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当兵的历史,在全师比武中首次夺得第一名,已是45年前的事了

拂晓哨位 2023-07-30 11:05:03
坦克“二保”获第一

一一纪念建军96周年和坦克12师组建54周年

文/李建印

军人生来为打仗,这是世人普遍说法。

军人生来为打赢,这是军人内心追求。上到战场杀敌人,进到教场胜对手。见红旗就扛,见第一就夺,打冲锋,拿冠军,这是军人血脉所在,精神所显。

回忆当兵的历史,在全师比武中首次夺得第一名,已是45年前的事了。写个小文,既是对八一建军节的庆祝,又是对老单位组建纪念日的汇报,更是对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亲自批准组建坦克12师感恩感激,也算对自己一点安慰。

没有技术,就没有装甲兵。这是装甲兵首任司令员一一开国大将许光达的名言。我军装甲兵从1940年代初于西北萌芽,到今天陆军基本实现机械化,大多装甲化,探索无人化,瞄准智能化,传承始终,不断光大的就是装备技术工作科学化,制度化,经常化。如果装甲兵说自己技术工作是第二,没有那个兵种敢说自己是第一。重视装备技术工作,是装甲兵的传统;大抓群众性装备保养,则是装甲兵部队一项制度。就基层部队来说,在装备技术保障方面,有原军委装甲兵颁发的《装甲装备技术保障条令》管总,有《装甲车场管理规定》、《车辆检查站职责》、《预防坦克事故二十条》等一系列具体规定。装甲装备的使用、维护、保养、换季、维修有严格规定和严明责任,从团领导、机关到营、连、单车都有明确的职责,从党委研究、机关下达文件到基层组织拟订计划报送团主官批准,再到单车计划制定和单个乘员任务区分,以至落实情况检查和营连报告,都有详尽具体的规定。甚或干部配备也有潜规则,连长应懂射击,指导员该会通信,副连长当然是坦克驾驶专业出身。

师一级的装备技术比武,通常区分为使用专业和修理专业,按照重要程度,每年或隔年组织一次。1978年6月份,我所在的坦克12师47团9连,争取上代表团里参加全师坦克二级保养比赛任务。经连队党支部研究,由副连长李智全面负责,由我担任驾驶员的908车担负参赛任务。车长为1973年底入伍的四川(现重庆)永川籍战士周命志,一炮手为和我同年入伍甘肃省永登县龙泉公社陈学珍。临时调整由陕西省安康县入伍与我同年兵,原在炊事班的刘金林战友,共同组成参赛战斗集体。

二级保养,简称二保,是坦克日常保养三个等级之一,是发动机工作50至60小时后必须完成的一次保养。通常由团装备机关下达任务,明确时间,副营长具体督促,连队组织落实。全车4名乘员,在2个工作日内完成。但其内容全面繁多,要求比较严格,大多连队都集中人力,突击两天方可完成。而比武规则明确由单车乘员自行完成,可以使用配发和革新机具、器材,限定8小时之内完成。受领任务后,我们单车反复研究,确定在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对具体任务进行梳理,按照先后顺序和时间需求,确定相互关系,划出统筹图式工作流程图。对涉及到的通信、射击、车体、发动机、传动、操纵、电路、灭火等部分,380多项任务,按照“齐全完整,调整正确,润滑周到,紧固适当,没有故障”五大技术标准,列出清单,使整个训练准备在严格计划指导下进行。

二是打破乘员既定分工,以技能、顺序、时间、标准初步划分任务,在多次试验基础上,经过十次以上优化分工,基本做到齐头并进,互相促进,整体加速。解决了驾驶员任务最多,需要时间更长,一炮手难以单个完成任务矛盾。

