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以往不同的是,当下中东的局势出现了极大的变化。加沙地区的“哈马斯”也好,黎巴嫩的真主党也罢,都遭受了以色列发动的毁灭性打击。在此种情形下,以色列开展了“驻军”行动,企图在黎巴嫩等地方构建由以色列军方掌控的区域,于是便出现了以色列推迟撤军这一情况。
据参考消息网报道,以色列政府宣称,鉴于黎巴嫩南部地区的动荡局势,以色列决定推迟撤军,将在当地额外停留60天。针对这一情况,黎巴嫩军方作出回应,其表示以色列的借口毫无依据,以色列根本就不想撤回自己的军队,于是黎巴嫩决定有所行动,在南部地区重新进行部署。显然,黎巴嫩方面有驱逐以色列士兵的想法,不过这一想法很难达成。于以色列而言,真主党借助在黎巴嫩南部的据点,常常针对以色列境内的目标开展火箭弹袭击之类的军事行动。以色列驻军的目的在于近距离监测真主党动态,预先觉察其军事筹备与调动状况,减小遭受突然攻击的可能性,护卫以色列北部边境区域居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举例来讲,借助在驻军地区部署先进的情报监测设备和军事瞭望哨,即时掌控真主党武装的活动情形。
此外,战略纵深也能够得到保障。黎巴嫩南部与以色列边境相邻,以色列若控制该地区,其战略纵深便会增加。在冲突爆发时,以色列军队在该地就会拥有更多的缓冲范围来进行军事部署与防御,防止敌方径直迅速地攻入以色列本土的核心地带,进而为后续的军事行动获取时间与空间上的有利条件。与此同时,还能够稳固地区影响力。以色列企图借在黎巴嫩南部驻军之机,在黎巴嫩的国内政治以及地区事务里施加影响力。驻军这一行为能够被视作一种政治信号,它向黎巴嫩及其周边国家昭示以色列在该地区的主导权,从而影响黎巴嫩的政治决策方向,避免黎巴嫩产生对以色列不利的政治倾向。
伊朗属于以色列于中东区域的重要敌手中的一员,黎巴嫩真主党是受到伊朗支持的。以色列在黎巴嫩南部屯兵,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抑制伊朗借助真主党在这一地区扩张影响力,从而削减伊朗在中东构建的反以色列势力体系,以保障自身在该地区地缘政治布局中的优势地位。此外,还可对关键通道与地形加以掌控。在黎巴嫩南部地区,存在着若干在军事行动里具有关键意义的交通要道、山口以及高地等战略要点。以色列驻军有能力控制这些要害之处,从而有利于在战争时期进行兵力调配、物资运送以及开展军事打击行动。举例来讲,占据有利地形能够以高临下的态势监视和封锁敌方的行动路线,提升自身军事行动的机动性与主动性。
另外,以色列的驻军为其情报机构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情报搜集条件。借助与当地民众进行接触、构建情报网络等手段,收集黎巴嫩南部及其周边区域的情报资讯。与此同时,这些驻军也有利于以色列特种部队实施秘密行动,像是对真主党关键目标展开侦察、破坏或者抓捕等行动,进而削减对方的军事力量。以色列国内有一些政治势力和民众团体属于强硬派,他们倡导对周边敌对势力持强硬的立场。在黎巴嫩南部驻军这一举措能够契合这些势力的期望,从而助力执政者获取国内强硬派的支持,稳固自身在国内政治格局中的地位,以便在诸如选举之类的政治活动中收获更多的政治资本。
最终,当以色列在国内遭遇社会矛盾之类的状况时,在黎巴嫩南部驻兵并展现强硬态度,便能使民众的关注点从国内事务转移至外部安全事宜。借由强调外部的威胁,政府能够激起民众的民族主义情感,汇聚国内的一致意见,减轻国内矛盾的压力,确保政权的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