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2日
昨晚,乘8点至10点的航班飞至成都,开启为期十天的西藏之旅。这是我第四次赴藏观光。八年前,我第一次去西藏,被它的神奇与圣洁吸引和征服。临离开时,我默默地对自己说,只要时间、金钱、身体允许,我每年都要来一次西藏。后来,由于三年疫情,我没能做到年年来一次。如今,我国的防疫政策已经作了重大调整,我终于又有机会踏上西藏的土地,再一次感受青藏高原的神奇,享受平原无法享受得到的蓝天白云的慰藉。我这次进藏和前三次由青入藏不同,计划由川入藏,先在林芝、拉萨小住五天,尔后乘车从拉萨抵达青海的格尔木,全程1200公里,将穿越海拔5000多米的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风火山、昆仑山和长达五百公里的可可西里无人区。这注定是一次挑战极大而又意义非凡的旅行。我天性是个渴望挑战的人,虽然已经过了65周岁,我相信经过四年马拉松的训练,我一定能够顺利穿过有着“死亡之海”的“生命的禁区”可可西海,平安到达格尔木。
2023年10月13日
临飞西藏林芝前,在成都逗留一天,用这一天时间,我们夫妻俩参观了武侯祠、杜甫草堂、四川博物院。虽是走马观花,却也收获多多。武侯祠是全中国乃至全世界为数不多,甚至绝无仅有的君臣合一的祠庙。其原因在于诸葛亮的功绩和人格魅力实在太大,配得上刘备这个“明主”。杜甫草堂能成为成都的一张名片,是因为杜甫的“诗圣”的崇高地位。四川博物院的闪光之处在于它将巴蜀历史风貌作了全景式的展示。一天三个人文底蕴深厚的景点走下来,让我犹如饱食了一顿文化大餐,我深深地感到,这个世界最重要的是文化。对于个人来讲,在保证填饱肚子,有衣服穿,有房子住的前提下,能否活得更充实、更愉快、更幸福,得靠文化。对于一个民族来讲,能否长久地存活并兴旺发达,靠的也是文化。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古巴比伦早已不复存在,古埃及和古印度留下的只是徒有其名的躯壳,它们的灵魂也已面目全非,伟大的中华民族不仅依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而且正以崭新的姿态昂首步入世界历史舞台的中心,为缔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着其它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代替的作用。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所创造的文明和智慧。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曾经存在着若干小国和少数民族,有的一度辉煌过,今天却再也不见它们的踪影,原因也在于它们连简单的文字记载都没有。以上的认知是昨天一天成都三个人文景观带给我的最大收获。
2023年10月14日
昨天在雅鲁藏布大峡谷玩了一天,尽管已经是第二次,我游玩兴致依然很高。第一次来是六月份,因天上的云彩变化太快,乌云时常出没,没能看到南迦巴瓦雪峰的本来面目,这一次正逢深秋,天高云淡,不仅看到主峰南迦巴瓦顶上的皑皑白雪,而且与它比邻的九座山峰都一同看到。更意外的是,在成都飞往林芝的航班上,飞机进入西藏境内,离林芝不远的时候,透过飞机窗户的玻璃,我看到下面大片大片的雪山,像刀削似的山峰上面覆盖着的白雪,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亮,蔚为壮观。生平我是第一次在万米高空上看到紧密相连的、犹如雪山之海的壮美景色,视觉冲击之强大,心灵震撼之猛烈,此生从未有过。人们常说,大自然用鬼斧神工为人类雕凿出无数令人赏心悦耳的杰作,此时此刻,我再次得以体验。我在想,大自然真是神奇而又慷慨,它在为我们做着示范,让身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也像它那样,把聪明才智用在美的创造上,用在为地球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的造福上,而不是毁坏环境,伤害同类。
2023年10月15日
