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蚩尤大战的应龙是人还是神?是黄帝的儿子!畜水是为了收过路费

韬滔谈易 2024-07-27 19:30:06

在与蚩尤的战斗中,应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在众多的传说中,应龙充满了神奇的色彩,他到底是人还是神呢?只有了解他的真实身份,才能真正了解上古历史。

首先是应龙的身份问题。

人们在看到应龙时,很容易联想起传说中的龙。在神话传说中,龙的头很像马,头上长着鹿一样的角,龙有着像蛇一样长长的身体,身上长满了坚硬无比的鳞片,而且还有像鹰一样的爪子。试问这样怪异的动物有谁见过?

龙的形状不仅怪异,而且威力巨大无比,不仅可以翻江倒海、行云布雨,而且千变万化,神出鬼没。这样怪异的东西是否真实存在呢?

相信很多人都认为,龙只是一种传说,并非真实存在。然而在《山海经》中,龙却是上古人物的坐骑,在《海外东经》中,东方句芒,鸟身人面,乘两龙;在《海外南经》中,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在《海外西经》的记载中,夏后启在大乐之野乘两龙舞九代;在《海内北经》中,冰夷也是乘两龙。

这么多上古人物都能乘龙,而且都是乘两龙,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易经》就给出了答案。对于龙的认识,我们仅仅是了解神话传说中的龙,而在经史的记载中(比如《易经》和《山海经》),龙是我们熟悉的动物马,《易·说卦传》但有这样的讲述:“震为雷、为龙、为玄黄、为敷、为大涂、为长子、为决躁、为苍筤竹、为萑苇。其于马也,为善鸣、为馵足,为的颡。其于稼也,为反生。其究为健,为蕃鲜。”

大家在看以上这段文字时,请特别注意:“其于马也。”这里就十分明确地指出,《易经》八卦的震既代表龙,也代表马,这就是说龙就是马。

不过,如果对八卦有所了解就知道,乾才是代表马,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那就认真看《易·说卦传》的具体解释:“其于马也,为善鸣、为馵足,为的颡。”这就是说,属于龙这种马特别善鸣,而且膝盖以上是白色的,大概意思是这样的马特别擅长奔跑,还有,它额头也是白色的。

大家看明白了没有?按照这样的解释,乾所代表的马是指普通的马,而属于龙的马却是世间罕见的良马,象句芒、祝融、夏后启以及冰夷所乘的龙便是世间罕见的良马。

既然龙代表良马,那么应龙就是良马吗?

当然不是,黄帝不可能让一匹良马却攻打冀州之野。大家如果对《易经》的八卦稍有了解都知道,八卦的震不仅仅是代表龙和马,还有多种含义,还是请看《易·说卦传》相关的讲述:“震为雷,为龙,为玄黄,为大涂,为长子……”

从以上这些信息中可以得知,八卦的震为雷,用来指代动物时就是龙,也就是烈马,而用来指代家族中某个成员时,就是家族中的长子。黄帝令应龙攻打冀州的郊野,那么应龙就理应是他的长子。黄帝让自己的长子去讨伐蚩尤,这很正常吧?

应龙在冀州作战时表现得特别出色,而冀州的共工之台又是商品交易中心,汇聚来自天下各地的商客,这些人便纷纷去打探这个人的底细,但由于这些人来自不同的部落,彼此间的语言互不相通,交流起来十分困难。

黄帝统一天下后,八卦作为黄帝族人特有的信息交流工具就逐渐被其他部落所熟悉,然而,八卦独特的分类方式也给其他部落在理解时带来了很多障碍。在经过长时间的接触后,也只能大致了解一些情况,比如,黄帝在叫唤他儿子时,竟然跟称呼一匹烈马一样,而他的儿子竟然答应了,于是,黄帝的儿子就成了应龙。

按照《史记·五帝本纪》的记载,黄帝的长子叫玄嚣。然而,当时还没有文字记载,也不知玄嚣这两个字从何处得来的。玄嚣这两个字怪怪的,听起来好象是马的嘶叫声。

玄嚣又号称青阳,青对应五行八卦是代表东方,青阳就是东方正在升起的太阳,这样的外号才具有伏羲氏的语言特色。玄器、青阳、应龙,这几个名字都是指黄帝的儿子,大概是黄帝统一华夏的初期,不同区域的文化开始融合,由于语言交流还不是很顺畅,不同部落有不同的理解。

