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营商环境是企业定心丸

经济日报 2024-12-21 07:01:00

一份报告替代一摞证明,解决企业开具证明难、繁、久问题;一次“法治体检”“法治吹哨”,帮助企业避免潜在的法律纠纷;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张清单全面整改,执法效率高了,企业负担少了……近段时间,全国多地积极推出营商环境优化举措,护航企业在法治环境下发展。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发展之基、活力之源,犹如阳光、土壤和空气,是经营主体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不可或缺的要素。企业活力强不强、潜力大不大,要看营商环境好不好;营商环境好不好,关键要看法治化程度高不高。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当前,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破除制约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障碍,都离不开公平、开放、透明的法治化营商环境。通过法律制度规范和引导,能够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平等监管,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可以说,良好的法治环境是企业长远发展最好的“定心丸”。

近年来,我国营商环境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外商投资法、海南自由贸易港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法律法规陆续出台,为各类经营主体投资兴业创造了良好条件。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和强化政商关系建设等一系列政策举措的实施,促进了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

也要看到,营商环境改革涉及多部门与多领域,高水平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统筹协调机制,避免政出多门及政策合成谬误难题。要注重把制度政策间的层次关系理清,把制度传导和协同效应的堵点理清,加强各项制度间的统筹衔接,进一步完善法治化营商环境相关指标,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更好地保障要素获取公平性,降低企业要素成本。近期,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接下来,有必要以草案为指导,保障民营中小企业依法平等使用各类生产要素和公共服务资源。比如浙江省推出“3个70%”的要素保障机制,确保产业基金、新增用地、新增能耗支持民间投资项目的比重都在70%以上,引导各类要素向民营中小企业倾斜。

良法还需善治。优化行政执法机制,消除碎片化行政执法给企业带来的负担,提升法律服务质量。严格依据法定权限及程序开展行政执法,严禁乱作为、不作为、慢作为。建立健全严格的执法监督机制,实现对失信者“严查严管”、对守法者“无事不扰”。

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有赖于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建立数字化平台,利用平台开展企业信息登记核销及一站式法律服务。推行“订单式”普法,根据企业具体需求,普及企业急需的最新法律法规政策知识,提升普法精准度、深化普法宣传。

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扭住不放、久久为功,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以法治引领和护航营商环境之优,促经济之稳、发展之进,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刘 冰 黄心怡)

0 阅读: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