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要用100万架“柳叶刀”摧毁乌军,与中国对比技术水平如何?

学究小编看世界 2023-09-22 19:39:00
引言:

俄乌战争进行到现在,双方都很难在常规对抗中取得进展,于是各种“非对称”武器粉墨登场,巡飞弹就是其中之一。

按照我国的定义,巡飞弹是介于巡航导弹和无人机之间的智能化弹药,相比无人机。

它更注重自杀式攻击,相比巡航导弹,它的滞空时间更长,可以灵活选择打击目标。

在俄乌冲突中出现的 “柳叶刀”就是一款典型的巡飞弹。

最近,俄罗斯国家电视台对“柳叶刀”的生产基地,进行了专访,其所属ZALA公司的负责人表示,“柳叶刀”的产量将达到100万架。

那么,这款巡飞弹,究竟有多大威力,与中国的巡飞弹相比,技术水平又如何呢?

“柳叶刀”性能如何?

从俄罗斯国家电视台披露的消息来看,“柳叶刀”目前主要有两种型号。

个头小一些的“柳叶刀”-1,全重5公斤,战斗部重1公斤,巡航速度80公里/小时,续航时间在30分钟左右。

它机身细长,前后安装有2组弹翼,使用锂电池驱动的螺旋桨作为动力,机头部位有一个光电导引头,用于搜索和制导。

在发射后,首先按照预定路线保持低空飞行,以降低被敌人发现的几率。

接近目标时,通过导引头和地形匹配系统,自动识别或在人工干预下锁定目标,然后实施攻击。

“柳叶刀”-1最早在叙利亚战场上投入使用,2020年,俄军公布了一段视频,视频中显示“柳叶刀”精确摧毁了反政府武装的皮卡车和机枪阵地等目标。

“柳叶刀”在乌克兰战场上也有不错的表现,随后俄罗斯还推出了改进版本“柳叶刀”-3。

全重12公斤,战斗部重3~5公斤,最大巡航速度为110公里/小时,续航时间40分钟左右,能够执行更远距离的任务。

2022年7月,“柳叶刀”-3首次在扎波罗热附近亮相,多次对乌军的火炮、雷达以及后方目标进行打击,取得了不少战果,一时风光无两。

不过“柳叶刀”并非十全十美,受制于俄罗斯的经济和科技水平,它也存在一些缺陷:

一是弹体设计不够合理,弹翼无法折叠,只能使用导轨发射,携带和使用都比较繁琐,这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是一个比较大的劣势。

二是出于成本考虑,整体性能上做了妥协,射程和威力有限,信息化水平不高,目前来说也只是堪用而已。

三是俄罗斯的产业链不完整,一些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在受到西方制裁的背景下,这种状况更是雪上加霜,极大影响了生产效率。

针对上述问题,ZALA公司开发了下一代产品,临时编号为“产品53”,采用折叠弹翼,使用预装发射筒发射。

不再需要临时组装,发射筒可以4发并联,有一定的“蜂群”作战能力。

AI更加智能,可以自动识别军用和民用目标,在出现多个军用目标时,可以优先攻击高价值目标,比如雷达等。

新产品最大的亮点是增加了反电子战功能,普通的巡飞弹容易受到电磁干扰和电磁捕获。

而这款产品将飞控软件固化在主板上,并设置了访问权限,因此很难被电子战手段压制。

但即便有这些改进措施,被俄军寄予厚望的“柳叶刀”,在中国巡飞弹面前,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中国巡飞弹一枝独秀

与其它尖端武器领域一样,我国的巡飞弹技术也是后来居上。

军工部门最初是借鉴美国的“弹簧刀”-300,研发供单兵使用,短距离作战和小装药量的小型巡飞弹。

如“蓝鹭”-30就被称为中国“弹簧刀”,全重3公斤,战斗部重0.5公斤,最大巡航速度200公里/小时。

“蓝鹭”-30弹翼可以折叠,放在一个类似于迫击炮的发射筒里,单兵和车辆都能轻松携带,从发射筒发射后,弹翼迅速打开,保证弹体的平稳飞行。

“蓝鹭”-30也使用了光电导引头,可以根据具体环境,在白光、微光、红外等模式间切换,满足全天候作战需求。

在作战时,可以自动锁定自动攻击,也可以“人在回路”,由后方控制人员进行调整,选择高价值目标,或强制终止当前攻击动作,更换其它目标。

其功能更加全面,除了自杀式攻击外,还可以挂载侦察和电子战设备,作为多功能无人机使用,安装降落伞后,可完整回收重复使用。

不过中国和美国的作战需求不尽相同,“弹簧刀”-300是美军针对阿富汗的治安战研发的。

而我国的国防战略是积极防御,立足于正规作战,需要对付的是装甲车、火炮、雷达等高价值目标,所以必须要研发符合自身需求的巡飞弹。

于是,在2022年的珠海航展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推出了更新更大的“飞鸿”-901巡飞弹。

