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八年十二月孝诚仁皇后为康熙生下嫡长子承祜,承祜年仅四岁就表现的很是灵巧聪慧,康熙很喜欢这个儿子。但康熙十一年正月,康熙陪同病中的孝庄太皇太后前往赤诚汤泉疗养,康熙走后不久承祜便病逝了。
康熙得知消息非常悲痛,但是怕祖母伤心就没有敢将承祜病逝的消息告知。
康熙虽然内心很是痛苦,但在祖母面前还是一如既往有说有笑;随行的官员不忍心康熙如此痛苦不堪,接连上奏折规劝康熙保重身体。康熙垂泪哭着安排承祜的后事,下旨礼部好好安葬嫡长子到一个偏僻安静的地方。
孝诚仁皇后无法承受失去爱子的打击,直接病倒了;
康熙得到消息,得到孝庄太皇太后同意后,飞奔回京城陪伴皇后,直到皇后病情好转才算放下心来。
《圣祖仁皇帝实录》载:(康熙十一年二月)辛巳。……皇子承祜薨。上悼之。诣太皇太后行宫问安。笑语如常。出、谕内大臣觉罗塔达曰、恐太皇太后闻之伤悼、倘诸王等闻信、前来慰朕、俱令散去。
古往今来帝后大婚一般都是朝政需要,即便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也不能随心所欲的选择自己的发妻,康熙亦是如此。
孝诚仁皇后是孝庄太皇太后亲自为康熙选的皇后,既然毫无感情基础,康熙为何会如此在意孝诚仁皇后呢?
不得说非常佩服孝诚仁皇后,能成为康熙心目中的白月光,即便是难产病逝后,康熙仍旧终生缅怀。
这篇文章让我一起去认识一下:康熙的“白月光”皇后,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01 为除鳌拜孝庄亲自保媒
顺治十年孝诚仁皇后出生,这一年还发生了很多重要的事情:
顺治帝将自己的第一任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孝庄太后的亲侄女废掉,降为静妃;
康熙帝的生母佟佳氏入宫,得到顺治帝宠幸并怀孕。
孝诚仁皇后出生于顺治十年十二月,而康熙帝则是出生于次年的三月,其实两人只是相差了三个月,但因为不是一年生的,按照年龄的话就是相差了一岁。
孝诚仁皇后出身于显赫的赫舍里氏家族,这个家族最值得一提的就是索尼与索额图。
索尼是孝诚仁皇后的祖父,其实孝诚仁皇后的曾祖父与曾叔父都是非常有学识的人,我们一般最为熟悉的就是索尼,是康熙年幼时期四大辅政大臣之首。
索尼的赫舍里氏家族原本属于哈达部,清太祖努尔哈赤在时归降于后金。因为索尼通晓满蒙汉三种语言,太祖赐予封号“巴克什”(巴克什的意思是有学问的人)。
太祖病逝后皇太极登上汗位,索尼跟随皇太极南征北战,成为皇太极非常信任而且倚重的大臣;天聪八年皇太后突然病逝,并没有留下遗命,也没有建立“父死子继”的制度,只能按照太祖留下的八王议政的方式选出皇位继承人。
也就是说不仅皇太极的儿子有资格,其兄弟比如多尔衮亦有资格,争夺汗位最为剑拔弩张的就是皇太极长子豪格与睿亲王多尔衮,索尼身为两黄旗大臣,坚决的维护皇权,拥护皇太极的儿子登上皇位,在孝庄的周旋下,拥立年仅6岁的福临登基。
正因为索尼是坚决拥护福临称帝的忠臣,得到孝庄与顺治帝的重用,但是因顺治帝年幼多尔衮独掌大权,朝中大小事都是多尔衮说了算。
多尔衮虽然没有被拥立称帝,但是一直到死都没有放弃自己的“皇帝梦”,对坚决忠心于顺治帝的索尼不断地进行压制陷害,诬陷索尼密谋拥立肃亲王豪格为帝,将索尼免职罢官。
多尔衮病逝顺治帝亲政以后,开始重用索尼这样的大忠臣,将其封为一等伯,并担任议政王大臣之职。不仅如此顺治帝病逝之前,将索尼、苏克萨哈、鳌拜与遏必隆任命为辅政大臣,辅佐年仅八岁登基的玄烨。
康熙四年,康熙12岁的时候要大婚,选择皇后的人选。在候选的名单上不仅有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还有遏必隆的女儿钮祜禄氏。
遏必隆虽然是大清开国元勋之一额亦都的儿子,但是并没有父亲的英勇,反而胆小怕事,依附于嚣张跋扈的鳌拜,仅这一点孝庄与康熙就不会直接将遏必隆的女儿封为皇后。
为了让索尼这只老狐狸来制衡鳌拜,孝庄亲自保媒将赫舍里氏选为康熙的发妻,不过遭到了其他三位辅政大臣的反对。
遏必隆很好理解,他反对,是因为想让自己的女儿为皇后;
苏克萨哈的理由也很牵强,说赫舍里比康熙年长一岁;
而鳌拜则说:“若是将噶布喇的女儿(赫舍里的父亲是噶布喇)立为皇后,必定会动刀枪,满洲下人的女儿,适合立为皇后吗?”