由于上古时期缺乏文字记载,加上已经延续了数千年的岁月,《山海经》中的应龙到底是不是黄帝的长子,现在已经很难考证了。不过,这个问题并非十分重要,我们只需知道应龙是一个人,而不是传说中龙。传说中的龙是人们虚构的怪物,而应龙则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

《山海经》中有两次讲到应龙,而且都是与蚩尤作战,除了前文所述外,还有《大荒东经》的记载:“大荒东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

也就是说,《山海经》中的应龙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然而不知是什么原因,司马迁的《史记·五帝本纪》中并没有提到应龙。

《大荒东经》的记载比较简略,也就是应龙将蚩尤和夸父杀掉。按照《大荒东经》的记载,蚩尤已经被应龙杀掉了,按理说就没有女魃的事情了。然而,《大荒北经》又说蚩尤被女魃所杀,也许大家都以为应龙打不过蚩尤。我在以前章节说过,在《山海经》中,蚩尤仅仅一个群体的名称而已。也就是说,应龙和女魃都杀死了蚩尤,但他们所杀死的蚩尤是两批不同的人,并非相同的一个人。

第二个问题:应龙为何攻冀州之野?

应龙攻打冀州之野是黄帝的命令,问题是黄帝为何要下令攻打冀州之野?按照《大荒北经》的记载,起因是蚩尤作兵伐黄帝,那么问题又来了,蚩尤为何要作兵伐黄帝?

有人说是黄帝侵犯了蚩尤的地盘,这仅仅是猜测而已,问题没有这么简单。根据对《易经》的解读,黄帝属于伏羲氏,以游牧为生,居无定所,蚩尤就算想伐黄帝,恐怕也找不到踪影。其实《大荒北经》已经给出了答案:“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

也就是说,无论是蚩尤作兵伐黄帝,还是黄帝令应龙攻打冀州之野,都与系昆之山的共工之台有关。前面的章节已作详细讲述,共工之台就是共工氏创建的商品交易平台。伏羲氏以游牧为生,将牛羊养肥后需要将部分牛羊送到市场上交易,以换取生活所需的物品。

黄河以北的华北平原,在上古时期称为冀州。上古时期的商业运输主要依托水路,黄河以南的江淮平原有众多的河流,特别适合于从事手工制作双及商业贸易的共工氏。黄河以北的华北平原缺少可以航运的江河,限制了共工氏的活动空间,却有利于从事游牧生活的伏羲氏,黄河便成了两大文明的天然分界线,而黄河以北的冀州便成为两大文明的交汇处。

冀州的共工之台作为天下贸易中心,汇聚了天下的财富,自然而然地招致心怀不轨之人的觊觎。一些暴徒聚集在共工之台的周围,专门抢劫过往的商客,在古代称为兵,用现在的语言来表达就是土匪。这些兵匪在抢劫时往往将智力低下、长相丑陋的人推在前面,以达到最佳恐吓效果。尽管这些丑陋的人不算多,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人们便将这些兵匪称为蚩尤。

冀州是北方游牧民族前往共工之台的必经之路,蚩尤就在冀州的郊野抢劫路过的商客,他们才不管路过这里的人是不是黄帝,照抢不误。黄帝也早已听闻冀州的郊野有蚩尤拦路抢劫,因而事先作出周密的部署,蚩尤在抢劫黄帝时遭到前所未有的失败,蚩尤作兵伐黄帝就被后人记住了。

黄帝成功挫败蚩尤的抢劫行为,这个消息很快传到系昆之山的共工之台。这里的商客或多或少遭受蚩尤的抢劫,在得知黄帝失败蚩尤的过程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市场的管理者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在众多商客的要求下,与黄帝展开合作,希望能够借助黄帝的力量铲除蚩尤的威胁,作为回报,共工之台的商客需要筹集围剿蚩尤所需的物资。

黄帝也不想看到自己在路过冀州时每次都被蚩尤抢劫,同样希望能够通过合作来铲除冀州的蚩尤,出于共同的利益,各方一拍即合。当然,铲除蚩尤不是一两天就能够完成任务的,黄帝他自己不太可能长期呆在这里,只好挑选特别能干的人承担这项任务,于是便有了黄帝令应龙攻打冀州之野的事情。传说中黄帝与炎帝联合起来征讨蚩尤,大概就是这种情况。

第三个问题:应龙为何畜水?

