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茂:常遇春之子,朱标妻弟,为什么选择“诈死”欺骗朱元璋?

董卓谈历史 2023-02-10 16:54:03

常茂是明朝初期极为特殊的人物,他是名将常遇春的长子,名字是朱元璋亲自取的。此外,常茂还是太子朱标的妻弟、冯胜的女婿,就是这样一位明初权贵人物,却以“诈死”的方式隐藏行踪,常茂到底经历了什么样的故事呢?

《明史》是二十四史中的最后一部,而历史学者对这部史书的评价极高,今天就以《明史》为基础,还原常茂的“奇幻人生”。

明太祖朱元璋画像

要想了解常茂,必须知道他的父亲常遇春,这位从怀远农村走出来的大力士。

元朝统治后期,朝廷的管理能力已经基本丧失,盗贼匪徒一波接一波,安心做农民的人基本无法生存。在这种大环境下,常遇春也投靠霸占和州的山贼刘聚,由于常遇春非常勇猛利索,受到刘聚的器重。

常遇春虽然是农民出身,但是他认为做山贼是没有前途的,但是刘聚只想安心做山大王。在1355年,朱元璋已经是江淮地区颇有声望的起义军首领,常遇春早就听说此人豪迈又有大志向,果断决定投奔朱元璋。

《明史》记载,“惊寤,而太祖适至,即迎拜”,又记载,“无何,自请为前锋”。

常遇春在路边等待朱元璋,一直等到瞌睡,昏睡之际突然惊醒,朱元璋刚好走到身边,常遇春跪拜在朱元璋面前,张口就说自己愿意做先锋。

明朝初期名将常遇春

朱元璋一时之间没有反应过来,第一反应以为常遇春是因为饥饿来求食物的,常遇春坚持表示愿意做先锋,朱元璋仍然不信,对常遇春说“等渡过江,再来讨论这件事也不迟”,于是将常遇春暂时收入队伍。

在接下来的渡江战斗中,朱元璋率军攻打却屡屡受挫,就在这时,常遇春手持长矛,乘坐一艘小船冲到最前面,一直杀到敌人阵地上,朱元璋的将士们受到常遇春的感染,英勇冲锋彻底击败敌人。

经过此次战斗,朱元璋第一次领略到常遇春的勇猛,对他极为看中,时常教授兵法,告诫常遇春“克敌在勇,全胜在谋”。

朱元璋剧照

在随后的五年时间里,不管是在攻克皖南,还是夺取南京的战斗中,常遇春都显示出非凡的勇气。朱元璋击败陈友谅导致实力和地位都极速上升,其中常遇春功不可没,在六泉口战役中,常遇春仅用一万军队就大破陈友谅军队,斩首上万、俘虏三千,在后来的龙湾之战中,常遇春再立新功。

从此之后,常遇春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与名将徐达成为朱元璋最倚重的左膀右臂,已经超过了深受重用的淮西将领。

朱元璋对常遇春的评价非常高,他夸赞常遇春“当百万之众勇敢先登,冲锋陷阵,所向披靡,莫如副将军遇春信矣”。

然而,常遇春没有机会享受功成名就的美好,1369年,常遇春在北伐回师途中去世。朱元璋得知消息悲痛万分,带着太子朱标亲自到城外迎接大明王朝的功臣,可惜是冰冷的尸体,诏令追封常遇春为开平王。

常茂剧照

常遇春没能享受的,长子常茂将替他父亲享受,朱元璋册封常茂为郑国公,与徐达、李善长这些名将功臣的地位一样,比汤和、廖永忠等人的侯爵还要高一等。

此外,朱元璋手下也有功勋卓著又战死沙场的将领,比如胡大海、廖永安等,但是他们的后代都没有被封公侯爵位,只有常茂一人继承了父亲公爵。

要知道,此时的常茂只有15岁,他在战场上寸功未立,能够承袭公爵完全是常遇春的功劳,也是朱元璋对常遇春家人的“特殊照顾”。

站在朱元璋的角度,册封常茂为郑国公,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扶持太子朱标势力圈。

