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姓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血缘纽带,《百家姓》宋朝时成书,先后收录了504个中华姓氏,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本系列文章将按照《百家姓》原文顺序逐讲解姓氏文化。
姓氏由来:卜,Bǔ,多起源、多汉族姓氏,主要以先祖官职称谓为氏。古代大凡出猎、征战、风雨、年成、祭祀、婚丧、疾灾待事,都想预知吉凶,便采用卜甲和卜骨的形式来进行占卜。卜甲多用龟的腹甲或背甲,卜骨多用牛、羊、猪的肩胛骨。先把甲或骨钻上眼,然后再用火烧,从甲或骨上裂开的纹路来看是吉或是凶。占卜后人以职官、职业、技艺为氏,称卜氏,“氏于事者”,皆指古代从事的职业为姓氏。
占卜时一般用龟甲
源于姒姓,夏朝建立后,夏启(姒启,也称夏启、帝启、夏后启、夏王启,今河南禹州人,大禹之子,改禅让制为世袭制,共天下变为家天下,夏朝的第2位国君)的属下中有巫师,掌管卜筮(shì,占问吉凶的两种方法)。夏启长子太康继承帝王,五子武观封于莘(今陕西合阳,《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处),建立有莘国,后叛乱。武观曾任职占卜,其后代有以官名为姓氏者,为最早的姒姓卜氏。
源于姬姓,以官职称谓为氏。周文王姬昌(姓姬,名昌,商时为西伯,又称伯昌,今陕西岐山人,季历之子,周朝奠基者)第十四子叔绣(滕文公,初封在错,以邑为氏,称错叔绣,西周建立后武王将其移封滕,建立滕国,滕姓始祖)曾任占卜之官,其后代有以先祖官职、国名为姓氏者,为姬姓卜氏、滕氏。
滕文公错叔绣,曾任占卜
另有源于官位太卜、卜人、巫师等卜筮官后裔以官职为氏;匈奴鲜卑族、布朗族、蒙古族、回族、满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锡伯族、土家族等其他少数民族在民族融合汉化过程中改姓为卜氏等。
得姓始祖:卜偃(春秋晋国大夫,又名高偃、郭偃)等占卜官
发源地:多地
迁徙路线:
先秦时期,春秋鲁国有大夫卜齿奇,晋国有大夫卜偃、卜招父,战国有纵横家卜皮,卜氏族人已分布于鲁国、秦国、晋国、楚国等多地。
西汉时期,今河南洛阳人卜式,东汉东郡今河南濮阳人卜己,少数民族起义领袖卜阳,为桂阳今湖南彬州人,表明除中原地区外,两湖之地已有卜氏族人入迁。汉初以牧羊起家的名臣卜式,今河南洛阳人,以牧羊为喻,说过一句有关治理国家的千古名言:“治民亦犹如是也,恶者辄去,毋令毁群。”(大意为:不只是牧羊,治民也是一样。按时起居,坏的立即除去,不让其败坏整个群体。)
魏晋、南北朝时期,卜氏族人在今山西离石、湖南溆浦、河南洛阳形成大的郡望,且已有卜氏族人定居今江苏、浙江等江南之地。
隋唐时期,卜氏族人除继续繁衍于上述地区外,已有卜氏族人定居于大西北,如唐朝学者卜天寿为西州高昌(今新疆吐鲁番)人。
两宋时期,今四川、江西、安徽等地均有卜氏族人定居。
宋末元初,有福建宁化石壁村之卜氏族人徙居广东。
明朝初期,山西卜氏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今陕西、河南、宁夏、北京、天津等地。
清朝以后,山西等地之卜氏族人因谋生之故,迁于蒙古,对于山西人来讲,称为走西口。此际,南方卜氏族人已经在今华南、西南等地散居开来。
姓氏郡望:卜姓主要郡望为西河郡(今山西离石)、武陵郡(今湖南溆浦)、河南郡(今河南洛阳),除以望立堂外,还有忠烈堂、西河堂、中兴堂等。
历史名人:春秋时期思想家卜商(姒姓,卜氏,名商,字子夏,今河南温县人,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弟子,“孔门七十二贤”、“孔门十哲”之一,尊称“卜子”),明清名医卜惠、卜允照、卜道英、卜善瑞,当代作家卜少夫(原名宝源,笔名邵芙、庞舞阳,江苏镇江人,新闻界人士、政论家,创办《新闻天地》,出版《经过阵痛》 、《无名氏生死下落》 、《人在江湖》等书籍),艺人卜学亮、卜邦贻、卜震宇,DOTA前著名职业选手、世界冠军卜严骏等。
