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宇航员滞留太空近300天健康隐忧引关注

石敢当 2025-03-20 22:07:41

2025年3月19日,美国佛罗里达州海岸迎来一场特殊的返航——59岁的女宇航员苏妮塔·威廉姆斯与搭档巴里·威尔莫尔在经历长达九个月的意外滞留后,搭乘SpaceX载人龙飞船重返地球。这场原计划仅9天的国际空间站任务,因航天器故障演变为一场跨年太空生存挑战。

技术故障改写任务周期2024年6月,波音公司“星际客机”执行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时遭遇多重故障,包括推进系统异常与氦气泄漏问题。NASA基于安全考量,紧急叫停返航计划,要求宇航员暂留空间站。这一临时决策使任务周期从既定9天延长至287天,远超国际空间站常规6个月轮岗周期。

太空生活加剧生理挑战在轨期间,两位宇航员除完成百余项科学实验外,还需应对微重力环境对身体的持续影响。苏妮塔曾公开表示,长期失重导致肌肉协调性下降,日常操作需更长时间适应。医学监测数据显示,宇航员每月平均流失1%-2%的骨密度,肌肉萎缩率高达20%。返航画面显示,苏妮塔需借助担架转移,侧面印证长期太空任务对人体机能的显著影响。

多方协作启动救援方案面对波音飞船无法修复的困境,NASA紧急调整载人计划,协调SpaceX将原定2024年9月发射的Crew-10任务推迟至2025年3月,为滞留人员预留返程座位。此次救援暴露出美国商业载人航天体系的应急短板——当前在轨飞船均无冗余运力,迫使NASA不得不重新评估载人系统的备份机制。

政治博弈波及航天领域此次事件意外引发美国政界交锋。前总统特朗普公开质疑当局处理效率,称“技术失误掩盖管理失职”,并建议启用俄罗斯联盟飞船作为备选方案。虽NASA强调决策纯粹基于技术评估,但舆论普遍认为事件折射出商业航天竞争格局——波音作为传统承包商正面临SpaceX的强势挑战,而NASA的“双供应商”策略在突发危机中显现局限性。

重返地球启动全面康复降落后,两位宇航员立即被送往约翰逊航天中心接受封闭康复。医学专家指出,心血管系统重新适应地球重力需6-8周,神经前庭功能恢复可能持续数月。此次超期任务为航天医学研究提供了宝贵数据,尤其是女性宇航员在长期太空暴露中的生理变化记录,将为2030年代月球基地及火星任务提供重要参考。

行业反思与制度完善波音公司因本次事故面临多项调查,包括被指控隐瞒技术缺陷获取合同。联邦航空管理局(FAA)要求其三年内完成全系统安全整改。事件同时推动NASA修订应急预案,计划在2026年前建立常态化在轨救援能力,包括在空间站常备应急返回舱等举措。这场意外终促使人类在深空探索的道路上,又迈出制度性完善的一步。

本文综合自财联社、第一财经等权威媒体报道,数据来源经NASA官方确认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