在朱元璋率领起义军征伐群雄时期,朱元璋的妻子和常遇春的妻子同时生产,朱元璋得长子朱标,常遇春得长女常氏,两个孩子缘分不浅,于是朱元璋和常遇春便定下娃娃亲。

太子朱标剧照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朱标就被立为太子,这时的朱标年仅13岁,还没有到婚配年龄,但是众人都知道常遇春的女儿就是将来的太子妃。洪武四年,朱标迎娶常氏加入太子府,完成朱元璋一直以来的心愿。

常茂作为太子妃常氏的亲弟弟,对朱标自然会忠心耿耿,将会是太子党的实力人物。朱元璋一直想为朱标的登基之路扫清障碍,当然也包括培植太子势力。

所以,在洪武二年册封常茂的时候,朱元璋自然也想到了这一层。

在册封常茂的时候,朱元璋并没有“把酒倒满”,害怕引来他人“不公平”情绪,比如徐达俸禄有五千石,常茂只有两千石。

这样,就留给常茂上升的空间,朱元璋相信,背后有自己暗中扶持,常茂建功立业的机会自然有很多,只是时间问题。

明朝初期名将徐达

从常茂的亲戚关系网可以发现,明朝初年最硬的功勋阶层就是他了,然而常茂作为名将之后却不习武练兵,行为也逐渐骄傲放纵起来。

《明史》记载,“茂以遇春功,封郑国公,食禄两千石,予世券,骄稚不习事”。

朱元璋对常茂按照计划“暗中提携”,明朝初期仍然有很多仗要打,每次朱元璋都将常茂安排的随军将领当中,比如跟随冯胜、傅友德北伐,跟随汤和讨伐蜀地。

但是,常茂在这两次战争中都没有立功记录,唯一一次立功是在跟随沐英征战云南时期,当时常茂带军绕道敌后,攀登悬崖登上山顶,敌军看到腹背受敌大乱,沐英在正面成功攻取城池。

从常茂的这次立功记录来看,他作为明朝初期册封的6位公爵之一,只是在战场上绕道穿插背后,显然弱了些,与父亲常遇春当年的勇猛相比,更是逊色太多,就算是明朝“将二代”们,比如徐辉祖(徐达之子)、李景隆(李文忠之子),即便与这些人相比,常茂也只能自惭形秽。

朱元璋剧照

然而朱元璋仍旧不厌其烦,还经常在私下教育常茂,虽然严厉一些,但是在公众场合还是为常茂留足面子。朱元璋对常茂的容忍度来自于他的关系圈,即便如此,忍耐也是有限度的,悲剧发生在1379年。

这一年,朱元璋派冯胜率军20万攻打北元太尉纳哈出,这是元朝灭亡后的残余势力,一直抵抗骚扰明朝边境。傅友德和蓝玉分别担任左右副将,随军出征的还有贵为郑国公的常茂。

这次出征让常茂感到不爽,因为他是公爵,然而在军中的地位比永昌侯蓝玉还要低,因此对于军令处于消极怠慢状态。

冯胜作为常茂的岳父,他多次批评常茂行动迟缓,但是常茂直接无视,置之不理,这让冯胜更加生气,考虑到常茂始终是自己女婿,始终将怒火压抑在心里,并未发作。

《明史》记载,“(常)茂多不奉胜约束,(冯)胜数诮责之。茂应之慢,胜益怒,未有以发也”。

马皇后剧照

此次出征纳哈出并不顺利,起初明军打得很辛苦,后来在辽河战役中才扭转局势,逐渐锁定胜局。在出征之前,朱元璋曾交代,如果纳哈出愿意归降是最好的结局,于是冯胜派使者前往劝降,纳哈出最终决定投降长途奔袭自己的蓝玉。

在明军营帐里,蓝玉、常茂等人宴请纳哈出,本来是非常愉快的场面,纳哈出站起来向蓝玉敬酒,蓝玉为了表达自己的热情,当即脱下上衣送给纳哈出,由于文化上的差异,导致纳哈出没有接受蓝玉的“赠衣”,双方僵持在酒桌上。

