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华战争时期日本陆军军衔详解(1938-1943)

海绵宝宝谈人物 2023-09-29 23:30:09

九八式和三式样

九八式

1938年(日本皇纪2598年)颁布了昭和13年勅令第392号陆军服制改正,对昭五式军服进行大规模修改,定为九八式军服。

九八式军服将军服上的立领改为了折叠领,领子上有两个挂钩,可以闭合衣领。

原先的肩章军衔改为领章军衔。兵种色领章改为了有胸的山形兵种色标志。

随着立领改为了折叠领,日本陆军军服的外观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不少老兵甚至军官,都喜欢穿旧款军服,而且旧款军服的面料更好,所以老款立领和新款折叠领允许同时穿着,一直持续到二战结束。

九八式的领章军衔延续了四五式肩章军衔样式。军官和准尉的领章为平行四边形,军士和士兵的领章为长方形,尺寸为宽18毫米,长40毫米。除了法务军官和士兵底色为白色外,其他兵种的领章底色都为红色。

兵种色为佩戴在有胸的山形兵科胸章,长39毫米,宽5毫米。军士和士兵的胸章还多出3毫米的底布。兵种色延续了四五式,1940年增加了技术部黄色,1942年增加了法务部白色。

为了方便佩戴头盔,九八式配发了略帽作为野战帽使用,而大檐帽保留为仪式、外出、工作和演习中使用。1938年6月1日配发了帽垂布,作为夏季防晒之用。

有点略帽和帽垂布内容请参考此文章:

三式

1943年(昭和18年)昭和18年勅令第774号陆军服制中改正对九八式军服进行小修改,目的是为了适应日渐紧张的战争局势,最后定名为三式军服。

三式军服对九八式只是小改动,外观基本无变化,但因为处于战争中后期,所以军服质量大幅度下降。

大佐三式军服

三式军服最大的改动是领章。因为之前九八式领章尺寸较小,识别起来不方便,所以三式增大了军官领章尺寸。将官军官和准尉领章统一长45毫米,将官宽30毫米,校官宽25毫米,尉官和准尉宽20毫米,军士领章长40毫米宽20毫米,士兵领章长40毫米宽18毫米。领章上星星尺寸也有所增加。

九八式领章上的五星标志是对称排列,所以每次晋升都需要更换一副领章。为了节约材料,三式领章修改了五星排列方式,一星在领章最内侧,每次晋升一级是需要在旁边增加一颗星就可以。

三式军服取消了有胸的山形兵科胸章。各兵科(炮兵科,骑兵科和炮兵科等)无兵种色标志识别,各部门(经理部,卫生部和技术部等)在领章下端增加一条兵种色识别线。

军医少尉

除了领章士兵外,准尉以上军官在冬装,夏装和防暑衣上增加了袖章军衔标志,使用条纹和五星代表军衔高低。

整个抗战时期,日本陆军发行了三款军服,但发行新款军服时,老款军服的库存还在发放,所以三款军服都一直用到了战争结束。因为军官制服是自购的,所以有的军官在陆军使用领章军衔时还在使用四五式的肩章,所以日本陆军的军服并没有完全统一。

备注:以下军衔详解已经在上文

以下军衔图从上到下为九八式领章,三式领章和三式袖章。

元帅级

大元帅:大元帅军衔正式设立于1889年9月30日,是日本天皇作为陆海军总司令的专属军衔,昭和天皇在1925到1945年间担任大元帅。

日本最大的战犯昭和天皇

将官级

元帅陆军大将:元帅正式名是元帅陆军大将,是日本陆军荣誉头衔,主要授予功勋卓越的陆军大将。元帅的军衔标志还是大将,但会授予元帅徽章和元帅刀。元帅陆军大将是天皇的最高军事顾问,主要担任总军司令官。战争结束时陆军有四位元帅陆军大将,梨本宮守正王为军事参议官(军事参议官是军事参议院成员,军事参议院是日本军队中回复天皇重要军务咨询的国家机关,由元帅,陆海军大臣,参谋总长等人组成)。杉山元为第1总军司令官,畑 俊六为第2总军司令官,寺内寿一为南方总军司令官。

甲级战犯杉山元

大将:陆军大将是日本陆军中实际晋升的最高军衔。陆军大将主要担任参谋总长,军令部总长,陆军大臣,总军司令官(集团军群)和方面军司令官(集团军)。

总军:是战时日本陆军组建的最大单位的编制,负责一个战区。到二战世界日本共有六个总军,分别是:中国派遣军负责在中国战场;南面军负责南太平洋和东南亚战场;关东军负责中国东北地区(满洲);第1总军负责日本本土东部;第2总军:负责日本本土西部;航空总军:负责日本本土陆军航空兵部队。

