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惨烈——淞沪会战真实照片!虽然失败,但打碎了日军如意算盘!

素手烹茶时 2025-02-09 22:54:34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中方参战兵力为78个步兵师、10个步兵旅、7个炮团以及最精锐教导总队和税警总团,总数人数75万。

日军共有9个师团、2个特别支队、以及海军陆战队和联合联队,总人数25万。

经过3个月激战,国军伤亡25万,15位将军殉国!损失惨重之际,被迫撤出阵地。

日军付出伤亡4万人代价后,取得了会战胜利。看上去,日军似乎一切顺利,但这只是麻烦的开始!

因为按照日军最初鲸吞计划,是复制“元朝灭宋朝”、“清朝灭明朝”的进兵路线,借助地利优势,从北一路往南打,速战速决。

淞沪会战的爆发,让日军进兵路线,从“由北往南”的直线进攻,转变为“由东往西”的横向推进。

这一变化,使得日军不得不在水网密布、不利于其机械化优势的地区作战,延长了战争时间,消耗了日军的战斗力。

同时还让国民政府有时间西撤,保留了相当工业、文化和抵抗力量,为持久抗战创造了条件。

那么,这场意义重大的会战,到底是什么样?让我们通过一组珍贵的照片,来回看真实而残酷的淞沪战场!

△大战开始前一天的苏州河,停满了各种货船,路面上也是车来车往,诉说着上海滩的繁华。

△大战开始后,日军立即出动战机,开始大规模轰炸。

△昔日繁华的街市,顿时变成了废墟,一名失去父母的孩子,对着废墟放声痛哭。

△淞沪战场上的国军德械师,他们头戴德式M35钢盔,手握毛瑟步枪,从单兵装备上看,丝毫不弱于日军。

蒋介石本来打算分5年时间建成30个德械师,外加10个重炮团。

因为按照推算,日军能投入战场的,最多10个师团。我有30个德械师,3个打1个,总能打赢的,优势在我。

然而现实中,根本没有这么钱去买德式装备。战争爆发时,只组建成了4个德械师,装备质量也下滑很多,成了低配版德械师。

△日本海军陆战队的街垒,前面是步兵加重机枪,后面是两台装甲车,如果没有重炮,很难将其攻破。

△戴防毒面具的日军

淞沪抗战爆发后第一周,3个德械师围攻4000名日本海军陆战队。

结果在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未能一鼓作气,将日军赶出黄浦江。10天以后,日本援军到达,3个德械师只能转攻为守,进入防御状态。

△国军的“维克斯”坦克,这款坦克产于英国,车上装备有指挥电台,是当时全球尖端的「信息战」装备。

△孤独冲锋的“维克斯”坦克,即将面对日军火力拦截。

当时的日军坦克,还靠落后的旗语联络,可以说在装甲力量上,国军是强于日军的。

然而在日军4门37毫米平射炮和自杀攻击下,“维克斯”被毁3辆、伤8辆,未能发挥装甲优势。

△上海街头的日军,头戴90式铁帽,手拿三八大盖步枪。

早期的日军,战斗力极为强悍。1939年诺门坎之战中,苏军损失坦克装甲车比日军多四倍,飞机多一倍。

当时的“燃烧瓶之夜”,日军用燃烧瓶,就重创了苏军一个坦克旅和一个装甲团。

朱可夫承认,他一生最紧张不是在莫斯科,不是在斯大林格勒,而是在诺门坎。

而当时参加淞沪会战的日军,甚至比诺门坎之战时还能打。

△日军的狙击手,正在搜索目标。

△日军将楼梯扶手,改装成了掩体。

早期日军遴选标准极高,身高需要超过1.6米、学历最低初中、普通士兵都能看懂作战地图,100米胸环靶的命中率在90%以上。

△国军的敢死队员,没有拿枪,只带了手榴弹,准备和敌人同归于尽,面对死亡,他面色平静,毫无畏惧!

△参加淞沪会战的桂军,头戴经典的“飞碟帽”,即将对日军发起冲锋

没有人不怕死,只是那些甘愿赴死的人,有自己必须要守护的东西!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人必自尊而后人敬之!向英雄致敬!

△被击落的日军飞机。

淞沪会战的第二天,中方空军的300余架飞机就全部投入战斗。这300多架飞机是全部家底。

在三个月的战斗中,共击落日军飞机61架,炸沉炸伤日军军舰10艘,然而会战结束时,300多架飞机只剩下26架,几乎损失殆尽。

△中方海军以主力全灭,剩余自沉封江为代价,阻止了日本加贺航母战斗群开入江阴,炮击淞沪侧翼的计划。

也打破了日军沿长江西进计划。如果没有他们的牺牲,日舰队就能深入长江,用重型舰炮轰击淞沪,会造成更严重的伤亡。

可以说,中方海军,用惨烈的牺牲,保护了陆军70多万兄弟的后背。

△美军“奥古斯塔号”巡洋舰,停泊在吴淞口,军官们坐在甲板上,用望远镜全程观看淞沪会战。

△由于看热闹离得太近,“奥古斯塔号”还挨了一发流弹,一名水兵当场阵亡。

△四行仓库的800壮士,这是他们留下的真实影像。

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终成今日之繁华;勿忘国耻,铭记历史,不是为了仇恨,而是为了更好的发展!

2 阅读:155
素手烹茶时

素手烹茶时

素手烹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