“若将噶布剌之女立为皇后,必动刀枪,满洲下人之女,岂有立为皇后之理?”
很显然鳌拜将赫舍里氏家族视为满洲下人,不管是何种理由,三位辅政大臣都反对,若是懦弱的皇帝自然就会放弃,但他们遇到的是年纪轻轻就敢智擒鳌拜的康熙,自然不会因为另外三位辅政大臣反对就不立赫舍里为皇后。
咨尔赫舍里氏。乃内大臣噶布喇之女也。世德钟祥。崇勋启秀。柔嘉成性、宜昭女教于六宫。贞静持躬、应正母仪于万国。兹仰承太皇太后懿命。以册宝立尔为皇后。
在此提醒一点:《康熙王朝》中康熙的孝诚仁皇后是索额图的亲生女儿,其实是错误的,孝诚仁皇后的亲生父亲是索尼的长子噶布喇,而非索尼第三子索额图;不过在赫舍里氏家族,索额图的影响力确实要比噶布喇要大的多,所以大多提到索尼与孝诚仁皇后,想到的就是索额图。
02 孝诚仁皇后难产而死
康熙与孝诚仁皇后大婚确实是出于朝政考虑,二人没什么感情基础,婚后生活平淡是很正常的。康熙四年十月,礼部提出:从今年开始每年的元旦、皇后的千秋节,直隶等各省的督抚应当按照惯例向皇后笺文。
只是顺治帝在时,因为不待见皇后,并没有那样做,所以说到了康熙朝并没有样式可以比照,希望康熙能裁定一种模式。康熙直接下谕:“元旦的笺文,按照商议的来;千秋节的笺文既然没有前朝的可以比照,就先停止吧。”
元旦笺文,依议行;千秋节进笺,前朝世祖皇帝时,既未举行,命令停止进笺” 。
可见康熙一开始并没有对孝诚仁皇后多特殊,一切都不只不过是依照惯例来。
康熙大婚意味着成年,就可以提前亲政。鳌拜把持朝政自然不愿意康熙亲政,所以一直装糊涂、默不作声。一直到康熙六年,索尼上奏康熙恳请康熙能亲政,但是被康熙拒绝了;之后索尼又上奏孝庄,孝庄还是拒绝了:“我们皇帝还年幼,如果你们都不辅政了,朝政怎么能独自处理,还是再缓上一两年吧。”
“以帝尚幼冲,如尔等俱谢政,天下事何能独理,缓一二年再奏。”
孝庄之所以如此做不是不想让康熙亲政,而是在看鳌拜等人的态度;其他三位辅政大臣,见事已至此也不好再拖着,便一同上奏请求康熙亲政:“陛下亲政以后,我们仍旧辅佐。”如此一来,康熙才得以亲政。康熙亲政这一年,索尼病逝。
“主上躬亲万几,臣等仍行佐理。”
孝诚仁皇后嫁给康熙初期,最大的作用,就是让康熙在索尼的辅佐下提前得以亲政。
康熙八年,孝诚仁皇后生下嫡长子承祜。我们在看《康熙王朝》的时候孝诚仁皇后一直不怎么受宠迟迟都不怀孕,只生下了皇太子胤礽,其实是错误的;历史上真实的孝诚仁皇后其实生过两个皇子,也没有影视剧中那么不受宠。
承祜作为嫡长子自然是受到生母、康熙与孝庄的百般宠爱,而且承祜年仅四岁的时候就已经表现得很是聪明伶俐,康熙很喜欢这个嫡长子。
只可惜嫡长子福薄年仅四岁便夭折了,孝诚仁皇后因为失去爱子一下子病倒了;康熙得知消息立马赶回京城看望病重的皇后,在皇后的宫里陪了一天,皇后有所好转才离开。
好在孝诚仁皇后2年后又生下了嫡次子保成(胤礽的乳名),康熙很是高兴再得嫡子,但康熙没多久,孝诚仁皇后在产后两个时辰后病逝,年仅21岁。
正值青春年少,结发的妻子却突然撒手人寰;
康熙从刚再得嫡子的大喜中,一下子转为失去爱妻的大悲之中。无心朝政,按照明朝的旧制下旨辍朝五日,并且命诸王以下所有文武官员以及王妃以下所有命妇等,全部哭丧,穿丧服27日。
孝诚仁皇后病逝一个月后,康熙追悼孝诚仁皇后仍旧悲痛不已。在皇后的梓宫前落泪,称赞皇后孝顺太皇太后与太后,对待宫中上下都很宽厚仁慈,治理后宫事务很是勤勉,实在是一位难得的贤内助。
“掌阴教而正六宫,恩仁逮下”
“簪珥之言,尝发于恳挚”
“宫闱式化,淑德彰闻”
康熙不仅亲自将孝诚仁皇后的梓宫送去巩华城,而且在孝诚仁皇后病逝后半年内多次前往巩华城陪伴,而且一去就是一日。
孝诚仁皇后的忌辰是每年的五月初三,只要是没有什么重要的祭祀或者活动,康熙每年在这一天前往巩华城陪伴亡妻,而且一坚持就是二十五年的时间。可见康熙对孝诚仁皇后确实是有着寻常夫妻的感情,即便是孝诚仁皇后病逝以后,仍旧缅怀思念,不能忘怀。