孔门高徒:卜子夏
祠堂:
山西省昔阳县乐平镇河东村卜氏宗祠,始建时间已不可考,现存建筑为清朝道光年间重建,占地约一亩,朱红色大门,该支卜氏始祖为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卜永庆,宗祠中还供奉了卜氏先贤子夏(孔门弟子卜商)。
山西昔阳河东村卜氏宗祠
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的阳村乡东辛封村卜子夏墓祠,始建于汉朝,历朝历代多次重建,现仅存正殿三间及部分碑刻,占地面积2000平米,卜商,字子夏,为孔门十哲之一,孔子死后子夏到河西(今辛封村)讲学,使河西成为儒学教育中心,死后葬在西河,卜子夏任春秋鲁国太宰,唐朝开元年间被追封为魏侯,北宋时期封为河东公,南宋又改封为魏国公。卜子夏墓祠为河津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西河津东辛封村卜子夏墓祠旧照
山西河津东辛封村卜子夏墓祠
家训家规:
《卜氏家范六则》(山东微山):
凡立家之道贵恪守,以为后世法况。我先贤祖,笃信谨守,节纪敦伦,尤宜世守而无违乎兹:
遵遗范,敬立条议数则以作历世家法,不惟使明达者知所慕,而亦使愚昧者所有惩庶敦本。睦族安份守己,以无忝祖德,焉是所望于遵而行之者。
睦宗族:既系宗族,皆出一本。必根本深固而后枝叶茂盛,苟自伤其根本,枝叶焉能茂盛?总宜见尊长则恭敬之,遇老幼贫疾则磷恤之,相亲相爱方不至瓜份瓦解。
教子弟:士农工商各有所就,若我卜氏既系贤裔,当务诗书。近乃温饱之家,重资财贫寒之子,无赖籍将,何以接交学之脉?敬告族人,无论家计之丰啬,子弟之贤愚,总要从师读书,一旦通煦,便可光前裕后。
存忠厚:黄河之水,一泻千里,穷谷之木,争羡十圉。根本固,而发源深也。吾族自始祖笃信谨守,以培元气,至今尚蒙其休,总要以诚心上念祖德。事事笃谨无,或刻薄承先,即所以后也合。族当共勉之。
务本业:持家之道,莫要于勤俭。吾族宜痛戒博酒,无尚浮华,或农或商,各安生理自勉冻余庆矣。
息争讼:大易以讼,终为凶戒。大凡也若本家中偶有口角,小嫌尺地寸土之不均,当据情告禀族长,族正孰是孰非,自有公论。排解尙不先行告禀,造成讼端,族长、族正公出首之,以为自相鱼肉之戒。
戒戏谑:戏字从戈,谑字从虐,象形之中深寓惩戒之义。示人知所敬也,于他人尚有所不可,而况一本同源者乎!且始以言语放荡之微,而祸每流于不可解。我族人当于尊卑长幼之间,恭而有礼于群居共处之地,谦而弥光,自不至贻笑于亲友。
现分布:卜姓在全国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江苏、山东、安徽,其次分布于浙江、广西、广东、内蒙古、河南、陕西、湖南、河北、吉林、辽宁等地,其中江苏分布最多。
总人口:卜姓约51万人,全国排名第210,在百家姓中位列第92。
卜姓源于姒姓、姬姓,主要以先祖职业、官名为氏。卜氏源起繁复,因医卜同源,有“不为良相,便为医卜”说法,故卜氏族人从事医、易(算卦)者众多。春秋晋国首席大夫卜偃,又名郭偃,他改革经济、分配体制,强调“尚贤”的用人制度,主张君主应收取赋税,而不用保留土地,称“郭偃之法”,与管仲齐名,同时任首席占卜,多次成功预测重大历史事件)。先贤卜子夏为孔门高徒,他的“四海之内皆兄弟”被人们所熟知,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便出自卜子夏之言。
创作不易,喜欢本文章请点赞收藏,欢迎评论转发,关注作者更快获得推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