昨天上午,乘车前往鲁朗林海的途中,看到一个个藏民徒步往前奔走,有的走不了几步就跪倒磕一个头,尔后起身又走,就这样边走边磕。司机告诉我,这些人在转神山,这个山叫米拉山,当地人又叫神人山,走几步磕一个头叫三步一叩首,是藏传佛教的一个礼节。这些虔诚的佛教徒相信围绕“神人山”转上一圈,会驱走邪魅,给自己和全家带来平安幸福。围绕“神人山”走一圈,少则三天,多则五、七天,年老体弱多病的还可能死在路上。听了司机的讲述,我第一反应是,这些藏民太愚昧了。可看着转神山的藏民至诚至真的样子,又觉得自己如此否定他们有些简单粗暴。我不由想起自己在三伏天的中午在烈日下长跑十几公里的举动,别人或许也会说我头脑不正常。想到这里,我豁然开朗。这个世界上,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只要不伤害他人,我们不应横加指责。宗教是信仰,也是生活方法,不是宗教的活法同样带有喜爱乃至信仰的成分,都应该给予理解、宽容,而不是相反。
2023年10月16日
有人说,“最美的风景在路上”,这话只有来过西藏的人才会身同感受。昨天上午八点半,我们稍为吃些早点便乘车赶往林芝火车站。天阴沉着个脸。雾气将路两旁的山峰紧紧罩住。空中不时飘着稀攘攘的雪花。翻过几个山头后,大雾便如我们所愿,褪去了许多,远处的山峰争相露头,此时望去,那稀松的、飘移的晨雾则像国画大师的画笔涂抹出来的点缀,和美而又生动。下午,在林芝驰往拉萨的动车上,浓雾早已散尽,阳光开始尽情挥洒,车外的尼洋河、河岸边的沙滩和柳树以及不远处的山峰静静地享受着阳光的亲抚,温顺的像乖巧的婴儿。八年前,我第一次来西藏,是从拉萨乘汽车前往林芝,这一次,我是乘火车从林芝奔向拉萨。至今我还清晣地记得,八年前我坐在汽车上贪婪地看着窗外尼洋河风光时的样子和欣喜激动的心情。八年后再见尼洋河,除了亲切感之外,明显感到尼洋河变漂亮了。原因不仅是季节的不同,还有,火车道地基比公路高了许多,高处看景自然比低处看效果要好。八年前第一次进藏我就听说西藏计划修一条拉萨到林芝的铁路。此后我一直关注着这条铁路的修建情况。19年修好后,随之而来的便是恶梦般的三年疫情,我未能实现乘火车欣赏尼洋河两岸风光的愿望。三年疫情过去,我的愿望终于实现,又是在深秋,尼洋河两岸那只有高原地带才有的球形树冠的柳树已经开始变黄,由于基因和生长的小环境的差别,每一棵柳树的颜色都略有不同,有的依然是绿色,有的浅黄,有的深黄,有的近似于紫红,它们或许没有霜打后的一片金黄的耀眼,但眼前柳树林不同的色彩显得更为斑斓,而懒洋洋地躺在柳树中间的尼洋河因秋天河水枯少,白晃晃的河床以及河中间的长条沙滩袒露出来,倒是别有一番风韵。我边欣赏窗外的这幅美得不能再美的尼洋河秋景图,边在想,西藏就是西藏,只要踏上这块土地,置身其中,目之所视,皆是美景!
2023年10月17日
昨晚在拉萨看了大型史诗剧《文成公主》,视觉所受到的冲击,心灵所受到的滋养是前所未有的。文成公主是唐太宗的女儿,为了大唐的兴盛,她远嫁当时的蛮荒之地吐蕃(今西藏)赞普松赞干布,将汉族的许多先进技术带给吐蕃,促进了民族和解,为西藏的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文成公主入藏和亲的举动在西藏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使之成为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以这样一个人物作为剧作选题无疑是正确的,而将它创作成功并非易事。然而,艺术家们做到了。艺术家们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凭借着的是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建在露天的超万平方米的舞台,背靠着巍峨的大山,大山既是布幕,也是舞台的一部分,使得整个舞台层次分明,高低均称,有利于表现生活中的真实事件,宫殿、集市、村落、高山、河流、草原、道路、……生活中一切存在过的东西以及发生的事件都可以真实地在这个硕大的舞台上呈现,大场面,立体感,真实性成为《文成公主》的第一大特点。它的第二大特点是,独具藏族特色的歌舞表演,而这一点又是依托在大场面之上的。歌舞表演是舞台剧的基本要素。为什么其它的剧目没有达到《文成公主》的视觉效果?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文成公主》有一个超大型的且立体感、层次感分明的硕大无比的舞台。我们常看到一些好剧目喜欢称自己“场面壮观气势恢宏”,其实,真正能配上这八个字的只有《文成公主》。仅此一点,这一剧目的创意者就值得尊敬!在经济界,有一句叫“创新是灵魂”的说法,在企业界,又有一个“一招鲜吃遍天”的观点,意思是,只要有一个好点子、好技艺、好模式,就可以在残酷的商场上打开局面,赚到大钱。《文成公主》的极大成功,也证明了这一点。而创新的基本要素是,大胆,敢想敢干,不因循守旧,不墨守成规。这些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人们常说“精英”“人杰”这些词,在我看来,有智慧有创意敢突破的人就是“精英”,就是“人杰”,理应得到赞美!
