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一个著名的段子,说秦二世而亡是因为没有实行分封,两汉吸取教训实行封国与郡县并行,又亡于外戚之手;西晋大封宗室,结果造成八王之乱;唐不行分封又控制外戚,却又落得个藩镇割据,武人当道;两宋鉴于唐五代的教训,控制武人行文官政治,结果疲弱不堪;明罢丞相行内阁制,倒是限制了文人,却又用宦官监军、行特务统治,造成宦祸最烈;满清解决了所有问题,自给自足闭关锁国,却又遇上两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解决了一个旧危机却又出现了新问题,中国封建王朝貌似进入了死循环。
但是,每一个王朝几乎都能很好的解决前代遗留之导致王朝灭亡的关键问题,除了东汉。
西汉最大的问题当然是外戚干政,吕氏控制惠帝、两少帝,霍氏控制昭帝及宣帝十八年,傅氏控制哀帝,王氏控制成帝、平帝、孺子婴,最后王莽甚至和平革了西汉的命。
而到了东汉,外戚为祸甚至更烈。和帝受制于窦氏,顺帝受梁氏左右,邓绥辖制殇帝、安帝,阎氏控制少帝,梁氏控制冲、质、桓三帝,最后竟然是“国恒以弱灭,独(东)汉以强亡”。
西汉也就高祖、文景、武帝、宣帝稍好些,而东汉则只有光武、明章时期没有外戚猖獗。
东汉为什么没有吸取西汉的教训呢?
实际上是吸取了,只是没能形成制度。
刘秀虽然是一代仁君,对功臣也足够好,但对于外戚却限制得很死。
如阴乡侯阴识,虽然在东汉统一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但由于是外戚,不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封邑,反而减少了一千户。
又如卫尉阴兴和新阳侯阴就,自身比较贤能,又非常敬重有才的人。贤者冯衍能诗善文,得兄弟二人赏识而多有往来,但刘秀却鉴于西汉外戚结交宾客乱政的教训,下令将他们结交的宾客,皆依法治罪,重者处死,轻者贬官。冯衍也因此获罪,最后潦倒而死。阴氏兄弟也因此受责减爵。
再比如,在太子太傅的选择上,刘秀明确表示不用外戚,临终前四个月,甚至专门派司空祭告祖庙,降吕雉尊号,官宣她不宜配享高庙。
刘秀一朝,虽然阴丽华甚为得宠,但阴氏外戚的参政权力却近乎于无,甚至备受打压。
明帝时期对于外戚更是严苛,甚至到了过犹不及的程度。
刘庄执政之风不同于乃父的“以柔道怀之”,而是“颇以严猛为政”,其中最明显的体现就是对宗室和外戚的态度。
比如,他不仅不许外戚干政,还令阴氏、邓氏等外戚家族互相揭发,以便随时拿之开刀。对于抵制外戚的官吏,他甚至刻意加大奖赏力度,昭告天下。如此一来,正直之士不屑于结交外戚,投机者更是处处针对外戚标榜自己,以求升迁。
又如,开国功臣窦融长子,也是光武帝的驸马窦穆,就因为撺唆六安侯休妻而娶己女,就被明帝免官。窦氏一族,除窦融留京外,也全部被迁回故郡。窦融甚至因为被明帝斥责,吓得赶紧辞职。窦穆后来虽被赦免,但却被明帝派人严密监视,窦穆因此心怀不满,口出怨言,结果他和两个儿子窦宣以及后来赫赫有名的外戚窦宪之父亲窦勋均被下狱致死。
再如,明帝对马皇后虽“宠敬日隆,始终无衰”,却不允许她“以家私干政”,其兄弟马廖为虎贲中郎将,马防、马光为黄门郎,在明帝一朝均未曾升官。马后之父马援甚至都因此未能入“云台二十八将”,还有李通、邓晨等随刘秀一起打下天下的功臣名将,也因娶了光武帝的姊妹,而没能被明帝批准入列。这也是云台将被称为史上最烂一届功臣榜的原因之一。
刘庄对外戚如此,对宗室更是堪称“酷烈”。明帝一朝,被逼自杀的宗室就有:楚王刘英、山阳王刘荆、阜陵王刘延。此外,如东海王刘强之子刘政、济南王刘康之子刘错,皆因干法乱纪被削爵治罪;淮阳王刘鲂及同族的刘嵩、刘信、刘平、刘遵等皆因与诸王交通被除国或处死。
汉明帝打击外戚宗室手段之严酷、态度之强硬,即使在整个封建史上都是罕见的。
但很可惜,到了章帝时,却来了一个九十度大转弯。
汉章帝刘炟虽然是明君,但为人为政却是“务于宽厚”。正是他在位期间,发生了窦氏残害宋氏姐妹以及小梁贵人的惨事,最终导致皇太子刘庆被废,四子刘肇幼年登基,窦氏外戚专权。
再之后就是和帝诛窦宪,拿回皇权,但他对待外戚也是优容,多亏其皇后邓绥是一代贤后,多次恳辞为父兄升官,其大哥邓骘在和帝一朝只当了个小小的虎贲中郎将。
之后的东汉皇帝更是一代不如一代,基本都操于外戚和宦官之手。而之所以造成如此境况,除了章帝、和帝没有贯彻“祖宗家法”以外,更关键的是东汉皇帝都比较短寿。
章帝32而亡,和帝10岁登基;和帝14诛窦宪,27岁死,临朝称制的邓绥先是立了不足百日的殇帝刘隆,刘隆不到一岁夭折,又立了安帝刘祜。刘祜虽熬死了邓绥,却也只活了33;
刘祜虽然诛灭了贤能的邓氏,却也养肥了更加腐朽堕落的外戚阎氏;刘祜死后,阎氏秘不发丧,舍安帝独子刘保立少帝刘懿,刘懿7个月死,宦官孙程等19人发动政变,赶走阎氏,扶立12岁的刘保登基;
刘保在位十八年,一直受宦官左右,最后好不容易削弱了宦官,却是靠的外戚梁氏;刘保享年31,两岁的冲帝继位,梁氏临朝,大权在握;冲帝在位不到半年就一命呜呼,梁氏又立了八岁的质帝,好不容易质帝没有早夭,却被跋扈将军一杯毒酒鸩杀;
桓帝刘志算是能活,享年36,但他15岁继位,28岁诛梁翼,在梁氏控制下过了13年,此后的八年,刘志只知享乐,将朝政全部委于宦官,以至于“自桓灵以来,阉宦当道……”
汇总下来,东汉十四帝,光武、明帝吸取了前朝教训,对外戚控制最严;章帝、和帝虽然都是明君,但性格偏弱,外戚有所上扬;后面的诸帝即便想限制外戚,也限于寿数而有心无力。
所以,东汉不是没有吸取前朝的教训,而是没有形成成文的制度来限制外戚,一旦遇上主少国疑的情况,太后必然临朝,外戚也将必然崛起。
试想,如果东汉实行汉武帝的“立子杀母”制,会不会再来一次中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