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全:回忆兰州军区炮兵630团昆明留守处的那些事儿

拂晓哨位 2023-02-18 10:50:11
兰州军区炮兵630团昆明留守处工作简要回忆

文/张德全

1976年3月,总参谋部、昆明军区根据1975年6月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做出的“军队精简整编”战略部署,报请中央军委批准,昆明军区炮兵630团成建制于1976年6月转隶兰州军区,要求昆明军区炮兵630团,1976年8月1日前到达兰州集结地域,改编为兰州军区炮兵630团。

命令下达到炮兵630团后,按照上级部署,全团迅速准备整体移防搬迁,部队虽然要转隶移防兰州军区,但是涉及精简下来的一百余名各级军官待分配安置、随军家属子女一百二十余人留在昆明安宁县驻地、历年转业干部未在地方报到及家属子女仍在营区的,留在昆明军区的部分营、团干部暂由我团负责生活管理保障,部队的营房营产营具、生产基地移交昆明军区新组建并接收进驻我团营区的炮4师火箭炮213团,以及我团支左期间涉及地方个别人员善后工作与地方协商解决的等等诸多问题。

根据存在的实际情况,炮兵630团党委报经昆明军区、兰州军区批准设立“兰州军区炮兵630团驻昆明留守处”对外称“兰州军区84565部队驻昆明留守处”,负责解决处理部队移防后的一切善后工作。

为此,团党委在全团范围内抽调各级各类人员26名,其中干部9名,战士17名组成留守处,留下轻武器制式手枪4支、解放牌汽车1辆、嘎斯69吉普车1辆和部分卫生医疗器械、办公桌椅,办公地点设在原团部指挥连,包括所有精简人员统一集中留守处食宿和管理。

面对留守处工作任务,我们不负团党委重托,首先健全组织,细化分工:

一、成立了副团长徐存智、副政委涂清彦为留守处党政主官,副参谋长陈万林任行政主任,后勤处副处长孙增富任后勤主任,政治处组织股股长朱自钊任政办主任,保卫干事张德全任副主任,袁培根任车管助理员,军医冯帝楼任卫生室主任,于华书任司务长的领导班子。

二、留守处下设三个行政班、一个卫生室、一个司务处。

1、警卫保障班9人,班长 费桂林;

2、炊事班5人,班长 赵洪江;

3、卫生室主任 冯帝楼 卫生员 田玉龙;

4、 驾驶班2人,班长 穆纪伦;

5、司务处司务长 于华书 司务员 钱志兴;

三、成立临时留守处党总支部

冯清彦任书记,徐存智任副书记

委员:陈有林 孙增富 朱自旬 张德全 冯帝楼

下设三个临党支部

1、留守处机关党支部,书记 陈万林,副书记 孙增富

2、精简人员一支部(一、二营人员)书记 朱自钊,副书记程志明

3、精简人员二支部(团直属队人员)书记张德全,副书记彭家声

从昆明留守处回到兰州后,作者(后排右一)与时任团长杜光达(前排右二)、5连吴成华指导员(右一)高家留连长(右三)金礼洪干事(前排左一)等战友合影

四、主要工作情况:

1、抓人员管理,强化自身建设。针对抽调人员工作任务发生变化,远离在兰州的大部队,担心影响个人进步,不愿留守,觉得服务保障工作没前途,耽误个人的前途,不安心,没信心,不愿干的问题,坚持思想分析,适时开展教育,讲清关系,明确意义,克服为难消极情绪,纠正患得患失等私心杂念,激发大家当好留守,干好本职 工作的政治热忱。调动干部战士工作积极性和主动奉献精神,促进上下思想统一,保证任务的圆满完成。

2、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制度,着重解决被精简人员思想不通、工作几年十几年个人问题没解决,不想转业,不愿离队,思想抵触牢

骚满腹,情绪激动。甚至有的同志打过仗,立过功,做过贡献,突然精简心里不服,提条件讲要求,待分配期间有的放松要求,无视纪律,不讲规矩,自由放任,安排探亲不走,通知归队不回,管理自由化现象。对此,一方面严格组织生活制度,集中教育与正面引导,谈心谈话,讲组织、讲纪律、讲党性,启发疏导,平息心火,严格要求管理相结合。

另一方面,从实际出发换位思考,积极帮助精简转业人员解决涉及的身体、家庭、疾病治疗、作战受伤待遇、生活困难、家属随军和转业去向安置等问题。为此,涂清彦、徐存智、朱自钊等同志几次前往兰州向团党委汇报,研究解决问题。另外,留守处领导主动与兰州军区和昆明军区军转办汇报协调协商,与有关同志所属地方党委以信函方法出面沟通联系,最大限度满足精简转业人员的安置要求,确保同志放下了包袱,转变观念,增强了主动服从组织、服从需要的意识,按时报到,愉快离队。

