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历史底蕴深厚、地位显赫,是国内顶级名校,也是不少人心目中的“中国第一强校”。拥有一流生源和一流人才培养水平的北大,毕业生一直是市场上的香饽饽,就业质量非常高。他们分布在各行各业,大多数能很快成长为行业内的“优秀分子”。
笔者分析了一下北京大学发布的2019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和2020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发现北京大学近一半的就业毕业生进入了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选调生则渐渐成为北大毕业生的“最爱”之一。
2019年,北京大学有429名毕业生签约29个省区市的定向选调生和人才专项引进项目;2020年,北京大学有547人签约31个省区市的定向选调生和人才专项引进项目,人数较2019年增长近30%。
目前,北京大学选调生总体规模超过2200人!
与北大齐名的清华大学,虽然以理工见长,但毕业生对选调生等体制内工作也充满着兴趣。该校2019届毕业生中有269人通过“定向选调”的渠道到基层公共部门就业,奔赴全国28个省区市;2020年,清华大学的选调生增加到278人。
通俗地讲,选调生是被组织重点培养的公务员,他们身份与公务员一样,不过多了一个“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的头衔。
处在国内高等教育最头部的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毕业生都纷纷选择体制内单位,其他知名大学就更不用说了。这些学霸们热衷体制内工作,透露出3点信号。
第一,部分名校的育人导向正在发生改变
体制内工作待遇不高,通常工作环境也一般,多数年轻人都是从基层干起。这种工作对名校毕业生向来没有多少吸引力,名校毕业生更乐意进入世界500强企业或国际化的公司。然而,基层需要优秀的人才;国家需要一批从基层走出来的、懂得百姓疾苦的高级干部,于是不少名校就开始鼓励毕业生参加“定向选调”或通过其他方式进入基层单位。
还是以北京大学为例,该校在毕业生求职季组织“大道之行”基层就业主题月,营造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浓厚校园文化氛围;平均每周举办一场“我在祖国基层”报告会或深入院系分享活动,影响带动学生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转化为报国之行。
很明显,部分名校的育人导向正在发生改变。
第二,体制内单位正在成为“人才聚集地”
体制内单位千不好万不好,有一点好处任何人都无法辩驳,那就是稳定。可能有人会说,稳定是“温床”,它会“温水煮青蛙”,生生把一个人的梦想碾碎。这完全是个人臆想,体制内的稳定,带来最大的好处是“个体拥有安全感”,在安全感的庇护下,个体可以尽情发挥,只要不违法违规。像某某公务员,不就是一边上班一边写出了风靡全国的明史著作吗?
高校毕业生对体制内工作的超高热情,让公务员考试和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数据显示,在11月末刚结束笔试的国家公务员考试中,212万人通过了资格审查,创下了历史新高。
编制考试,很多岗位竞争比是几十比一、几百比一,甚至几千比一,经过这种残酷选拔的人,能不优秀吗?所以体制内单位正在成为“人才聚集地”
第三,内卷现象愈发严重
内卷的本质就是:一群人争夺有限的资源,资源没有变化,可是抢夺的人变多了,大家付出的成本更高了。当越来越多的名校生开始参加各省组织的地方公务员考试、各市县区组织的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普通高校毕业生就有些受不住了,他们不得不继续降低自己的求职标准。
文凭的内卷不仅体现在学校方面,也体现在层级方面,研究生考乡镇公务员、公办小学教师编制的现象越来越常见。内卷既给低学历的人带来压力,又增加了高学历人员的心理负担。本科生会因为研究生竞争者越来越多而不得不更加努力,心力交瘁;研究生会因为担心被本科生挤掉而更加勤奋,身心俱疲,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
有人说,体制内单位的火,与当下就业环境有关;也有人认为,高校毕业生数量太多,但体制内提供的就业岗位太少,火爆是因为稀缺。有人觉得高校毕业生热衷体制内工作不是好事;也有人认为没有必要太在意。
其实没什么好争的,大多数高校毕业生都来自普通家庭,他们没有资源、没有人脉,经不住折腾;他们也不求大富大贵,就是想过稳定的生活,他们热衷考编,不是很正常吗?
今日话题:站在社会发展的角度,学霸热衷体制内工作,是好事还是坏事?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轶工坊
黄明俊
很多人都是普通人,虽然考上了北大,在市场的洪流中也不能确定自己能站住脚。
嗯呐 回复 12-17 00:50
确实 他们足够聪明在智商上 绝对是优秀的 权衡利弊 做出最稳的选择 没毛病
用户38xxx48 回复 12-17 18:47
还有资本家的残酷无情淘汰35岁左右不少当年的人之骄子,给现在这些上学的孩子上了一堂好课。
都付笑谈中
主要为了人民服务还有钱拿
用户14xxx33
学而优则仕,没毛病[吃瓜]
伸张正义 回复 12-19 02:17
一年毕业一万
分外开心 回复 12-16 08:48
那确实
李伯锋
就业困难啊
小田
全国东北化。
记住你容颜
透露出的最大信号就是可怕
太空舱
学霸们不去吃苦创新,只愿意安乐享受
光吹岁月
市场环境+营商环境+
wang0524
中国的科技创新靠谁?靠农民工
穷则我独善其身
好的外企、私企都基本玩完了[笑着哭],那剩下的还能有什么好出路[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slsyw2019
一年200多个,十几年一共2200个北大的
用户17xxx50
用错地方了
天天有喜
疫情搞得就业太难而已,不稳定的随时面临失业
橘子郴
是的,透漏出一个信息,都是伪学霸,真的学霸从来都不是寻找工作,而是为创造和构筑工作的天花板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