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能吸附全省资源,连五粮液都慢慢搬成都,苏州没法比,但强省会虹吸基本也稳定了,成都经济上要超苏州今后机会不大,倒是杭州值得注意。
财政收入
杭州的税收收入在2021年就已经超过了苏州。2020年,杭州税收收入3669亿,苏州3675亿。2021年,杭州税收收入4409亿,苏州4036亿。
需要说明的是,在江苏省税务局官网首页,虽把苏州工业园区和张家港保税区单列,与其他13个地级以上城市一同出现。
但我问过江苏省税局这个单列的情况,是否把这俩的数据包含进了苏州“税收收入”总额?江苏省税局的工作人员回复我说“包含”。
当然,杭州的数据包含省直部分,苏州啥也没有,其实苏州可以了,净上交国家部分全国排前六。
另外,还有几个财税的问题是需要澄清的。第一个,关于地方财政收入,显然不仅仅是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财政部对财政收入有官方定义,包含所谓的“四本账”,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
与财政部定义的四本账相对应,“地方财政”也是四本账,也包含上述4部分收入。民间(常见于贴吧、微博、小红书)直接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地方财政收入,不正确。
第二个,计划单列市也是需要向所在省份上解收入的,民间(常见于贴吧、微博、抖音评论区)认为的计划单列市一分钱不上交所在省份的观点是错误的。
只不过5个计划单列市各自上解的计算方法不一样。按照《财贸经济》2018年第12期的汇总,5个计划单列市采取的上解方式其实大致相同。
但是近年来各计划单列市和所在省可能有了新的协议,导致数据出现了变化,比如宁波市实际上解收入比《财贸经济》2018年的汇总数据要多(但这个上解比例依然小于普通地级市和县级市)。
财政收入
第三个,所谓的“二级财政”和“三级财政”这种民间称呼(常见于贴吧)不被官方认可,我国的地级市、县级市不存在所谓“二级财政”,就连计划单列市都需要向所在省上解收入。
粤开证券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的财税研报总结过各省的分税体制。由于广东等23个省采取的是“省市分税分成制”,而浙江省等8个省采取的是“基数加增量分成制度(包括总额分成)”。
所以,广东省各市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浙江省各市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两个数据压根就无法同口径对比。
即使要对比,也应该在扣除浙江省各市预算支出总额里面上解部分之后才能对比。江苏省的财税体制与浙江属于一类,也不能与广东的城市同口径对比。
关于市县财政隶属。中国不同的省份采取不同的分税体制,江苏省目前采取财政省管县体制,地级市不参与代管县级市的财政分成。
根据中泰证券固定收益组研报统计,目前山东、江苏、浙江、陕西、河北、湖北、湖南、福建、江西、广东、四川、贵州、云南、陕西、宁夏、河南采取这种模式。
江苏的县、市之间财政不分成,这就可以解释很多昆虞张太网民长久以来的困惑或者“愤怒”。
看了广东和江苏浙江才知,根本没“二级财政”和“三级财政”一说!不过话说回来,我们的财税体系实在是过于复杂和多变。
一方面体现在不同的省采取不同的体制,即使是采取同一个财税体制的省份,可能不同的省份在某一个分项上面处理手段也不一样。
另一方面体现在同一个省内部也经常变,比如辽宁省以前也搞过财政省管县,但是2011年之后又变成了财政市管县。
再比如之前的宁波市上解浙江省的税收计算方法,2018年和2022年短短几年就发生了变化。
但是有一点我可以肯定,贴吧某些制表达人的数据口径都不一致,连稍微正经点的学术门槛或官方门槛都没摸到,压根没法看。
财政收入
以上观点你有异议吗?
又洗
说了这么多都不清楚要说明什么。
你广东多牛逼啊,全中国都靠你来养活。
小编算一算各省各市的人均财政吧,广东的几个市要倒数了。
那请问国家为何要分二级和三级财政?[笑着哭][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