2023年10月18日
昨天傍晚,辗转千里,终于抵达日思夜想的纳木措湖。这是我在最近八年时间里第四次来到被藏人称作圣湖的纳木措湖。每一次的时间和所到的位置都有所不同。第一次是初夏的中午,地点是在湖的南边。第二次是深秋,地点是在湖的西边。第三次是盛夏,地点在湖的东边。这一次是在扎西半岛,季节虽也是深秋,仅仅比第二次晚了一周,却因为冷空气来袭,有了初冬的感觉。就是这早来的冬让雪也提早下了,让我有幸看到湖对面那被皑皑白雪覆盖着的、连绵起伏的念青唐古拉山,和清澈的湖水,以及湖水上空的漫不经心飘忽着的云彩。和第一次看到的骄阳下明亮的湖水,第二次湖东边如火如荼的日出盛景,以及第三次渐近黄昏时的湖面夕照图相比,各有千秋,用“令人大饱眼福”这六个字来表达毫不为过。站在如诗如画的纳木措湖边,远眺如同白色巨龙的念青唐古拉雪山,我在想,人为什么会如此喜欢大自然?美,是第一个要素,而自然本身就是一个原因。所谓自然,就是日月山川的本来面目。由于人类工业化、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大自然的本来面目越来越难以见到,我们之所以不远数千里,花钱吃苦来到青藏高原一睹纳木措湖、唐古拉山的丰采,就是为了看到没有受到任何污染的、最原始最美丽最动人的景色。伟人毛泽东说过,无限风光在险峰。这句话本意是讲革命事业的,同样可以用在高原欣赏美景这件事上。
2023年10月19日
这次为期十天的青藏之旅到了第七天,也就是昨天的时候,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昨天早上,我们按计划九点整从当雄康玛温泉酒店出发。车子首先路过的是藏北大草原,蓝天下黄色的草原泛着金光,早起的牦牛有的在吃草,有的在晃悠,远处洁白的雪山清晰可见,景色自在怡人,浪漫多情。过了半个时辰,车子驰出草原,开始向那曲奔去。远处被白雪覆盖的念青唐古拉山山脉在我们眼前卖弄着不同的姿色,圣洁祥和而又不失大气磅礴,比前天傍晚在纳木措湖边看到的另一个角度的念青唐古拉雪山又是一个韵味,更加地楚楚动人。我深深地陶醉其中。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小时以后,过了那曲向沱沱河驰去的时候,风云突变,大雪从天而降,车子艰难地在风雪中穿行。我们的小车还好点,大货车担心轮胎打滑翻车,像蜗牛一样缓慢地挪动。很快,一辆辆爬行的货车将双向两车道的唯一的一条由青入藏的109国道堵塞起来。八公里路整整跑了三个小时,直到三点才到了安多县城。我们草草地在路边的小饭店吃过午饭,又向目的地格尔木奔去。前60公里行驰得十分顺利,再往前走,可怕的大堵车又开始了,前边不停地传来唐古拉山口有两辆货车翻了,已经堵了几十公里的消息。经常在青藏线跑车的司机告诉我们,下雪天青藏线堵起车来,几天几夜是常有的事,十月九号青藏线大堵车就冻死两个人。一听这话,我们夫妻俩吓坏了。几年前,我在电视新闻中看到过青藏线因雪天路滑堵车三、四天的报道,怎么也没料到,如此糟糕的事会让我们遇到。一周前淮安还是20多度,赴藏前料到青藏高原天冷,多带了些衣服,可抵挡茫茫雪原夜间零下20度的严寒远远不够,热水、热面也都准备得不足,面对如此可怕的局面,我心里有些发毛。幸亏司机小赵有经验,他给我们出了个让我们回拉萨,不去格尔木了的主意。照他分析,明后天如果还有大雪,三天功夫可能也走不出唐古拉山、五道梁、昆仑山。他让我们选择是硬着头皮往前走,还是放弃经可可西里奔格尔木的计划。我们夫妻俩商议了一下,都认为经那曲回拉萨是明智之举。小赵听了我俩的回答,又对我俩说,折返回头的方案也有风险,眼看天气渐晚,路上一结冰,照样会堵在路上到不了那曲。