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说:一日一枣,红颜不老;一日两枣,郎中不找;一日三枣,长生不老,说的就是枣的延年益寿养生作用。
黄河岸边枣飘香。近年来,吃起来嘎嘣脆,测起来糖度高,生产标准就是全国标准的大荔冬枣,以个大、皮薄、肉厚、核小、脆甜、汁多而闻名,是名副其实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陕西大荔,是全国冬枣的上佳优生区。大荔冬枣以成熟早、品质好而闻名全国,被誉为全国冬枣第一县。大荔冬枣先后被评为“2017年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2017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18年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评为“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大荔冬枣2019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四十多亿元。
大荔冬枣这么有名,跟普通冬枣相比,又有什么不同?媒体采风团带你一起解密。
参加完“2020大荔冬枣正宗原产地推广暨陕西水果网络特色季•冬枣节启动仪式”,“我为大荔冬枣代言”媒体采风团一行来到了被誉为“中国冬枣第一村”的安仁镇小坡村和朝邑农场,参观大荔冬枣基地。
小坡村是“拨改投”的试点村,为了盘活资源、联结农户、促进发展,成立了绿源农庄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采取反租倒包、租赁承包等多种形式流转集体土地500亩。同时,按照“政府+村集体+公司”合股联营模式,投资1260万元,建成5.6公里观光火车环线、动物乐园等35处景观节点。使大荔县安仁镇成为“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的“产业园区+旅游”的发展新模式,成为大荔一景。
此时,正是大荔冬枣成熟的季节,满园果树已是果实累累,红绿相间的冬枣压弯了枝头,一片丰收的景象,从树上随便摘一个放进嘴里都是满满的甜蜜。
新鲜的大荔冬枣,果形圆润饱满,果皮光滑,黄色表皮上搭配赤红的点缀,那是冬枣自然成熟的标志。
在朝邑农场,细心的采风团员们还发现许多的枣树,树杆上伤痕累累,布满了被刀割的伤痕,经了解,每年的春夏之际,是果木展枝拉条的时节,这个时候,如果不控制好枝条的生长,任由其散枝生叶,那么有限的营养就会被直供给枝条,而疏于花蕾,使果木挂果率下降,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树旺不结果”。
为了控制树木枝条的生长速度,人们便用环切割皮的方式对果树进行环切,从而使这些树杆,看上去伤痕累累。正是有了这些累累伤痕,我们今天才能吃到如此甜美的冬枣。
在品尝过大荔冬枣之后,又一个问题被我为大荔冬枣代言媒体采风团的团友们提了出来,如此高品质的大枣,其品质又是如何把控的呢?
为此,采风团一行又来到了大荔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在这里我们了解到,大荔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是首个实施标准化乡镇监管站制度的区县。率先建立了县、镇、村三级监管网络,为17个镇监管站配备农残速测仪、测糖仪、空调、冰箱、操作台等设备,各镇监管站检测设备同追溯系统对接,是全市唯一实行标准化乡镇监管站制度的区县。首批食用农产品合格证试点县。
2015年率先建立了全省首个县级追溯系统,设立县、镇、企三个平台,创造性地将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和二维码结合:对规模化企业实行追溯码管理,先后将“三品一标”认证企业、县级以上龙头企业等规模化生产经营主体从最初的7家扩展到109家,占全县种植业规模化生产经营企业的87.9%;对小农户实行编号管理,近年来,累计印发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约90万张,有效解决了基数大、监管难的问题。使所有纳入系统管理的农产品企业都能追溯回原,为大荔冬枣以及大荔的农特产品提供了一个安全食用的保障系统。大家笑着说,在这里吃冬枣,我放心。
如今,冬枣已成为大荔县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乘着电子商务的东风,大荔冬枣日益成为全中国及世界各地人的“口福”,爽甜多汁、肉质脆嫩、维C多多,元气满满。
(编辑:昕语梅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