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信息化建设的快速推进,信创产业凭借持续的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推动了国产软硬件产品的广泛应用与迭代升级,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效,为各行业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和安全的信息服务。
目前,信创产业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这主要得益于各行业对国产软硬件的全面应用以及强劲的核心需求。信创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也伴随着供给侧竞争的日趋激烈。信创产业的供给侧涵盖了生产、供应、制造、服务等多个环节。为争夺市场份额,部分企业采取了不正当的“价格霸权”策略,通过价格的“加减法”获取竞争优势,严重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秩序。此外,该领域还面临着行业集中度过高和部分技术路线相对封闭的风险。在这样的复杂背景下,投标方之间的关系也愈加错综复杂。
但部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长期占据“霸主”地位。例如,华为作为一家在生产、供应、制造和服务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布局的综合性企业,成为同类竞争者中的“巨头”。若其利用巨大的规模优势和资源,可能影响招标方,采用超出合理范围的“非常规”销售手段,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的原则。
揭秘垄断背后的操控:谁是黑手?
2024年7月5日,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服务器(2024-2025年)集中采购项目》的资格预审公告,涵盖13个标包,共计156,000台服务器,其中包括13,135台GPU服务器。
2024年10月21日,公示了中标候选人,显示鲲鹏系列已成为单项份额最大的产品。通过公开资料,可以看出,支持鲲鹏整机生态的供应商多为华为的“忠实合作伙伴”。这表明,通过幕后操控,这些供应商实际上被华为控制,华为占据了该采购项目的大部分份额。
在华为官网上,可以看到许多小厂商加入了其封闭的生态系统。然而,这些小厂在履约和服务保障方面的能力差异显著,受限于规模、资源、技术实力和市场策略等多种因素,且面临随时倒闭的风险。这些不稳定因素正是华为控制小厂商的关键。与华为参与的市场竞争,实际上是一场围猎:小厂商必须听从华为的“指挥”,否则就会被淘汰。
价格霸权的真相:谁动了市场的天平?
对客户而言,华为在实施了隐形的“价格霸权”。通过整机合作伙伴的“垄断操控”,华为能够随意调整价格,完全不必担心来自其他竞争者的压力,所谓的“竞争者”实际上是客户未察觉的“内部人员”,让客户对市场产生误判,无法理解产品的真实价值。
以电信发布的《服务器(2024-2025年)集中采购项目》中“标包4:ARM - A服务器(鲲鹏系列)”的价格差异为例,华为的贴牌整机合作伙伴价格浮动几乎都在1%以内,这实际上是垄断操控的具体体现。
转而看在“标包1中:通用型服务器(intel系列)”中,因企业的不同考虑,价差波动范围在10%-20%之间,正常情况下不可能保持在1%以内。良性的价格竞争能够促进市场创新,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华为的成功,谁在为此买单?
总结华为的垄断策略:通过孵化整机厂商并集中竞标,获得或维持市场支配地位,防止其他竞争对手进入或扩大市场份额,从而控制市场价格、产量或交易条件,排除或限制竞争;同时,凭借显著的市场力量,单方面决定市场价格,从而获取超额利润。这样的循环使得华为能够更有效地控制市场节奏,保持竞争优势。
从法律角度来看,华为的行为确实难以被确认为垄断。此类“操控”和“围剿”若持续下去,非华为系企业将会被迫退出市场,消费者将失去选择权,只能接受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无论是高价还是溢价。如果国内通信市场成为一个无法逃脱的“华华世界”,各类不公平的现象只会层出不穷。
正视华为的实际垄断行为,市场和行业自救已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