这款巡飞弹全重9.5公斤,战斗部重3.5公斤,巡航时间达到1小时,内置数据链,可以与其它平台共享目标信息,实现联合作战。

它的战斗部威力很大,相当于一枚100mm迫击炮弹,除了有效杀伤步兵以外,也能对装甲目标的薄弱部位进行打击。

发射升空时,它以100公里/小时的速度保持巡航,在锁定目标后,可以调整飞行姿态,以最高288公里/小时的速度俯冲而下,让对手来不及反应。

此外“飞鸿”-901还能够采用子母机模式,挂载在“飞鸿”-97A的弹仓内。

“飞鸿”-97A采用隐身设计,作战半径1000公里,滞空时间6小时,两者完美结合,战斗力成倍提升。

如果你认为这就结束了,那也未免太小看中国军工了,我们的巡飞弹“黑科技”层出不穷。

比如西北工业大学研制的“游隼”,不仅能用发射筒发射,还能从潜艇或无人潜航器上发射,是世界上唯一的潜射巡飞弹。

与“蓝鹭”-30相似,“游隼”巡飞弹除了直接攻击以外,还可以提供战场侦察和目标定位。

引导火炮、导弹等武器实施超视距打击,并在打击结束后,进行坐标修正和毁伤评估。

那么它的潜射功能有什么重要作用呢?众所周知,潜艇隐蔽性强,但与此同时,态势感知和自卫能力欠缺。

如果从潜艇上发射“游隼”,既能为潜艇提供空中侦察,也能在作战时对目标发起自杀式攻击,以保护潜艇的安全。

如果觉得不过瘾,我们还有重型巡飞弹,如中天火箭研制的的ZT-25和ZT-60。

ZT-25全重25公斤,战斗部重8公斤,能够在50公里范围内巡航,对目标实施精确打击,误差不超过0.5米。

ZT-60全重60公斤,战斗部达到25公斤,作战半径达到100公里,快赶上巡航导弹了。

还有CM-501系列巡飞弹,全重约150公斤,战斗部重达40公斤,相当于一枚155mm榴弹,毁伤力惊人。

它的最大亮点是可采用多发射方式和多发射平台,CM-501X使用倾斜发射方式,可以安装在各类战车上,或集成到火箭炮上。

CM-501XA是改进版本,可以兼顾倾斜和垂直发射,对目标实施快速、多角度的打击.

它还可以与经济版的CM-501GA协同作战,为后者提供目标指示,如果首轮攻击效果不理想.

再“亲自上阵”,进行补充攻击,与美国的“网火”系统极为相似。

CM-501的后续型号CM-502V,性能更上一层楼,不仅能攻击地面目标,还能对付直升机、无人机等小型空中目标,实现一弹多用。

看看这些琳琅满目的国产巡飞弹,再回头看看俄罗斯的巡飞弹,差距一下子就凸显出来了。

国产巡飞弹厂商众多、型号五花八门,而俄罗斯几乎只有“柳叶刀”一种可选,背后折射出的是整个国家科研体系的差距。

在技术层面上,国产巡飞弹智能化水平更高,作战任务和发射平台更加多样化。

能根据不同的目标和场景,选择不同的打击方式,相比之下,“柳叶刀”的功能过于单一。

在“蜂群”战术上,中国也处在世界第一的位置,如中国电科推出的“蜂群1号”。

该系统能在3分钟内将48枚巡飞弹全部发射出去,对敌实施饱和攻击,而“柳叶刀”一次只能发射4枚,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最后,中国的强大经济基础和军民融合优势,可以实现巡飞弹的大批量生产,价格也更加白菜化,别说100万架,就是1000万架也是小意思。

结语:

从叙利亚危机、亚阿冲突一直到俄乌战争,巡飞弹以其独特的作战方式大显身手,风头甚至压过了坦克、战斗机等重型装备。

无论是乌军手中的“弹簧刀”,还是俄军手中的“柳叶刀”,仅仅是其中的初级产品。

而中国凭借战略上的高瞻远瞩和技术上的精益求精,已经在这一“未来”武器领域占据了优势高地。

0 阅读:0

学究小编看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