方面军:是战时日本陆军组建的第二级单位的编制。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8月31日中国驻屯军改编为第1军,在华北西部组建第2军,两个军由华北方面军统辖,这是中国战场第一个方面军。11月7日组建华中方面军,1938年2月14日改名为华中派遣军。1940年2月9 日组建华南方面军,1941年6月28日被改编为第23军。1939年9月12日组建中国派遣军,统辖华中方面军和华中派遣军。到战争结束,日本陆军一共组建了17个方面军。

甲级战犯畑俊六

中将:陆军中将主要担任军司令官,师团长,参谋次长,军令部次长和次官职务。

军:由2个及以上的师团组成。在抗战开始之前,日本陆军共有四个军:朝鲜军,关东军,台湾军和中国驻屯军。

师团:1888年5月12日取消了原先的军事单位镇台,改编为师团,第一批共有6个师团。师团是日本和平时期的最大军事单位,当师团调往日本本土之外,会在本地新设一个留守师团。师团长的军衔为陆军中将,师团长直属于日本天皇,所以师团长的地位很高,高于陆军次官和参谋次长,低于陆军大臣和参谋总长。战争结束前,为了培养新将领,开始用陆军少将担任师团长。战争初期一个步兵师团下辖4个联队,战争中后期改为了3个联队。

一个标准的4联队师团满编大概为25000到28500人,一个标准的3联队师团满编大概为15000到17000人。

少将:少将主要担任旅团长,军参谋长,陆军省局长和参谋本部部长。二战末期为了提拔年轻将领,一些少将甚至可以担任师团长。

日本陆军旅团分为师内旅和独立混成旅团。

最早旅团是临时组建派往战区,是师下一级军事单位,主要以步兵旅团为主。和师团所不同的是旅团没有参谋长职务,由副官负责旅团司令部和辅佐旅团长。1个步兵师团通常有两个旅团,1个步兵旅团下辖2个联队。

独立混成旅团也被称为小型师团。第一个是1934年关东军组建的第1独立混成旅团,是各兵种组成的机械化部队。1938年后组建了以步兵为主的独立混成旅团,主要用于维护占领区治安。这个阶段的独立混成旅团下辖3到8个独立大队。在中国战场上有24个独立混成旅团后来扩编为师团。

校官级

大佐:大佐主要担任联队长,师团参谋长和参谋本部课长等职务。

联队相当于团编制。在明治军事单位还是镇台时就有联队,第一个组建的是1874年1月近卫步兵联队。之后各镇台开始组建步兵联队。联队由其管辖区域(联队区)的兵员组成,所以被称为乡土联队。近卫师团驻扎在东京,负责守卫日本天皇,所以下属联队兵员来自于全国各地。日本陆军的联队通常由3到4个大队组成,一些其他兵种比如骑兵联队下辖为直属中队。

步兵和骑兵联队在创立时会被天皇授予联队旗,而其他兵种联队没有联队旗,使用的是旭日旗。

1890年11月1日(明治23年)制定的陆军定员令中规定和平时期一个步兵联队由3个大队12个中队组成。其中军官70人,准尉和军士145人,士兵1440人,各部门66人,总计1721人和14匹军马。

战时一个标准的步兵联队有约3843人。

中佐:陆军中佐主要担任大队长,参谋本部班长等职务。

大队相当于营编制。一个步兵大队为大队长1人,大队本部约120人,4个中队776人,机关枪中队140人,步兵炮小队56人,总计约1093人。

少佐:少佐主要担任大队长和副联队长等职务。

尉官级

大尉:大尉主要担任中队长职务。

中队相当于连编制。一个标准的步兵中队由中队本部和3个小队组成,总共有181人。

中尉:中尉主要担任中队长和小队长职务。

小队相当于排编制。一个步兵小队由3个步枪轻机枪分队和1个掷弹筒分队组成,总共约54人。

少尉:少尉主要担任小队长职务

准尉:准尉主要担任司务长/连级军士长职务,主管中队的人事工作。

日本特攻教官遊佐卯之助

军士级

曹长:曹长可以担任司务长,队附等管理职务,也可以担任小队副的指挥职务。

军曹:军曹在战时担任分队长。

分队相当于班编制。一个分队有13人,包括分队长1人,机枪手4人,步枪手4人,配轻机枪一挺、4把手枪,8把步枪。

伍长:伍长主要担任分队长职务。还可以担任大队秘书,司号长,队附,炮兵瞄准手和弹药车长等职务。

士兵级

兵长

上等兵

一等兵

二等兵

全文完

3 阅读:3849

海绵宝宝谈人物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