值得一提的是在孝诚仁皇后病逝前,大清已经有孝慈高皇后、孝端文皇后、孝康章皇后等以“孝”为首的皇后谥号,但是康熙并不想遵循以前的惯例以“孝”字开头,而是自己为发妻另外取谥号为“仁孝皇后”。
只是到后来康熙病逝后,雍正为了避讳康熙“仁皇帝”的谥号,将赫舍里的谥号经过多次修改后定为“孝诚仁皇后”,这也就是为何我们称呼赫舍里氏为孝诚仁皇后的缘故。
03 思念发妻,将胤礽封为太子
胤礽出生当天康熙失去爱妻,所以康熙对这个刚出生的皇子感情是很复杂的,一方面埋怨这个刚出生的孩子导致了爱妻的病逝,另一方面又可怜这个刚出生的孩子这么小就没了母亲。
康熙便将对发妻所有的爱,都转移到了这个刚出生的孩子上面,甚至有些时候对胤礽有些放纵跟娇惯。在胤礽年仅2岁(虚岁两岁)时因为康熙十分思念发妻,便将其胤礽封为皇太子,这一点康熙在晚年时曾提到过:
“胤礽乃皇后所生,朕煦妪爱惜,亲加训谕…”
康熙也跟大臣们透露了这一点:因为自己对孝诚仁皇后的深厚感情,所以才会将胤礽封为皇太子。
康熙十四年六月三日,康熙下旨礼部准备册封皇太子的典礼。
“朕荷天眷诞生嫡子已及二龄,兹者钦奉太皇太后皇太后慈命,建储大典,宜即举行今以嫡子为皇太子。尔部详察应行典礼,选择吉期具奏”
康熙亲自教养胤礽,并且为胤礽设立专门为他服务的詹事府,可以说是寄予厚望,希望胤礽将来能承继皇位,所以康熙在胤礽身上确实付出了比其他的皇子更多的心血。
胤礽幼小是康熙亲自为其讲授四书五经,
六岁正式拜师,而且康熙挑选的都是名儒担任胤礽的老师;胤礽不仅学习四书五经等,还要学习数学、医学等科学知识;年龄稍大一些康熙亲自教授其治国之道,俨然就是在培养下一位皇帝。
胤礽八岁能开弓,箭无虚发;
十岁能将四书背的滚瓜烂熟;
二十出头便能帮助康熙处理朝政;
如此看的话胤礽虽不能跟自己的父皇一样名留青史,但应该能成为一位合格的皇帝,但事与愿违,胤礽在如此优渥的环境下长大,慢慢养成了横行霸道、凉薄的性格,这些康熙倒觉得可以再进行教育,但胤礽在其叔姥爷索额图的唆使下参与党政,触碰了康熙的底线,康熙盛怒之下将胤礽的太子之位废掉了。
虽然后来复立,但胤礽仍旧不知悔改,甚至更加过分说:“古往今来,有当了十四年还不能继位的太子吗?”
如此大逆不道,康熙忍无可忍再次废太子。
康熙称“索额图为大清第一罪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索额图将他最钟爱的太子给毁了。
结语
孝诚仁皇后作为康熙的第一位皇后,二人一同生活十载;
她本人确实没有留下什么特殊的记载,只要提到孝诚仁皇后我们大多会想到索尼、索额图、太子胤礽等人,对于孝诚仁皇后本身知之甚少。
但其实她本人对于康熙确实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孝诚仁皇后与康熙是出于朝政考虑而结婚,本身没什么感情基础,孝诚仁皇后病逝后康熙如此缅怀、思念,可见在康熙的眼里孝诚仁皇后是谁也无法替代的。
康熙的第二任皇后孝昭仁皇后是遏必隆的女儿钮祜禄氏,是在孝庄一再的催促下,三藩作乱的背景下才册封的;
康熙的第三任皇后是康熙的亲表妹佟佳氏孝懿仁皇后,孝懿仁皇后病重时册封为皇后的,而且仅仅在后位一天的时间而已。
而康熙的发妻孝诚仁皇后,在康熙最艰难的时候一直默默无闻的陪在康熙身边,不给添麻烦,而且将后宫治理的井井有条、孝顺太后与太皇太后,确实是一位难得的贤内助。
孝诚仁皇后也是大清留下旨意档案最多的皇后,虽然她仅在后位上十年的时间;
康熙大婚后最初的十年,确实也是最难、最为关键的十年,对于康熙朝,甚至是对于大清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孝诚仁皇后尽力的辅佐,让玄烨能够在祖母孝庄的指导下顺利地渡过这十年,为康乾盛世开了一个好头。
世人皆知这里面有孝庄的功劳,殊不知孝诚仁皇后亦是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