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早的让宝宝学习站立和走路有什么危害?

王哈哈哦 2020-06-18 21:20:39

相信很多家长都做过这个动作:双手夹在宝宝的腋窝处,把宝宝架起来,让TA在爸爸妈妈的腿上站立或是被动跳动,觉得这样有利于加强宝宝的腿部力量,可以让宝宝更快学会站立,但是如果宝宝还不足8个月,就请不要这样做!

过早地训练小宝宝学站立、学行走,TA的双腿还不能支撑全身的重量,而且宝宝的骨骼结构是由软骨成分为主,骨骼富有弹性,可塑性强,这个动作会增加双腿的负担,长期这样“训练”宝宝,很容易导致下肢发育畸形:足内翻、足外翻、O型腿、X型腿、内八字、外八字等。

过早走路对宝宝的影响● 影响腿型由于宝宝的下肢、腰背部的骨骼和肌肉发育尚不成熟,  TA的骨质柔软脆弱而难以承受超负荷的体重,婴幼儿骨骼中所含的骨胶原较多,钙盐相对较少,骨质柔韧性强而坚硬度差,在外力作用下虽不易断折,但却容易弯曲、变形,尤其较为肥胖的宝宝,不仅容易疲劳,还可能出现“O”形腿或“X”形腿,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甚至造成某些后患。

● 影响视力小宝宝出生后视力发育尚不健全,  太早学走路的宝宝会因为看不清远处景物,而努力调整眼睛的屈光度和焦距,这会使小宝宝娇嫩的眼睛产生疲劳性损害,多次反复并长此以往,则会导致小宝宝的视力损伤,这样也很容易造成视疲劳损害,长此以往可能影响正常视力,因此宝爸宝妈应遵循宝宝生长发育的客观规律。

● 影响未来身高宝宝在出生后的第一年,脊柱的发育速度要快于四肢,过早学走路,可能会引起脊柱的过度屈曲,从而影响宝宝今后的身高。● 影响姿态在行走时, 宝宝为了防止自己会摔倒,就会把两条腿扩大角度分得更开,才能求得平衡,时间长了,便会形成“八字步”,宝宝的腿型和走路姿势都会受到影响,且在行走时,呈现左右摇摆的姿式,为了防止跌倒,这就使身体的重心影响了正常的步态。

家长如何正确引导1、在1周岁前,尽量让其在床上或地面柔软的垫子上学习爬行,爬行是小宝宝生长发育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过渡阶段,它处于“坐”和“走”之间,是小宝宝开拓视野、认识世界的好方法。2、可以锻炼小宝宝的躯干,让小宝宝的大运动发育处于一个良好的发展状态,爬行时小宝宝必须把头、颈抬起,胸、腹离地,用四肢支撑身体的重量,这不仅使手、脚、胸、腹、背、手臂和腿的肌肉得到锻炼而逐步发达起来,而且爬行又是一个全身的动作,必须靠手、脚运动协调才能爬行得好、爬行得快,所以爬行可使小宝宝身体的平衡协调功能得到完善,从而为以后站立、行走和跳跃打下良好基础。3、小宝宝学会爬行以后,扩大了视野和接触范围,通过运用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感官刺激了大脑使之更加聪明,从而促进了各方面的协调,对大脑的发育和智力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应根据小宝宝生长发育的状况,先让其学爬行,待小宝宝长到11~12个月大时,才应逐渐训练其学站立、学行走,这样有利于小宝宝的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

小宝宝的生长和运动发育规律,一般婴儿出生后3个多月大时会用手臂支撑俯卧并抬头,4~6个月时会翻身,7~8个月时会爬行,9-10个月左右能扶站, 1周岁左右时会行走,但孩子发育是存在个体差异的 ,有的孩子稍微早点有的晚一点也是没关系的,但需要注意一点的是,不要“揠苗助长” 比如有的家长看别人家的宝宝七个月就能扶站了, 就会每天训练自家的宝宝也学习站立,这样肯定是不对的,别人家的宝宝如果是宝宝自己扶着东西站起来的,那是不需要干预的,说明宝宝的发育可支撑自己的重量,但如果宝宝自己还没有扶站的欲望,家长不可强迫这样做,在孩子的发育过程中,家长需要做的是引导。

1 阅读:75
王哈哈哦

王哈哈哦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