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天地尚且如此无常,人生更是起伏不定。庄子曾说:"得意而喜,失意而忧者,是以有戚戚焉。"人之所以会痛苦,就是因为看不透生命的无常,总是患得患失。唯有看透了无常的真相,才能活得从容不迫,淡然自若。
01 明白无常,方知进退庄子在《庄子·人间世》中讲过一个故事。有个木匠叫庞,他手艺高超,做的器具美轮美奂。人们都说他是鬼斧神工。齐桓公见了他的作品后,便问他有什么诀窍。庞说:"我就是个普通的木匠,哪有什么诀窍。不过我做工之前,都要让自己心神平静下来。""三天斋戒,不再去想什么荣华富贵;五天斋戒,不再去想什么名誉得失;七天斋戒,连自己是谁都忘记了。""忘记了皇宫贵族,专注于技艺本身,这时候自然能进入物我合一的境界。"木匠庞深知人生无常,所以不去追求身外之物。
反而因此获得了真正的技艺。宋代大文豪苏轼,也是深谙这个道理的人。他一生宦海沉浮,却总能泰然处之。元丰年间,他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很多人都为他惋惜,但他却在逆境中活出了另一番天地。他不仅写下了传世佳作《前赤壁赋》,还在自己的住处辟了一块地种菜。当地百姓都说:"这个苏大人,真是个有趣的人。"正是因为看透了世事无常,反而能在顺境中不骄傲,在逆境中不悲观。明白了无常,就会懂得进退有度,方能游刃有余。
02 体悟无常,懂得谦逊庄子在《逍遥游》中说:"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蝉不知春秋,蘑菇不知朝暮,人的认知总是有限的。越是明白这一点,就越发谦逊。南宋时期有个名士叫朱熹。有一天,一个书生来向他请教问题。书生问得很认真,朱熹也答得很详细。临走时,书生感慨地说:"先生学问真是渊博,弟子佩服。"朱熹却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学问如大海,我不过是在海边捡贝壳的孩子。"正是因为看到了知识的无限,所以他始终保持着谦虚的态度。明代思想家王阳明也有类似的经历。他在龙场悟道之前,曾经自以为是,认为自己已经洞悉了圣人之道。后来经历了贬谪之苦,才明白人生无常,知识无涯。从此以后,他对待学生总是非常谦和,从不摆出老师的架子。
他常说:"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但要勤修习。"03 看透无常,学会放下庄子说:"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人生如同漂浮在水面的小舟,起起落落都是常态。看透了这一点,自然就能放下得失心。明朝的于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辅佐英宗和代宗两朝天子,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正当他位居权位显赫之时,却遭人陷害,被处以极刑。临刑前,有人问他可有遗言。于谦淡然一笑:"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他明白人生无常,所以能坦然面对生死。再看当代作家史铁生。他年轻时双腿瘫痪,却在轮椅上写出了许多感人至深的作品。他说:"我必须时时知道,我是一个残疾人。这不是消极,恰恰是积极。"正是因为看透了生命的无常,他反而获得了超越命运的力量。能放下,才是最大的智慧。▽《庄子·齐物论》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一个人一旦明白了无常的真谛,就不会再执着于一时的得失。不会因为一时的成功而沾沾自喜,也不会因为暂时的失败而意志消沉。懂得了无常,就能在顺境中保持清醒,在逆境中保持坚韧。这或许就是庄子留给我们最宝贵的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