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无可要走了吗?

炒基蛋 2025-04-14 21:15:48

上周六,也就是12日,景顺长城基金发布公告,鲍无可有4只基金增聘他人合管。

合管4只,单独管理4只。

众所周知,鲍无可是一位投资老将,“双十基金经理”,就是管理基金超过10年,年化收益率超过10%。从业绩上看,鲍无可的年化收益高15%,并且最大回撤也控制在15%。

尤其是前两年市场震荡,鲍无可管理的基金逆势上涨,受到了市场的关注。贴了一张景顺长城能源基建混合A的图,近8年完整的年度周期看,长期业绩表现优秀,尤其是在2022、2023年震荡年份,取得正收益且大幅跑赢市场。

可见,鲍无可是不可多得的一位优秀基金经理。

增聘基金经理,是离职的前兆吗?

大概率是,还是要等最后的通知。

之前看了一篇券商中国的报道这件事,文章提到从“单兵作战”到“军团作战”。我还以为就是单纯的增聘,但后来看了一下还是有一些端倪的。

首先,公告的时间选择了周六,非工作日比较低调。

其次,增聘的基金经理依次是刘苏、邹立虎、张仲维、王勇,这四位并不是“新人”,所以不存在“老带新”。并且这四位投资风格迥异,比如有价值、有科技还有周期。

最后,最近这个消息也有讨论,但也没有官方或可靠消息否认这一观点。

如何看待基金经理离职这件事?

放平心态。从基金经理的职业生涯看,无非是一次跳槽。买主动权益基金,核心是“买人”。基金经理是基金的核心所在。既然是“人”,就会涉及诸多方面,基金经理稳定性也是我们筛选基金的一个指标。

要不要换基金经理?

前几年的宣传,侧重打造明星基金经理;这几年明显有反噬作用,明星基金经理的离职,带来是规模的流失。客观讲,一个基金是团队协作的结果,并非简单理解就是基金经理一个人的功劳得失。

选主动权益基金,倾向于大厂。一位大厂有着完备人才培养体系,即便是一位基金经理离开,还有更多的人顶上。如果是一个团队的成员顶上,那么基金短期内风格变化不会太大;但如果是其他不同风格的基金经理接替,就要考虑继任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了。

我想讲到这里,换不换,自己心里也有数了。

要不要找“平替”?

先说我自己的感觉,每位基金经理都是独特的,完全平替基本不存在。

只能说,搜寻一下风格类似、业绩相当的基金经理。

说到风格,低估值价值投资策略,且关注高股息。风格类似的可能有中欧蓝小康、富国基金刘莉莉、中泰资管姜诚、永赢基金许拓等等。这里大家可以继续补充。

提到“业绩相当”,我找了一下2019—2024年这6年每年都能取得正收益的基金,共有下面13只:

其中鲍无可管理2只;华商基金有5只,基本上是周海栋管理的,但他已经离职;3只主动量化基金;剩下的3只基金,六年期间均更换过基金经理。

从这一点上看,连续6年为正收益的主动权益基金,凤毛麟角了。

最后,说说景顺长城基金,根据协会数据,目前非货币理财公募月均规模排名12名。我们能叫出口的基金经理,有刘彦春、杨锐文、余广等等,张仲维也是最近两年加入的,实力也比较强。

0 阅读:6
炒基蛋

炒基蛋

让投资理财变得更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