三是开展技术革新。既熟练操作团里已有简陋器材,又自己动手革新器材,向科技要效益。对久未使用的“空气滤清器丝盒甩油机”恢复性能,对单车维修保养装备检查检修。标准明确“燃油必须加满”。我们感觉到这812升柴油,如果运用随车“手摇加油泵”完成,单这一项就需要一个小时以上,势必影响总进度。我提出革新制作一个电动加油泵的设想,得到李副连长支持。随即动手画了一张草图,设计了基本尺寸。又厚着脸皮,到技术处器材股,申请了一台坦克加温器风扇电动机,一个发动机低压柴油泵,把自己车上的备急灯线截断,以解决车体插座与电动加油泵连接问题。有天下午,我带着器材和图纸,找到了团修理连加工制配排排长和技师,他们指定1976年底入伍的陕西渭南县王铁牛副班长具体实施。我和王铁牛、陈学珍说干就干,先把图纸尺寸与现实尺寸进行对照,把电动机与柴油泵转动轴齿槽测绘成图,确定好详细尺寸。尔后由王铁牛车、削、铣加工连轴器,这是整个器材能否成功的关键。看着王副班长熟练操作,随着车床的高速旋转,车刀铣刀的上下进退,不到4个小时,加工成了,我们非常兴奋。在废品堆里找了一块铁板,切割成24x14公分长的原料,由一名老焊工将电动机和低压泵焊上去,用连轴器连接好,插电试验。

当我们满怀期待之时,吱吱嗄嗄响声让我们自己一时不大明白什么问题。后来想一想,我们没有什么理论,只是画了个大致草图,现场加工出来,属于边设计边加工边试验项目,没有解决好连轴器同轴问题。转速低时问题不明显,用肉眼观察在一条直线上,并没有对中心轴进行十字线校正。这是高速机械,如果解决不好,到时会出现断裂或者其他事故,我们只好拆掉重新加工。但水平不行,内心再着急,想不出来更好校正办法。只能是反复进行试制试验,不断麻烦王铁牛等战友。这样反复折腾,直到凌晨5点多钟,试验基本成功,我们在空旷的车间里欢呼喊叫。这时候才感觉到肚子饿的实在不行,想起晚餐没有吃。王铁牛把我们领到他们连饭堂,从连队的蒸笼里找到几个剩下的馒头,算是解了我们一时之饥。

四是反复训练,不断熟练自己专业技术。单单我这驾驶员所要完成任务,反复训练了将近20天时间,自我感觉比较熟练了。像空气滤清器的拆装,比较费时间,我已经由原来的半小时以上,提高到10分钟之内。而机油滤清器位置在发动机与传动部分中间,固定在发动机一侧,每次拆装十分困难。拆卸时必须先放好接机油盆子,松开转把时扳手使用得有技巧,而其中最为金贵的螺纹滤筒,是由黄铜丝采取特殊工艺加工,轻薄易坏。取出时则是要先松开抽出约三分之一,再调整提环角度,否则,你是取不出来的。硬拆则会造成铜丝变形,影响滤清效果,或者是造成损坏。

当时的五九式坦克没有解决传动部分整体掀起问题,只有水散热器可以提起,而机油散热器则固定在左后侧,这窄小位置,对于我这个1米80大个,80公斤重型选手来说,确实是比较困难的。变速箱下侧的尘土,扭力轴之间的油水污泥,齿轮传动箱和行星转向器下侧的积土,全得靠侧身或爬着搞出来,自制的小工具能够解决一些问题,大多要凭经验和感觉,用手一点点抠起来,抓出来,搞利索,擦干净。特别是坦克车上到处是铁丝扭成的铅封或锁紧丝,一不小心不是把腿磕碰了,就是身上那个地方被挂伤了,流血是时常发生的小事。衣服随时可能就被挂个口子。到比武结束时,我自己数了数,工作服上下身一共被挂了大小170多个地方。

到了7月下旬,师里比赛通知到了,我们的准备基本就绪。黎明由文殊沟出发,经过了酒泉,路过了嘉峪关,看到了雄伟的城楼,行驶70多公里后,到达位于黑山湖附近的坦克45团驻地。比赛场地设在该团2营营区后侧的临时车场,参加比赛的3个团代表车和师直坦克侦察连4支比赛队伍全部到达。