3、留下家属子女服务保障管理工作,面对大部分居住家属院,部分散住于昆明市、安宁县、昆钢等地人员高度分散的问题,建立定期走访看望制度,听取意见要求,当有的家属反映早晚上下班有社会人员跟踪截道问题,主动与安宁公安分局、昆钢保卫处联系,突出冬季亮天晚,下午黑天早的情况,由地方公安部门实时道路巡查机制和蹲守,对团部墙外草丛山林无道路家属子女早晚通行安排人员迎送。其次,对家属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及琐碎事情及时派人帮助,有求必应,得到了家属们的一致好评。

4、围绕转业离队人员服务保障,留守处全体人员不分份内份外,统一行动,尽职尽责。通过坚持一事一办,一人一办,发挥了整体作用,提供了一切服务保障。为他们包装拖运,加班加点工作。有的为打包装昼夜不停,抢时间,有的同志将自己购买的包装木板、木箱包装带、草绳主动奉献给了转业的同志使用,在办理托运、购置火车票等小事上朱自钊、张德全和警卫保障班的同志们常常通宵在火车站货运场排队,夜宿托运场看护包裹,直至托运。大家吃不上饭,喝不上水,毫无怨言。有时为办理家属子女转迁各种手续和车票的倒换跑昆明、安宁县、昆钢,有时一天往返十几次驻地与昆明。运输车辆不够用,徐存智、涂清彦等领导主动与213团联系支援,保证每个同志及时运输、乘车,按时返乡报到。

5、营产管理是留守处行政管理的重要工作,留守处制定了营产营具管理制度,要求留守人员自觉爱护营产,遵守营产使用管理规定,一切营产均需有人负责保管维护,并定期进行检查,不得有任意损坏、丢失和无人负责现象。营房、营具必须按用途正确使用,不得任意拆改,不准用作饲养家禽、家畜和有损营产的副业生产。建立与管好营产档案资料。个人调动时,必须按规定办理营产交接手续,不准携带营具及营房的一切附属设备。因不爱护营产而造成损失的,要酌情进行赔偿;损失重大、性质严重的,要追究责任,给予纪律处分。主动与火箭炮213团联系,及时将营房、营产和生产基地按清单移交给了炮4师火箭炮213团。

6、积极与驻地昆明钢铁厂和安宁县政府协调,达成一致意见,将原支左涉及地方个别人的遗留问题交由昆明钢铁厂解决处理。

7、妥善处理了两件件重大事项。

1)、原政治处副主任王洪宝系遗留昆明军区,住留守处机关宿舍,家属住昆明市黑龙滩,1978年9月30日23时,昆明军区70医院通知王洪宝病危,徐存智副团长指示张德全去看望并通知其家属,穆纪伧驾驶嘎斯六九吉普车在途中因下雨天黑,与一辆地方的运输车辆相撞,致我方嘎斯69车四个轮子撞飞了三个,车辆报废,张德全、穆纪伦身负重伤,至今张德全左胳膊骨关节、脑部留有后遗症,当时正值转业干部托运高峰,二人带伤坚持工作,表现了炮兵630团爱岗敬业,勇于担当的无私精神和优良作风,也得到了新进驻单位火箭炮213团干部战士的称赞,事后肇事方全部赔偿了我方经济损失。

2)、原修理所副所长于华林随部队移防兰州后,其13岁女儿随爷爷住安宁县城,1977年5月的一个周末下午,孩子从昆明姑姑家返回安宁县,搭乘云南省运输公司思茅分公司越野货车,途中汽车高速撞在路边大树上,导致于华林女儿当场死亡,接到通知,徐存智、张德全赶赴现场处理善后,并与思茅分公司、云南总公司在昆阳进行三次艰难的谈判交涉,给予了孩子最大限度的经济赔偿。事后于华林专程到留守处感谢领导并迅速返回兰州工作岗位。

8、及时组织帮助随部队移迁家属子女办理调往兰州各种手续及家俱物资包装托运。

1978年底,炮兵630团按照上级命令,要求昆明留守处在1979年1月15日前完成全部营产营具移交工作,安置好在昆明的转业军官和部队家属,留守处建制撤销。1979年1月17日,兰州军区炮兵630团昆明留守处人员、办公设备、装备、车辆整体移防搬迁,全部安全抵达兰州营区。

从昆明留守处回到兰州后,5连指挥排战士和连队干部合影。前排左起:副连长唐传星、副指导员郑洪友、指导员吴成华、战士罗文彬、连长高家留、作者指挥排长张德全

昆明留守处警卫班长费桂林(左)和战友掰手腕

0 阅读:175

拂晓哨位

简介:用图文音视频分享拂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