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时期国家有一条规定,京城的粮草,都要经过国家的严格控制,不能有任何的私人粮草进入汴梁。《清明上河图》中那些满载着大批私货的轮船,就这样堂而皇之地进入了汴梁,也正因如此,汴梁城内的私货越来越多,导致之后的粮价越来越不稳。再往前走我们就能看见一座拱桥,而在这座桥梁旁边,风景同样令人惊叹不已,一只坐满了旅客的大轮船停在拱桥下方。划桨的人根本就没有注意到,那艘大船几乎就要冲上大桥了。
一浪接着一浪,下面的船只还在惶恐不安中,桥上的战斗已经开始了。只见桥的两端各有一对文臣和一对武将走了上来,双方在桥面上碰在一起打得不可开交。作者张择端以极其形象的手法表现了北宋后期的各种社会冲突,既表现了当时官僚体制瘫痪,又表现了当时激烈的社会冲突。虽然这副画卷被后人称为绝世之作,但是那时候并没有受到皇上的重视,皇上只是盖了个章,写了几个字,就把这副画卷送给了群臣。
张择端为何会将一副如此不堪入目的画,献给宋徽宗?他就不担心自己会受到惩罚?这与当时的政治体制有很大的联系,宋代将读书人的身份提升到了极致,宋代的帝王很怕藩镇被灭的悲剧再次发生,因此从宋代开始,就采取了以读书人为中心的政策。帝王有很多鼓励读书人进谏的政治举措,所以北宋的文官尤其喜欢谏言,他们也创造出了很多有特色的进谏方法,张择端自幼便受到了儒学的熏陶,他想要通过《清明上河图》来警告当今的帝王,让他更加关注现在的局势。
那么宋徽宗真的理解了这副图中的含义吗?很多人都这么说,宋徽宗在历史上有名的文君,对治国政策确实不在行,也算得上是个好画家了。宋徽宗多愁善感,又钟情于风花雪月,这就造成了贪官污吏横行,政治腐败的局面出现,在蔡京执政时期,虽然收入有所增长,但大部分收入都落入了其本人与亲信的腰包之中。我们不能否定,宋代的确是一个十分兴旺的朝代,可是所有的金钱都流入了贪官和私商的口袋,真正能从老百姓手中获得的金钱很少,这就是这幅图背后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