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收押第7天,大陆对“台独”改了用词,美国出面警告赖清德

文史达观 2024-09-14 16:41:08

9月11日,国台办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针对记者提及的“柯哲文事件”,中方发表了回应。

相关新闻显示,当时发言人陈斌华对外界回应道:

1、赖清德当局上台以来,一再操弄司法、行政等手段,公器私用,党同伐异,在岛内大肆制造“绿色恐怖”。

其活动的目的,无外乎就是追杀不支持民进党、不认同“台独”的各界人士,以谋求一人、一党之私利,并为其遂行“台独”排除障碍。

2、陈斌华强调,“台独”是历史逆流,是绝路,也是“祸害”,是破坏两岸统一的祸害。

“不管岛内局势如何变化,不管谁当权,都改变不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改变不了两岸关系的基本格局和发展方向,阻挡不了祖国终将统一的历史大势。”

在大陆的此次表态中,我们不难发现,大陆首次将“台独”明确称为“祸害”和“绝路”。

这一用词的变化不仅体现了大陆对赖清德当局所作所为的愤慨,也向岛内外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息:

即“台独”是绝不可能成功的,任何试图通过“台独”分裂国家的行为都将遭到坚决反对。

那么,“柯哲文事件”究竟是怎么回事?赖清德又做出了什么动作呢?

相关新闻显示,柯哲文事件的起因,源于一个所谓的“京华城容积率弊案”。

京华城是位于台北市八德路四段的一座购物中心,后因经营不善于2019年歇业,并计划改建为商办园区“京华广场”。

在改建过程中,京华城方面多次向台北市政府申请提高容积率,以增加建筑高度和体量,进而提升项目的市场价值。

而柯文哲被指与此案有关联。

2024年8月30日清晨,台湾廉政署人员对柯文哲的私人寓所进行了搜查,并展开了长达16小时的马拉松式问讯。

问讯过程中,柯文哲在回答关于木可公司、政治献金、可疑现金流等敏感问题时态度突然转变。

拒绝接受夜间侦讯,并一度起身欲离开,最终被检察官以“有羁押必要”为由先行逮捕。

8月31日凌晨,柯文哲被送至台北地检署,随后被申请羁押。

后来,台北地方法院在初次审理后裁定柯文哲“无保请回”,即无需交保即可回家候审。

但这一裁定随后被岛内高等法院撤销,并发回重审。

9月9日,台北地方法院在重新审理后决定对柯文哲实施四天羁押,禁止他与任何人会面。

要知道柯文哲,曾任台北市长,现为民众党主席。

此前他还以“直言不讳、清廉形象”著称,这一下子翻了车,闹出了这么大动静。由此,有不少人认为这更像是一场岛内政治生态波动。

在柯文哲案发生后的第七天,大陆通过国台办发出的声音。

虽在时间上显得“姗姗来迟”,却如同雷鸣般震撼人心,其背后的深意远超表面。

国台办的言辞之严厉,直指民进党当局利用司法工具进行政治打压的恶劣行径,将其操弄的“绿色恐怖”揭露得淋漓尽致。

这种直白的批评,不仅是对柯文哲个人遭遇的同情与关切,更是对台湾民主法治被侵蚀、人权被践踏现状的强烈不满。

其实早在7月份,岛内就有人预测赖清德会对付柯文哲。

同时,通过柯文哲被拘押的过程来看,此事件背后似乎充满了政治迫害的色彩。

回顾赖清德上台以来的所作所为,他主要做了两件事:1、到处宣扬"台独"主张;2、打击异己,制造"绿色恐怖"。

连前领导人蔡英文的心腹都不放过,可见赖清德的狠辣。赖清德的行为正在把台湾地区和台海局势搞得一团糟。

对于赖清德在岛内掀起的“政治风暴”,美国方面也开始感到不安。

据前台当局官员介文汲透露,美国方面已派代表与赖清德接触。

要求其停止政治打压,并警告称如果事态继续升级,美国在台协会将进行干预。

这一举动表明,美国对赖清德的“台独”行径并不完全信任,担心其会破坏自己在台海的战略利益。

要知道,此前美国一直以来的支持台湾,不过是口头支持罢了。

其所作所为,也不过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当事情一旦发生,或者其操控的事情出现不可控的迹象时,其也会第一时间进行打压。

其中,赖清德的行为便是其中之一。

美国所谓的支持台湾,不过是想破坏两岸关系而已。而如果涉及到影响了自己的利益,其第一时间就会进行遏制。

柯文哲被收押事件不仅是岛内政治生态变化的一个缩影,也是两岸关系复杂多变的一个体现。

大陆在此次事件中的表态不仅表明了对“台独”势力的强烈反对,也向岛内外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息:

即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台独”是绝不可能成功的。

赖清德可能希望通过此举使岛内全面绿化,以便推行其台独政策。

然而,正如陈斌华所言,统一是大势所趋,是正道,无论岛内如何变化,这一事实都无法改变。

读者们,关于“大陆对柯文哲事件的回应”,大家怎么看?如果喜欢本文章,请分享收藏哦~

0 阅读:50
文史达观

文史达观

专注国学诗词,解读诸类文化。文史作者,传播文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