难题放在我俩面前,此刻,直觉告诉我,必须下赌注了!我毫不犹豫选择往回走,即便堵也是一夜的事,而不是两、三夜乃至四夜!小赵听了我的表态,二话没说,车子调转回头艰难地开着。有几次,被堵得动弹不得。我已经作好了在车上过夜的准备。谢天谢地,用了一个小时的时辰,终于从堵车的路段逃脱,到达离那曲最近的安多县城,找了一个有暖气的宾馆住了下来,暗自庆幸逃过一劫,没有遭受从没受过的严寒下在车上过夜的艰苦。我十分明白,这一次遇雪中途折返,没能完成从青藏线翻过四座大山、穿越生命的禁区可可西里的宿愿,今生可能很难再实现。但我并不遗憾。因为,知难而退并不就是一件坏事,一天路上所看到的青藏高原的雪景已经看醉了,再往前走,再看到的景色跟先前看到的差得不会太多。更重要的是,路上两次堵车的体验以及所见所闻够我感悟、总结很久。回家后,我打算,第一件事就写一篇名叫《青藏公路大堵车》的文章。
2023年10月20日
本以为,回到安多住一宿再驰回拉萨 ,最多在来时堵车的地方又堵一次,结果却又出乎我们的意料,那个地点一点儿也没堵,驰过易堵区,我如释重负,双手重重地拍了一巴掌。司机加大油门,飞快地向那曲方向驰去。离那曲大约还有四十公里,天空忽然暗下来,刚才还在晃悠的太阳不见了踪影。我以为上雾了,哪知道,车子刚向前驰了不到一公里,雪花便飘洒起来。司机被迫降下车速。这样的状况持续了没多久,雪花慢慢变大,天空更暗了,路面变得白花花一大片,迎面开来的大车车速慢得跟人步行差不多,有的干脆停下不走了。有一辆同方向的小车不慎翻倒在路边。33岁的司机小赵已经有十几年驾龄,跑青藏线也有六、七年,如此恶劣的天气他极少遇到过,凭着精力旺盛和胆大心细,他睁大双眼,小小翼翼地驾驶车辆慢慢地向前开着。幸亏路两边每隔几百米有几个红白相间的路柱,如果不是这些指路的标志,车子有可能开到沟下。即便如此,有几次,车子险些开出大路。大雪不管开车的人多么艰难,仿佛要把装在雪库里的雪一股脑全倒下来。我担心司机小赵精力不剂顶不住,打算让他停下来不走了,可一想到,停在路边前不巴村后不着店也不是个事。我们无法知道这雪什么时候能停,可继续往前走,万一翻倒在路沟,后果不堪设想。就在我左右为难的时候,小赵将车子停了下来,要我俩下车看看雪景,妻子不愿下车,我赶紧说,我要下车拍照。我愿意下车,一是为了看雪景,二也是为了小赵。我猜他肯定是太疲劳了,想下车放松一下。巧得很,我们下车的地方,右边有一个池塘,茫茫雪原中只有它是绿色的,我刚拿出手机准备拍照,一阵山风将冰冷的雪花吹过来,我满脸像是被刀子割似的,双眼本能地闭了起来。我以为,这仅是阵风,吹过就好了,哪知道,山风伴着大雪无情地扑向我和小赵。我不甘心就这么轻易地被冰雪击败,昂着头,睁大眼,极目向四周望去,这一望不要紧,眼前除了灰蒙蒙的大雪,耳边除了呼叫的山风,其它的什么也见不到,听不到。云不见了,山不见了,草原不见了,天地属于大雪,美白的大雪此时像恶魔一样要将我俩吞没;呼叫的山风好似怪兽的嚎叫,和雪魔遥相呼应,狂妄肆虐。瞬间,一阵恐惧将我击倒,再也没有心思欣赏雪景,狼狈地爬进车里。在雪域高原跑了六、七年车的小赵可能也没见过这阵势,逃也似地跑进车来,加了一下油门,车子重新启动,在一边银色的世界中慢吞吞地挪动着……大约又过了一刻钟,眼前的路清晰起来,雪好像也小了,天空有了亮色。越往前走,路上的积雪越少,小赵加大油门,将车子开得越来越快。不一会儿,雪停了,天放晴了,太阳公公不知何时露出笑脸,恶梦一般的暴风雪终于退却。到了中午时分,车子开到那曲城,我们在一个四川人开的小饭店吃了午饭,饭后没有休息,又向拉萨赶去。上高速的时候,因为冰雪没化,我们在109国道开了50公里,才上高速。在路上,我们又欣赏到那曲境内那美得无以言表的雪景。进了拉萨城,快要到机场的时候,机场高速公路两旁的雅鲁藏布江和两岸那独有的球形树冠柳树以及白色的沙滩,又为我们描绘出秋的图画,和上午的鹅毛大雪、下午的连绵的雪山形成鲜明对比,展示着不同的季节特点。此情此景,让我不由得想到,我真幸运,一天时间里能看到两种季节的景色,尽管吃了旅途劳顿之苦,经历了不少的担惊受怕,我毫无怨言,更不后悔。登上拉萨飞往成都的航班上,回想一天的奇特经历,我再一次想起世纪伟人毛泽东“无限风光在险峰”的著名诗句。