那时的场地设置比较简单实用,没有横幅,没有彩旗,只有一字排开待保养的4台坦克和供裁判组记录的几张桌子。集合列队后,组织比赛的师技术部车务科长宣布了具体规定和纪律要求,尔后按指定顺序带到坦克前,9时整,哨音响起,比拼正式开始了。我们保养的是该团坦克5连一台教练车,至今回想起来,可能是我这半生见过最脏的坦克车,该车的主教也是1976年2月由四川绵阳入伍,军区坦克乘员训练团毕业的同年学兵,他负责对我们提出车辆技术状况进行回答,不负责协助我们比赛。

车况这个样子,既有河西尘土大客观现实,戈壁沙漠上行军训练,只要一出动,马上就会处处尘土。要不我们时常讲,一身土满脸尘,不洗脸不认识人。按条令规定空气滤清器是50小时清洗,而在我们师常住地,只要6到8小时就应当进行清洗,因为尘土马上就会击穿空气滤清器丝盒,有发动机进土造成事故危险。又有保养制度不落实,尤其是回场保养不到位的问题。我们全车按照下达计划,宣布分工,有序展开,战友们忙而不乱,紧张进行。周车长指挥若定,要求细致。他职责范围内,有的任务具有一定技术含量,酒精、毛刷、电流表是他进行保养主要液体与工具,坦克电台与车内通话器的工况完好检查调整,5顶夏季工作帽特别是喉头送话器的完好,事关最后通信部分验收是否合格。他除完成自己任务,得依据进展及时进行调整。

一炮手陈学珍战友,平时话稍微多一些,而比赛开始之后,他是一声不响,进展最快,为准备比赛训练,他体重减了7、8斤,非常利索。因为驾驶员不少任务是调整给他,他加班加点训练,反复掌握技术要领,达到了基本熟练程度。

最为劳累的是刘金林战友,这出力气的活,基本上由他为主完成,充分发挥了他1米76高,身体特别壮实,干活既有力气,更注重掌握要领特点。坦克履带调整,这是最重的任务,本是和一炮手合作进行,但他总是自己一个人先干,直到自己干不动了,才叫陈学珍战友配合。

保养过程中,必须打开下检查窗,这是处在坦克底部中间位置,距地高仅有425毫米,人身体难以伸展,使不上力气。打开时可以用小撬杠顶住,但回装时得对准螺丝孔,通常需要两个人合作完成。但刘金林同志,总是爬在地上,用自己背顶着这100多斤重量,完全靠感觉把螺丝装上,真正是一个人起到两个人作用。特别是当刘金林同志把电动加油机插上后,不到2分钟加完一桶油,不到10分钟完成全部柴油加注,让其他代表车刮目相看。我的主要任务是清洗三大滤清器和调整行程间隙以及全车电路,有一点技术含量,也得有点吃苦精神。而带去的空气滤清器滤尘丝盒甩油机,则完全解决了原来清洗后,滤尘丝盒采用自然空干法需要6到8小时才能达到标准问题。

午餐是坦克二营5连给我们提供,规定时间只有半小时,副连长与其他同志算是吃了点饭,也与当时该连1965年入伍的河北籍张连长进行了交流。而我则没有这个口福,因为到参加比赛当天,我因牙周发炎脓肿,连续三天没有吃饭,每餐都是喝一碗温稀饭凑合。半个脸肿胀的如同脸上粘了个桃子,完全靠李副连长从当时陆军25医院找了个弯钩针,抽空给我进行冲洗,稍微减轻一下疼痛。反正比赛紧张起来,也就不怎样痛了。