此时,纳哈出身边的部将低声与纳哈出商量怎么办,突然之间,常茂拔出佩刀砍向纳哈出,慌忙躲避之后的纳哈出跑出营帐,骑马奔逃离开,常茂紧随其后,又砍伤纳哈出的手臂。

根据常茂的说法,他身边随从懂对方语言,听到他们商量逃跑,于是常茂拔刀出手。后来,纳哈出还是投降明朝,他自己表示并没有逃跑的意思,应该是常茂的手下听错了。

常茂剧照

常茂这次砍伤纳哈出不算立功,反而引来严重后果。《明史》记载,纳哈出部落的将士们得知首领被刺伤,感到非常震惊,全部拒绝投降、选择反叛逃走。

至此,冯胜在这场战役中的重要战果化为泡影,积攒的怨气如火山一般喷薄而出。冯胜将常茂的所作所为全部上奏给朱元璋,而常茂得知消息后选择“揭发”岳父,双方即将对薄公堂。

《明史》记载,“胜故怒茂,增饰其状,奏茂激变。茂亦言胜诸不法事”。

朱元璋诏令常茂立即回京城,同时也撤掉冯胜的总指挥权,不过很快就恢复了冯胜的权力,显然朱元璋也认为错在常茂。但是,朱元璋并没有重罚常茂,只是让他去广西龙州磨砺,不省心的常茂却再次犯错。

根据《明史》中的记载,龙州有赵氏家族,他们拥有一些兵士,相当于自治力量,常茂到达龙州后,赵氏掌权人去世了,由于他没有子嗣,所以他的妻子黄氏和侄子争夺继承权,为了拉拢常茂,黄氏将女儿嫁给常茂做妾,结果常茂真的偏向黄氏,导致赵氏侄子起兵反叛。

朱元璋和朱棣

这件事迅速被上报至朝廷,朱元璋龙颜大怒,诏令常茂立即回京解释。然而,等传令的人到达龙州时,得知常茂已经突发疾病去世了,享年35岁。

得知年轻的常茂去世,朱元璋又想起常遇春,也不再追究任何责任。由于常茂没有儿子,所以朱元璋册封常茂的弟弟常升为开国公,算是延续了常遇春和常茂的公爵地位。

本来尘埃落地,没想到一则消息再次点燃朱元璋的怒火,有消息称常茂用诈死的方式躲避朱元璋降罪,此时的常茂还在黄氏叛军中。朱元璋立即派兵到龙州讨伐叛贼,同时搜寻常茂的下落。

《明史》记载,“帝怒,责令献茂自赎,命杨文、韩观出师讨龙州。已而知茂果死。”

也就是说,朱元璋派出的杨文、韩观到达龙州,平定叛乱,发现常茂确实已经死了,朱元璋这才放心。

朱标妻子常氏

那常茂到底有没有死呢?其实没有。

杨文、韩观率军达到龙州至少需要几个月的时间,然而验证尸体的手段非常有限,得到错误结论也很正常,也有可能是两人避免被朱元璋降罪,上奏常茂已死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实际上,常茂没有死,而是通过诈死欺骗朱元璋,以此躲避朱元璋的惩罚。恭城位于今天的广西桂林东南部,根据《恭城县志》记载,常茂不是死于1391年,而是在1420年,此时已是明成祖朱棣的永乐年间,常茂活了64岁。

明成祖朱棣剧照

在如今的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区有一个村子,名叫常家村,这里聚居着常氏家族,村民都说他们是常茂的后代,在族谱中也有这样的记载。

综合这些资料,可以确定常茂当年就是通过诈死的方式欺骗朱元璋,最终逃过了朝廷的惩罚。

如果要分析常茂选择诈死的原因,大概是常茂心中清楚,自己已经失去朱元璋的宠信支持,再加上当年李善长案也牵连到自己,常茂最终选择诈死,过起隐居生活,至少可以保住性命。

常茂作为明朝开国名将常遇春的长子,坐拥明朝初期最好的“权势资源”和“裙带关系”,然而没有珍惜父亲用生命换来的荣华富贵,整日荒废学术、碌碌无为,在品格和能力上都与常遇春相差极大,最终隐姓埋名存活于世。

0 阅读:6
董卓谈历史

董卓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