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子峰:中西医结合在呼吸传染病与慢病防治中优势显著

新华日报健康 2024-10-16 00:21:48

在近日由广州国家实验室、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现代中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执委会、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广东省呼吸与健康学会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健康呼吸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指出,当前呼吸系统疾病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两大重大疾病,无论是重大传染病还是重大慢性病都与呼吸系统紧密相关,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工作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面对这一问题,如何交出一份具有中国特色的防治答卷?大会期间,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副院长、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杨子峰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历经非典、禽流感、流感、新冠肺炎后,越来越多的西医人把目光转到中西医结合上,尤其是如何将中医药用于呼吸健康疾病的防治之中。”当然,他也强调,“中西医结合的应用也不是万能的,一定要找到中医的优势病种,比如大会期间张伯礼院士提到的呼吸传染病和慢病的防治。”

中西医结合使传染病防治更灵活

杨子峰以即将到来的秋冬季流感为例,杨子峰进一步向记者解释,在理想的研究设计中,化药的使用往往基于严格的时间窗,例如某些抗流感药物要求在发病后48小时内服用,以便有效控制病情和预防疾病恶化,然而这种设计忽略了现实生活中患者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实际在临床中,部分患者很难在发病后的48小时内准确判断自己患有流感并及时接受治疗,因此单纯依赖化药来对抗病毒和缓解症状,并不完全适应临床实际需求。中医在治疗流感时,不会机械地局限于48小时的治疗窗口,特别是在流感检测尚未广泛普及的背景下。

中西医结合的模式一方面能够针对病因进行改善,另一方面对病毒引起的症状及人体机能的恢复也有良好的疗效,这种结合使得传染病防治更加灵活和有效。

中西医结合让慢性病防治更安全

中西医结合特别是在慢性气道疾病的治疗上优势也日益凸显,杨子峰表示,这类疾病的特点在于其异质性,即病因并非单一,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西医研究往往采取微观的、还原论的方法,倾向于一对一的治疗模式,然而像肺纤维化和慢阻肺,其复杂性超出了单一靶点治疗的范畴,这个时候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中国工程院钟南山院士的博士研究生,杨子峰加入该团队后参与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慢阻肺的研究,他注意到慢阻肺的传统治疗主要依赖激素和支气管扩张剂,这意味着患者需要长期使用激素,而激素的长期使用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尤其是对于肺功能已严重受损的患者,单纯的西医西药治疗是不够的。杨子峰介绍,通过对慢阻肺患者一年的随访研究,发现患者在服用相关中药52周后慢阻肺的急性发作次数显著减少,使得患者在临床治疗中能够更加平稳过渡。

杨子峰教授也强调,这其中需要现代药物化学的分析技术及西医药理学体系把中药药效尽可能说清楚,还需要使用现代循证医学的临床研究方法,例如开展队列研究等,来进一步验证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为患者提供更全面、个性化的现代治疗方案。

0 阅读:0

新华日报健康

简介:让优质的健康内容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