在黄帝战蚩尤的相关故事传说中,应龙畜水是想淹没蚩尤的大军。然而,应龙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并不具备神话传说中所描述的神通。根据对古代战争的分析,通过畜水淹没敌人通常是针对固守于城邑的敌人,或者是自己的城邑被敌人围得水泄不通。

在《大荒北经》的记载中,蚩尤并非共工之台的居民或商客,而散落在冀州荒野的兵匪。应龙如果能够找到蚩尤窝藏的地点,直接可以将他们剿灭,根本不需要畜水。大家在看剿匪的影视作品时,有谁会通过畜水来淹没土匪的?

因此,《大荒北经》所载的应龙畜水并非针对蚩尤,而是针对共工之台,或者说是针对共工之台的主宰。共工之台的主宰是谁?会不会是传说中的炎帝呢?现在已经很难进行考证了。不过,能够成为共工之台的主宰,意味着他能够掌控天下的财富,这种人的身份特征很符合传说中的炎帝。

应龙为什么要针对炎帝呢?从《大荒北经》相关记载来看,他是没有实力与炎帝抗衡的,如果当初没有炎帝的允许,应龙能否在冀州的系昆之山立足都是一个问题,比较合理的解释是炎帝将他逼上了绝路。

炎帝与黄帝合作的目的是剿灭蚩尤,类似的事情对炎帝来说恐怕不是第一次,每次都是对方人员在围剿蚩尤过程中逐渐消耗尽。然而,这次合作却出乎炎帝的意外,应龙在围剿蚩尤时,不仅取得前所未有的胜利,而且实力也在不断地壮大。

应龙围剿蚩尤能够取得胜利,至少在装备上,应龙占了很大的优势。大家都知道,黄帝又称轩辕氏。什么是轩辕?我们可以理解为简陋的马车。伏羲氏以游牧为生,频繁地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懂得如何充分利用动物为人类服务,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发明了马车。马车有速度上的优势,就算打不过对方也可以逃走,这是其他群族不具备的。

应龙在围剿蚩尤的战斗中不断取得胜利,他的影响力便不断地扩大,就会有起来越多的人加入他的队伍,至少来自北方的伏羲氏就有这个意愿。

随着应龙在冀州的实力不断增强,黄帝与炎帝之间的合作便出现了裂痕,通过对比分析近几十年来中美之间的合作就不难理解。为了对付前苏联,中美两国曾经有过蜜月般的合作,但在苏联解体后,美国在全世界中已经找不到对手,然而随着中国实力的不断增强,美国便将中国视为竞争对手,全方位进行打压。

同样道理,炎帝在看到应龙的队伍迅速壮大后,认为黄帝对自己的统治地位产生了挑战。为了保住自己的霸主地位,也会想尽一切办法打压对手。至于炎帝采取了什么措施?如何进行打压?现在就不得而知了。

面对炎帝的打压,应龙肯定不会坐而待毙,应龙畜水就是针对炎帝的反制措施。问题是,应龙畜水又如何产生反制效果呢?

通过分析古籍所载的战争案例,利用畜水克敌制胜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提高河流的水位直接淹没敌人的阵地;二是断绝敌人的用水供应,慢慢地耗死对方。然而,通过对照良渚考古成果还有更加合理的解释。

冀州的系昆之山虽然与良渚相隔很远,但二者并非毫无关系,他们同属于共工氏的阵营。良渚古城内宫殿区的地基高出其它地方十几米,显得格外壮观,《大荒北经》所载的共工之台大概是由此得名吧!

与其他古城遗址相比,良渚古城的布局很具特色,城门基本上都是建在水道上,九座城门竟然有八座水门。众多的水道纵横交错穿梭其间,显然是充分利用水道来运输货物。古城内众多的作坊依水道而建,显然是方便货物装船。这些水道与大江大河相连,利用水道便可以将货物运输到天下各地。

水道并不宽阔,如果在中央放置一些障碍物就不能继续通航了。冀州的共工之台与良渚古城都是共工氏修建,在布局方面会有相似之处,应龙在水道上放置一些障碍物,水上的交通运输就瘫痪了。

应龙畜水,无论是水淹城邑或者是断绝城邑居民的饮水供应,都会给城里的居民造成极大的伤害,从而犯下众怒,对日后黄帝管理天下极为不利。相比之下,在水道上设下关卡、适当收取少量过路费则是合理接受的范围。在炎帝断绝物资供应后,应龙这些人要想在冀州继续生存下去必须自谋出路,收取过路费则是简单而且快捷的有效方法。

0 阅读:78
韬滔谈易

韬滔谈易

从《易经》中探讨中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