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晚夏播和秋播的鲜食玉米正陆续进入开花抽穗期和籽粒灌浆期。开花抽穗期和籽粒灌浆期是决定鲜食玉米是否高产优质的关键时期之一。
在该时期内,玉米不但容易遭受多种病虫的危害,还容易遭受多种自然灾害的影响,导致减产和品质低下。因此,需要重视该时期的田间管理。
1、肥料施用
玉米抽穗后,大多数地块中所施基肥已基本耗尽。为了保障籽粒充分灌浆,需要供应速效氮肥,防止玉米早衰,提高千粒重。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及生育期用肥情况,每亩可追施尿素3~5公斤。除了保证氮肥、磷肥、钾肥的充足供应外,还应适当补充微量元素,以达到提质增产的目的。例如,硼能促进光合作用产物向种子运输,增加千粒重。
2、水分灌溉
玉米开花抽穗和籽粒灌浆期的外界温度往往较高,玉米体内的水分蒸发快,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在高温干旱条件下,可能影响受精结实,导致结籽数减少。此外,土壤水分不足也会影响籽粒灌浆,造成籽粒干瘪,果穗秃尖严重,千粒重下降,最终造成减产。因此,在该段时期内,一旦出现干旱,要及时浇水。
3、去雄
隔两株去一株或隔两行去一行的雄花,可使异花授粉率提高而增产约5%~10%,是提高产量的一项重要措施。去雄应在天花抽出约1/3~1/2时将其抽拔掉扔于田外。
一般隔株去雄较隔行去雄效果好,因隔株去雄使去雄株的前后左右均为未去雄株,增加授粉机会,但田边地头的植株最好不要去雄,以免影响授粉。待玉米雄花花粉散完后,可将雄花从茎秆去除,扔于田外,减少资源争夺。
4、及时防治病虫害
鲜食玉米因营养价值高容易发生病虫害。但考虑到果穗鲜食的安全性,禁止使用有机合成的化学杀虫剂和杀菌剂。因此,对鲜食玉米开花抽穗和籽粒灌浆期内的玉米病虫害,应采取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
可采用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防治玉米叶斑病,采用苏云金杆菌防治玉米螟、斜纹夜蛾等虫害,采用杀虫灯、可降解色板、性诱剂等防治蚜虫、粘虫、草地贪夜蛾等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