难。工兵排最主要的工作是用凿岩机打眼。凿岩机重80多斤,加上钻杆和机的震动,操纵起来格外吃力。崔志斌始终工作在这个岗位上。用凿岩机打斜眼,需两个人协同工作,而手提机体配合钻眼尤其累人。只要打斜眼,崔志斌总是抱着机体。由于体力消耗大,出汗多,崔志斌两条大腿内侧被衣裤磨破,凿岩机不停地震动,使感染的伤口更是疼痛难忍,但小崔却默不作声,坚持工作,直到被同志们发现才进行治疗。在构筑团指挥所的70多天里,崔志斌共打眼780个,成为全班操作凿岩机时间最长、打眼最多的一个。

不久,崔志斌随部队开始了临战训练。埋雷和排雷是工兵的基本功,也是临战训练的难点。为了适应实战的需要,尽快把这项技术学到手,崔志斌利用课余时间将排里唯一的一本《地雷教材》全部抄在了笔记本上,随时学习。他还特别注意掌握多种地雷的性能,尤其对外国的几种反坦克地雷和防步兵地雷的性能、结构、设置,他都认真地进行研究,熟悉其设置和排除的方法。

在实践中,崔志斌不断探索高难度的埋雷、排雷技术。在埋设防步兵压发雷时,他打破常规,有时将诡计装置设在地雷一侧,有时安放在地雷底部,有时则利用松发引信设置连环雷。这样埋设的地雷即使被敌人发现,也不易排除。他对防步兵绊发雷的设置也开动了脑筋,把绊线有时埋在草丛里,有时挂在树枝上,有时一雷多线,有时多雷一线。由于他埋雷方法巧妙,被大家誉为“埋雷小专家。”有一次,排里进行埋排雷训练,在没有探雷器和制式探雷针的情况下,他就地取材,利用树枝制成了简易工具,干净利索地排除了雷群,夺得全排排雷第一名。针对在学习和训练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小崔还与全班同志一起研究,共同写出了“战地埋雷、排雷22个怎么办”等六篇文章。

地形学的训练,是工兵重要的训练项目之一。工兵夜间在山地丛林中按方位角行进更是训练的难题。崔志斌从实战出发,经常夜间自觉坚持找点训练。一天,晚上9点多,突然下起大雨,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崔志斌没有放过这个机会,经请示连领导同意后,便冒着大雨,按方位角行进。一路上,他不知摔了多少跤,膝盖跌肿了,军装划破了,他全然不顾。这一夜,他在泥泞陡滑的山路中行进了60多里,直到第二天早上7点才返回营地。

在临战训练中,崔志斌不仅较好地掌握了工兵业务,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会了使用冲锋枪、班用轻机枪、四零火箭筒等多种武器,掌握了战地捕俘等侦察技术,成为连队军事技术过得硬的多面手。临战训练结束后,崔志斌受到连队的嘉奖。

三、不怕牺牲勇敢战斗

1985年6月,崔志斌等3人奉命到我防御前沿执行布雷设障任务。他和战友们来到阵地时,遭到敌人炮火的袭击。这是他第一次接受实战考验,但他却并不惊慌。他与两位战友沉着地把190枚地雷布完,并在60米宽的前沿阵地上设置了铁丝网障碍。

1985年10月的一天,连队命令8班到35号阵地开辟通路。该阵地前沿是暴露地段,坡陡路滑,距敌很近。8班长带领5名战士,在我方炮火的掩护下,向前沿冲去。在开辟通路中,崔志斌根据班长的命令,先后十几次把炸药包和爆破筒放进雷区进行爆破。全班仅用了16分钟,就在500平方米的雷区中强行开辟了一条通路。为步兵顺利前进夺取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1985年12月17日,侦察排奉命到55号阵地前沿执行侦察任务,需要配属两名工兵。崔志斌知道后,主动找指导员要求参加,连里没有批准。可崔志斌仍然坚决要求,为此还流了眼泪。连领导见他求战如此心切,第2天便批准了他的要求。当他们完成侦察任务撤出时,因与敌遭遇而改变了返回路线,被敌人的防步兵雷场拦住了归路。情况非常紧急。崔志斌与另一名战友立即进入雷场排雷,使侦察排及时摆脱了敌人。为此,侦察排的同志们一致向领导反映,为崔志斌请功。

1986年1月,412团5连接受了出击作战任务,需工兵排配属作战。崔志斌写了血书,请求参战。排长批准了他的请求,把他分配到五连第二突击队,攻打敌55号高地。

1986年1月28日,进攻战斗开始了。为了达成进攻的突然性,战斗打响前,崔志斌就秘密开辟通路40多米。战斗打响后,他又用84型单兵火箭开辟器为第二突击队强行开辟通路50多米,崔志斌前后共开辟通路200多米,在敌堑壕内排出地雷1枚。当突击队向55号高地继续进攻时,突然遭到敌人两个火力点的狙击。崔志斌用冲锋枪掩护火箭筒手,首先摧毁了左侧的敌火力点。6班长李金龙在崔志斌掩护下,炸掉了敌一个火力点,而后崔志斌又和4班副去炸敌第3个火力点,他接过4班副用过的轻机枪,一个长点射,压制了敌火力点,4班副在崔志斌的掩护下,炸掉敌人又一个火力点。

接下来,崔志斌又和战友胡少利迅速利用地形地物,迂回到右侧的敌火力点的侧后,敏捷地将TNT炸药块安放好。拉着了导火线,随着一声巨响,敌火力点被炸毁,4名敌人也丧了命。55号高地上的敌人见势不妙,遂集中火力向我射击,妄图阻止我军进攻。此时,崔志斌端起机枪,向敌人猛烈扫射。在他的掩护下,第二突击队的战友们向高地顶峰飞快地冲了过去。

出击战斗前崔志斌仅向宋指导员提出一个要求:“指导员把你能打掉树上鸟的冲锋枪、每天都磨锋快的匕首借我多杀几个敌人。”指导员说:“行,借你。”这些只能成为战友间永久记忆!

崔志斌兄妹3人,他在家中是老大,闻听崔志斌牺牲的消息,父母亲悲痛过度,父亲过早去世,家中老母亲尚在,多少年来不愿提及伤心往事,一提起便悲痛不已。

崔志斌牺牲后,团政治处副主任陈奎章、营教导员李木艮、特务连政治指导员宋润革、干事荆为民参加了烈士告别悼念仪式。部队撤离阵地时,全团召开烈士追悼大会,参战战友及广大指战员为包括崔志斌在内的老山烈士举行了悼念仪式。崔志斌烈士是祖国的卫士,人民的功臣,他的英雄事迹和革命精神,将与世长存。(资料:袁广慧 宋润革)

上图:崔志斌生前照片(资料提供宋润革)

注:崔志斌烈士遗物登记表其中只有人民币28元钱。

上图:烈士陵园内关于崔志斌情况介绍(于峰摄)

上图:崔志斌烈士的立功喜报(资料提供于峰)

上图:崔志斌的革命烈士证明书(资料提供崔志丽)

上图:德州市革命烈士陵园内崔志斌烈士墓碑(于峰摄)

上图:德州市革命烈士陵园大门(于峰摄)

上图:文中烈士简介来源于《挥戈南疆》附录

作者:孙荣远

编辑:刘静

来源:英雄旗帜微信公众号

0 阅读:3
碎梦随风飘散远

碎梦随风飘散远

碎梦随风飘散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