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史上最严电池标准,众车企选择噤声,吉利除外

赛博坦利刃car 2025-04-18 16:04:42

一边吹智能上天,一边对安全闭嘴,这是车企该拿的剧本吗?

号称“史上最严”的电池安全新国标发布,按理说是给消费者的定心丸,结果呢?

大部分车企选择了噤声,提都不敢提。

尤其是这救命的标准,居然给了15个月的缓冲期,也算是给足了情面!

但就在有人为此而沾沾自喜的时候,吉利第一个站了出来,响应这一标准。

吉利一把扯下这块“你懂我懂大家懂”的行业遮羞布,按在地上疯狂摩擦:

“不好意思,这标准我们去年就达到了,很多地方还超标了。”

“哦对了,那个贼难的底部碰撞测试,就是我们提议加进去的。”

凭啥是吉利?为啥就他们敢在电池安全上不停地“加码”?

答案很简单:人家是真刀真枪练出来的,而且是按“地狱模式”练的。

新国标要求热扩散测试达到“不起火不爆炸”,这在吉利内部早已是基操。

别人拿个电池穿刺当宝贝宣传,在吉利CEO淦家阅眼里这不过是入门级。

吉利搞得搞全场景极限测试,100多项,比国标多出一大截,还得满足全球近90个国家的要求。

什么海水泡、高空摔、加时火烧……怎么变态怎么来。

那个他们主导的底部碰撞测试,更是直击电动车最怕的软肋。

这不是瞎搞,是技术和投入堆出来的。

从材料到结构,再到上万次AI模拟碰撞,一套流程下来,才敢说“安全”。

所以,为啥提安全的总是吉利?

因为“安全第一”刻在他们DNA里了。

李书福说过,安全是第一优先级,不妥协。

前不久,淦家阅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十几分钟内提了30次“安全”,直言“没安全托底的智能就是空中楼阁”。

当别家还在把安全当口号喊时,吉利已经把它做成了肌肉记忆。

说白了,安全这事,吹牛没用,得靠实干和偏执。

吉利这次当“出头鸟”,挺好。

希望其他还在寄希望于“缓冲”的企业赶紧醒醒,别让消费者的命,真成了你们清库存的代价。

毕竟,安全才是让你能看到明天的最后一道防线。

0 阅读:0
赛博坦利刃car

赛博坦利刃car

新鲜看车,看新鲜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