2023年10月21日
昨天经成都转机飞回淮安,结束为期十天的第四次西藏游。这次赴藏观光,时间最长,收获也最大,当然,风险也比前三次大。粗略盘点一下,共有如下三大收获:第一,有幸看到前三次不曾看到的那曲一带的藏北雪域风光。赴藏之前,我并没有料想能看到高原雪景,仅打算翻过念青唐古拉山、风火山、唐古拉山、昆仑山,穿越“死亡之海”可可西里,由拉萨到达青海的格尔木。不曾想,十月中旬藏北就下起了大雪。过了当雄往北,草原、高山、盆地、河流,全都被白色的大雪覆盖,拉萨至格尔木共1200公里距离,即便没有大雪来装点,仅凭它的开阔大气,原本就够迷人的,如今,变成一片雪的世界,更动人了。被大雪覆盖的一望无垠的草原和远处数不清的连绵起伏的雪山为展示着它的无穷魅力,特别是高山环绕的盆地被大雪覆盖后,和拥抱它们的高大巍峨的雪山连成一体,之辽阔、之壮观,天下无双。第二个收获是在从拉萨前往格尔木,准备穿越生命的禁区可可西里因遭遇大雪被迫原路返回的遭遇,以及其间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得,这一切即便花再多的金钱也难以买到。人们常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这句话的两层意思我以前只认可前半句,穿越青藏线的受挫让我认识到,如果把这样的经历也当成戏,确实如同我们的人生一样。疫情过后我的老侯食品这大半年的遭遇同这场雪变几无两样,并且,我和老侯食品今后的命运依然会同它相差无几。我相信,只要我心存善念,意志坚定,老侯食品和淮安侯氏企业一定会有一个灿烂美好的未来。第三,我的身体、良知、能力、聪慧在这场意外遭遇中得到了检验和比较完美的展示。近四年马拉松练下来,我的年龄从61周岁增长到65周岁,而我的身体素质却比55岁乃至45、35岁的人还要好。前三次赴藏,我在纳木措湖两次有高原反应,而这一次,在藏待的时间、路上行驰里程、超过5000米海拔次数,比前三次都要多,我几乎没有高原反应,一路精神抖擞,毫无倦态。游纳木措湖当天晚上,我竟然在海拔超过4800米的湖边小镇一个小饭店喝了二两自带的45度小郎酒(因没人敢喝镇上的饭店不卖白酒),饭后,又坐车跑了几十公里赶往宾馆,啥事没有。而我的良知的体现则是在对青藏线大客车司机的同情、赞美以及对雇用的司机小赵的大度大方上。至于关键时刻,面临有可能在青藏线待在车上过夜,挨冻受饿的折腾,我心态之好,决策之正确,都得到很好的展现。这些,可能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从青藏高原回来,经历了这场表面看是一场挫败,实质是锤炼的洗礼,我发现自己的眼界和格局又不一样了,考虑问题的着眼点已经从自己、企业扩展和延伸到民族以及子孙后代上了。在即将结束这段短文的时候,我不由想起我们淮安的乡贤、著名作家、我国西部唯一著名影视拍摄基地宁夏镇北堡西部影视城创办者张贤亮的一句名言“旅游长见识,行走即读书”,我觉得,还要加上一句“挫折炼真金,苦难铸英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