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米高的龙头,你见过吗?看一看浙江省十个与龙有关的国家非遗

浩贤看旅游 2024-03-15 07:45:53

与龙有关的习俗和活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在吉庆和祝福时节最常见的娱乐方式。如今,它们都已经成为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

那你知道,浙江省有哪些被列入国家非遗的龙文化习俗和活动吗?

浙江群龙汇聚大巡游

一、金华浦江县板凳龙舞

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非遗,起源于唐朝上元节(元宵)活动,距今一千多年历史。

浦江板凳龙由龙头、龙身(子灯)、龙尾三部分组成,可长达200余米,俗称长灯。

一条浦江板凳龙几乎就是一个艺术综合体,它集书法、绘画、剪纸、刻花、雕塑艺术和扎制编糊工艺为一体,融体育、杂技、舞蹈为一炉。

浦江板凳龙舞动起来气势恢宏、刚强柔美,在锣声、号角、铳声震天,喝彩声此起彼伏游动起来,让人们得到了感官和心灵的双重满足。

二、湖州长兴县百叶龙

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非遗,距今已有一百六十多年历史。

传统百叶龙多在庙会及节庆时表演,当荷花灯聚成圆圈、相互连接以构成“龙”形时,外荷花在瞬间突变成龙。

“龙”一成形,即腾空跃起,众舞队立时散开,突出百叶龙,形成高潮。

通过湖水荡漾、荷叶摆动、荷花盛开、彩蝶扑飞、荷花变龙、蛟龙嬉戏、龙变荷花等动作和情节,完成一个完美的舞蹈过程,展出江南水乡的绝美意境。

三、奉化布龙舞

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非遗,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

奉化布龙舞传统套路多达四十余个,为一般龙舞所罕见,其中有的已被用作国家体育舞龙比赛的规定动作,为大江南北的龙舞所移植。

舞者动作矫健,舞姿变化多端,技艺娴熟。由于龙身轻,舞动起来速度快,龙圈环环相扣,龙身紧紧缠绕。

四、兰溪断头龙舞

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遗,起源于唐朝初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

断头龙的最大特点是头身分离,整条龙由龙珠、龙头和7节龙身组成。

龙头和龙珠可单独表演出多套高难度的技巧动作,龙身每换一个阵图,龙头和龙珠就舞出一个套路。龙头、龙珠和龙身中可燃点红烛,夜间起舞时光影闪烁、色彩斑斓。

五、泰顺县碇步龙舞

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非遗,距今已有220多年历史。

“仕水碇步”,是仕阳镇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长144米,共233齿。

以碇步为平台表演龙舞,是流传于仕阳镇的一种风格独具的“龙舞”。

碇步舞龙从“开龙门”到“关龙门”共有六十多个套路,全部动作均在溪水中的石碇步上表演。

舞龙者在铿锵的鼓乐声中,迈着矫健的舞步,在狭窄的碇步上腾挪跳跃;盘旋起伏的彩龙伴着舞龙者的身影倒映在平静如镜的水面上,宛如流动的画图,蔚为壮观。

六、开化县香火草龙舞

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非遗,距今已有一百六十多年历史。

开化香火草龙是用稻草扎成龙身,并插上密匝匝的香火,舞龙时点燃全部香,草龙变成火龙。

在月光朦胧的夜色里,烟雾缭绕,香气飘逸,腾云驾雾,狂奔飞舞,蔚为壮观。

七、台州玉环县坎门花龙舞

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非遗,起源于明朝洪武年间,距今已有640余年历史。

它是流传于坎门渔乡的一种“龙舞”,俗称“滚龙”。坎门花龙最具特色的是“龙绕柱”:八段龙节和龙尾在龙头的带领下,于海滩(或村庙、人家天井廊柱)竖立的数十根龙柱间穿插迂回,时起时伏,盘绕腾跃,将“海龙”的威猛灵活和舞龙人的豪放旷达的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

八、温州平阳县鳌江划大龙

2014年被列入第四批国家非遗,起源于明朝嘉靖年间,距今有近500多年历史。

大龙形体巨大,龙头直径达5米,长达70-80米,头尾分9段,取“龙生九子”之意。需要民间扎龙艺人带十余位助手,经15天才完成。

大龙制作完成后,还要经过龙灯开光(请香炉)、画龙点睛、巡街游行、祭神仪式(收香)、捆龙化龙等仪式。

在划大龙巡街游行队伍中,往往伴有民间吹打、舞龙舞狮、划旱船等表演小团体,营造和谐、喜庆氛围。

九、杭州余杭区五常龙舟胜会

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遗,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

据说乾隆皇帝巡游江南时,看到五常赶集一带的龙船竞渡景象,欣然称之为“龙舟胜会”。

龙舟胜会前后,五常当地还有“请龙王”、“谢龙王”、“喝龙船酒”等传统的民俗活动。

五常龙舟胜会的特点是,竞技巧、闹龙舟,并不刻意强调以速度取胜。

十、杭州西湖区蒋村龙舟胜会

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非遗,距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

从每年的农历四月廿四开始,至五月十三小端午止,蒋村乡民们自发在村里请龙王、供龙王、谢龙王、吃龙舟酒,求龙王不要发大水。

蒋村龙舟胜会注重龙舟的表演性、娱乐性,端午节这天,都有一二百条龙舟汇聚在西溪湿地深潭口洋“胜漾”仪式。

对此,你有啥看法?聊一聊你知道的龙年习俗和文化吧。

我是美遗文化,分享好听、好看、好玩、好奇的中国文化遗产故事,期待你的持续关注!

0 阅读:0

浩贤看旅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