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人人都知道,曾经有一支由大部分由西方人组成的“洋枪队”在和太平天国的对抗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过鲜为人知的是,太平军也有一支洋枪队,要是提起这一支太平天国的洋枪队来,就必须说一说这一个关键性的人物,那就是清军洋枪队中的副领队,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人白齐文。
H. A. Burgevine英译为白齐文或为白聚文,生于1836年,卒于1865年。其父曾经在法国军队中担任军官,白齐文也可以说是出自于军人世家,在年纪不大的时候就作为法军的一员,参加了克里米亚战争。曾游历美国西部、澳洲、印度,最后来到了我国上海,这一个在当时的西方人眼中号称“冒险家乐园的”东方名城。
在太平军主力攻略苏南的时候,一路高歌猛进势如破竹,沿途各个城镇纷纷尽入太平天国门下,直到太平军兵锋直指上海之时,兵不过四千,已然肝胆俱惊,无人恋战的清军,见援军迟迟未到,而英法军队派遣到上海的兵力非常有限,所以上海的官员士绅们纷纷出钱出力,委托当时在上海的美国人华尔招募雇佣兵部队,用于对抗太平军,即为“洋枪队”由来。
由于时间急促,洋枪队的军官基本多为就地招募的欧美等国在上海地区的水手或者职业军人,当时年仅24岁的白齐文作战经验丰富而被任命为洋枪队的副领队,虽然清一色的西方枪械甚至还有轻便火炮,不过由于成立太过于仓促,缺乏训练磨合,纪律也无法保证,可以算得上是一群乌合之众,所以跟太平军陆顺德部一交锋,便一溃千里。后来洋枪队经过改组和扩军,在1862年也改名为常胜军,华尔也被授予副将的官职。
虽然人数不多,但是由于武器精良,战术现代,在和太平军一次次的交锋中,也打出了自己的名气和风格,白齐文在历次战斗中也有着比较突出的表现。后来华尔在和李秀成的慈溪激战中饮弹毙阵亡,白齐文接任为第二任队长,合英法军及淮军再占嘉定,继同淮军于青浦白鹤港、三江口一带败太平军。
白齐文此人虽然在战斗中表现颇佳,然而爱财跋扈更胜于华尔,甚至于在洋枪队缺饷的时,不但抢劫其他清军的军饷4万两白银,还带兵打伤了道台杨坊,引起了时任江苏巡抚的李鸿章强烈不满,上书朝廷李鸿章遂将其革职,一脚踢出了洋枪队。白齐文心中不服,随即前往北京要求复职,虽然获得英、美公使支持,但是遇到了李鸿章的坚决反对,未能官复原职。
一怒之下的白齐文在1863年8月,带领十多个部下抢获常胜军的“高桥号”轮船,以及大量军火,驶往苏州投奔太平天国慕王谭绍光。在谭绍光处虽然对白齐文一行礼遇有加,还特地拨了二千太平精锐交给他指挥训练,不过最终因人手有限,只训练了一千人。
由于其他将领的排挤和孤立,白齐文掌握的战力不多,虽然代表太平军出战了几次清军,但是战果非常有限,看到自己在太平天国难以一展所长,再加上对于太平军前途的不乐观,决定向常胜军队长戈登投降。即使这般谭绍光依然准许白齐文及其部下可以自由离开苏州,并且在他临走时仍然优待于他,使得白齐文深受感激。返回上海后,白齐文被美国领事遣送到日本横滨,禁止他再到中国。
不过不甘于平淡的白齐文他在1865年2月靠着偷渡重返上海,企图投靠福建漳州的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结果其刚到厦门便被清廷逮捕,李鸿章下令将其押送到苏州,暗中则派人在押解途中,将其淹死于浙江兰溪,对外宣布是意外溺毙,一时美国使馆也无话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