下午比赛继续进行,当用时5小时46分钟时,我们代表车向裁判组报告,完成全体内容,请求检查。时间上我们肯定第一,质量由裁判组进行验收。因为裁判组由师机关与各个团以及师直侦察连代表组成,各个团为了成绩,那是认真细致,一点马虎也不放过,一点问题也得扣分。17时30分过了,现场举行总结会,先是由师里车务科长进行比赛情况小结,裁判组公布比赛结果,师技术部刘福财部长亲自参加总结,给我们冠军车组颁发奖品,进行鼓励。当时的奖品是每人一个活页夹本子,上下按动开合,可以更换纸张,塑料皮的外壳,这在当时十分少见,个别团首长才开始使用。我们拿在手里,反复端详,真正是感觉到完成了任务,得到了肯定,内心无比激动。尽管后来知道这奖品只是一元七角多钱一个,但在我心里那是价值连城,毕竟是参加师里比赛所得。何况当时连队有比我早几年的驾驶员,我能被选上,感谢还来不及。

一个多月准备的辛苦,进行几项技术革新器材的操劳,包括自己带病坚持比赛的一切,全部在红柳沟飘到九霄云外了。比赛结束了,继续在坦克5连就餐,几位战友十分兴奋自豪,普通的饭菜也显的特别可口,个个狼吞虎咽,吃得十分满意。上车返回时,李副连长告诉坐在大厢上的我们:让你们到酒泉去玩玩。酒泉既是我们必经之地,也是师部所在地,更是我们心中最为繁华地方。实际上一个多小时后,大车直接开进了酒泉军分区,这是李副连长家所在,是要我们到他家里去。他父亲是酒泉分区老资格副司令员,也是文 革时酒泉地区革委会核心领导小组组长,住在5、60年代修建的小院,院里有些树木,灯不是很亮,也没搞明白具体是什么。当我们经过哨兵进到他家里时,突然见到一位老首长,我想这肯定是副连长的老父亲,1937年入伍老革命,我们个个十分的拘谨。尤其是第一次踩在他们家木地板上,明光发亮,感觉到站也不是,坐也不能,手也没处放。

这时老首长有点发火,要我们坐下吃他们家切好的西瓜,喝他泡的茶水,给我们每人发了一根第一次见到的红牡丹烟,更搞得我们不好意思。因为我们四人都不抽烟,这位25岁时任正团,28岁任分区副司令员的老首长,以为我们客气或者不好意思,他发起火来,我们也解释不清楚,他转身喊他儿子来,严厉批评。人家到我们家里来了,你忙乎什么,也不招呼,一看你们平时关系不融洽。带兵得讲感情,对部下一定得关心才行。实际上我们副连长与我们关系十分好,何况与我还有团篮球队队长与队员关系,但这时你越解释,他父亲越是批评,我们干脆再不吭气,只管吃西瓜。

回到连队已是半夜时分,但我们几位战友在颠簸的车上只有兴奋和一个月来准备过程的回忆,躺在铺上难以入睡,辗转反侧,唯有自豪。

比赛结束了,回到连队受到队前表扬,到年底被团里表彰为先进车,荣立集体三等功。算是为团里增了光,为连队建设添了彩,也为我们自身增加了经历与技能。现在想起来,能够参加这样的比赛,对于履行个人岗位职责,十分有益。对我从坦克驾驶员直到大区装备部长,确实帮助非常大。

重视技术,培养人才,熟练掌握手中装备,实现有什么装备打什么仗,以现有装备打胜仗,成为我后来担任团长与师长追求,也成为我担任大区部门领导时工作动力。比赛是一时之事,名次早已随风而过,而锻炼所获则是终生享用。让专业人员干专业事情,一定会比新手上路快。

作者简介:李建印,陕西澄城县人。1957年出生,1974年参加工作,1976年2月入伍,服役41年多。经军队初、中、高级培训及赴国外留学,获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学位。历任团长、师长、大区部门正职,正军少将军衔退休。

编发:拂晓哨位

来源:作者供稿

0 阅读:21

拂晓哨位

简介:用图文音视频分享拂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