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是高考大省,同时也是高考困难省份。如今在网上有这样一种说法,那就是中科大到河南,河南不接收,才造成了河南高考的现状。另外还有中国矿业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被河南拒绝的相关传闻,似乎同样给河南不重视教育打上了一个“活该如此”的烙印。事实上,河南省当时作为粮食大省,接收的国家部委并不少,高校圈中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当时就迁移到了河南信阳息县,只是后来返京复校了。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当年来息县,其实和北京外迁的13所高校性质不太一样,是来这里办五七干校的,主要是教师和干部,基本没有学生。即使这样,息县当年也有7所五七干校,具体单位不详。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很多单位对这段历史缄口不言,而北京邮电大学当年同样落户河南确山,但是在相关百科上却没有这段历史,很多北邮的学子都不知道这段秘辛。那么当时的北京邮电学院为何来到确山之后,最终又回京复校,没有留在河南呢?

北京邮电学院成立1955年,当时是在天津大学电讯系和重庆大学电机系的基础上成立的,是我国第1所邮电类高等院校。学校的第一任院长是当时的邮电部副部长钟夫翔,如果按现在的说法,北京邮电学院当时也可以称之为“副部级大学”,由此可见学校的定位是很高的。

1960年北京邮电学院合并了邮电科技大学,并且成为64所重点大学之一。到1965年成立仅10年的北京邮电学院,已经拥有了3600余名在校生,为国家培养了众多的邮电类人才。
1966年~1969年,在那段特殊时期内,北京邮电学院的教学工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随着黑龙江省在5月份建设了全国第1所五七干校以后,这一新生事物迅速在全国蔓延。中央、国务院所属各部委及豫、赣、鄂、辽、吉、黑等18个省共创办五七干校106所,下放的干部、家属达10余万人。北京邮电学院自然也要创建自己的五七干校,当年5月份北京邮电学院在军、工宣队领导下成立五七干校选点工作组,赴山西、湖北、河南等省选点,历时3个月,最后确定在河南省确山县办五七干校。那么当年北京邮电学院为何选择河南而不是湖北呢?

其实北京邮电学院当年之所以选择湖北作为考察地点,也是因为上级单位邮电部的五七干校在湖北阳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之所以希望落户河南,湖北,也是因为中科院的五七干校在河南和湖北都有布局,而河南的落点就在和确山县,而在湖北沙洋和潜江都有中科院的五七干校。中国地质大学外迁之所以第1站选择江西也是因为地质部的五七干校在江西峡江,基本都是这个道理。

而北京邮电大学之所以没有选择湖北,也是因为湖北的五七干校太多了,比如湖北沙洋县集中了多个部委,还有北京外国语学院,中央民族学院以及武汉大学等多个湖北省内高校。而在那个年代,粮食无疑是最重要的。

河南确山也并非仅有北京邮电学院一家,总参,中科院,郑州粮食学院,均在确山县设立了五七干校,其中北京邮电学院到了黄山坡村,这一干校的名称叫国家电总五七干校。
1969年10月,北京邮电学院派去300多人组成的先遣队,运去大批物资,并购置了各种农机具。根据北京邮电大学校史记载:“开始到达确山县,无房无电无水,生活非常困难,几十个人挤在一个大棚里,男女分住。家属就更受苦难,老老小小有的还有病在身,住在用席搭的过去的猪圈房子里,不但寒冷潮湿,而且还不挡风,且有猪留下的臭气。刚到确山时,用水也很困难,水要用白矾沉淀后才能饮用,洗脸用黄汤水,洗澡更是奢望”。

图片仅供参考。
到1969年年底,先后有上千名教职工来到了确山黄山坡,那么学生呢?根据某位学姐的回忆记录:当年11月份正在四川探亲,突然接到学校要求速返校的电报。原来根据中央疏散1号令,北京邮电学院的69届和70届学生全部疏散到河北正定县的农村里面,当时是怎么个疏散法呢?每个大班都在一个村,但是每个学生住一户人家,上课的时候再集中,这让我想起了一个理论,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面。如果学校需要开大会,才会到县城里面的常山电影院,基本上算是战时模式了。这两届学生到1970年7月份全部毕业,奔赴全国各地,然后这一部分教职工也赶赴河南确山县黄山坡,和其他的教职工会合。

而1971年10月份北京邮电学院的北京校区被通信兵接管,变更为北京电信工程学院,基本上相当于改变学校性质了。而北京邮电学院的教职工2000出头,当时在确山黄山坡的教职工最多的时候达到了1500余人,北京校区留守的人员只是一少部分。直到1973年10月份,形势早已缓和,北京邮电学院才终于恢复建制,返京复校,而当时在河南信阳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大致也是在这一时期返回北京复校的。
北京邮电学院复校之后,军宣队也撤离学校,学校的发展开始走入正轨。而北京邮电学院确山的五七干校被当地收回,开办了确山县知识青年农场。综合来看,北京邮电学院在确山县待了3年左右,也不是正儿八经的教学,并且并不是什么美好的回忆,因此在校史中很少提这一段。

1981年北京邮电学院成为邮电部所属高校中唯一的博士点高校,也为学校后来拿下211,成为“两电一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在1993年升格大学,更名北京邮电大学,而南京邮电学院和重庆邮电学院都是在2005年升格大学的,晚了12年,西安邮电学院升格大学的时间更晚了,这个时间点是2012年,比北京邮电大学晚了19年。因此北京邮电大学成为邮电部直属高校中的领头羊,也并非是说说而已,主要占据了先发优势。

但是尽管北京邮电大学对于确山3年校史着墨不多,但还是很感激河南省对其的照顾。根据学校2023年专项计划招生分数分布图,河南省16个名额比排名第2的山东省足足多了8个名额,虽然有河南省考生人数多的主要原因,但是对比山东省在人均这个维度上还是有照顾的,这也算是北京邮电大学对河南省的投桃报李吧。
宛风
跑了呗,就像科技大学,想跑,可是北京校区被占了,只能留在安徽,不然也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