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我们不能出门,相信追剧成了大多数人消磨时间的首选。笔者也是如此,这个假期看了不少电视剧,但是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一部古装剧《锦衣之下》。这部剧除了男女cp之间的故事外,其明朝中后期的历史背景也十分引人瞩目。今天,咱们就来看一看剧中严嵩,陆廷,徐敬这几位主人公的历史原型以及他们之间的恩怨情仇吧!
先说说剧中的陆廷和陆绎作为男主角,陆绎是当之无愧的“剧情担当”,锦衣卫的惹眼身份,再加上超高的颜值,可是迷倒了一众小迷妹,最终还与六扇门小捕快袁今夏终成眷属,又是圆了观众的愿。
不得不说,由于剧情需要,电视剧对历史事实做出了不少的改编,连陆绎父亲的名字都改了。剧中锦衣卫指挥使也就是陆绎的父亲叫做陆廷,但是历史上嘉靖朝姓陆的并且还有儿子叫做陆绎的指挥使只有一个叫做陆炳的。
通过看电视剧大家了解到,陆廷的地位几乎与严嵩持平,与严嵩一样经常在皇帝身边伺候着。
其实在现实中也是这样,皇帝是极其信任陆炳的,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信任与感情甚至高过了严嵩。为什么如此?陆炳有何过人之处?这还要从陆炳的家世说起。
我们都知道,明世宗嘉靖皇帝不能算作正统龙脉,而是旁支。正德十六年3月14日,明武宗朱厚照驾崩,由于这位皇帝没有子嗣,按照“兄终弟及”的继承原则,该继承王位的应该是兴献王朱祐杬,但是由于他也死了,所以皇位就落到了兴献王长子朱厚熜的头上,也就是说,嘉靖皇帝是由藩王一跃而成为九五至尊的。
那么这和陆炳的家族有什么关系呢?
这又要从陆炳的祖父陆墀说起,他从生员开始,又进入军队,后来进入锦衣卫,然后又以锦衣卫小旗的身份进入兴王府。在保卫兴王南下的过程中尽职尽责,在兴王府混了一段时间,去世后获得了金吾将军的封号。而后他的儿子陆松,也就是陆炳的父亲,承袭父职,入职锦衣卫。正巧,在兴王府,陆松伺候的就是嘉靖皇帝,陆松的妻子范氏就是嘉靖帝儿时的乳母,而陆松的儿子陆炳更是嘉靖帝儿时的玩伴。
这关系!比严嵩硬多了。
所以,朱厚熜登上皇帝宝座以后,立马把陆松提拔为了锦衣卫副千户,后来又做了锦衣卫指挥使。按说此时的陆炳已经算是出身官宦世家了,想谋得一官半职并不难,但是他非要通过“正式”的渠道也就是考武举来当官。后来他也是从军队历练过来,进入锦衣卫系统,平步青云,在陆松死后最终成为新任锦衣卫指挥使。
这下我们差不多能明白为何陆家在嘉靖朝有如此大势力的原因,陆炳,陆炳的父母,都是从小就此后在嘉靖皇帝的身边,这份感情是远超常人的。不仅如此,陆炳对于皇帝的忠心也是超出常人的,当年嘉靖帝南巡,途中遇行宫失火,是陆炳冲进去才将皇帝救出了,这给皇帝的印象还是相当深刻的!
说完了陆炳,我们再来看一下陆绎。历史上的陆炳确实有一个叫做陆绎的儿子,但是不是像电视剧中所说是陆炳的独子。据历史记载,陆炳有四子五女,陆绎排行老三。不过,陆炳的前两个儿子都去世较早,陆绎被封为锦衣卫佥事,在一段时间内他确实是陆炳的长子。
但是他的婚姻也并非小说电视剧中所写的那般曲折有趣,而是传统的政治联姻。陆炳为了扩大和巩固自己家族在朝中的势力,不断与朝中高官联姻。陆绎便与吏部尚书吴鹏的五女儿联姻,再加上陆炳的五女儿嫁到吴家,陆吴两家算是强强联合。
皇帝行宫
历史上真实的陆炳,在诸多政治事件中对嘉靖皇帝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在严嵩与夏言的斗争中也起到了独特的作用,这个咱们留待后论。
再说说严嵩父子与低知名度的陆炳相比,相信大多数人都知道严嵩,他是有明一代出了名的大奸臣。严嵩以首辅的身份把持朝政二十余年,蒙蔽皇帝试听,极尽上下其手之能事,与他儿子严世藩一起,大肆收受贿赂,公开买官卖官,多次诬陷忠良,他在历史上的传记都直接被归入《奸臣传》中。要想说清这两人的罪行,还得从两方面说起,严嵩主要负责掌权,而严世藩,则主要负责在他老爸的庇护下贪污钱财。
严世藩有多贪?嘉靖四十四年,严世藩被杀,严嵩被革职,也就是严家倒台以后,在其江西老家抄出黄金器皿、净金、首饰三万余两,银器、首饰、200多万两。在北京的严府抄出了黄金480余两,金珠宝首饰634两,金镶玛瑙象牙金玉宝带47条,银12600余两。
这样说可能不够直观,更为夸张的是,严世藩为了存他贪来的钱甚至在他家里挖了一个深一丈,方五尺的地窖,派人运了三天三夜才将地窖填满。这还不够,严世藩还在江西老家挖了一个体积为北京地窖三倍大的地窖,基本也都填满了。据说,连严嵩都对儿子这种疯狂的敛财都感到惊讶,懵了好几秒才慢吞吞地说:“多积者必厚亡,奇祸,奇祸!”
还有一个民间故事可以佐证严家之富:有一次严世藩集结门客品评天下的有钱人,议定家中资产超过50万两白银的就算是富豪,结果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原来严家才是这大明朝第一巨富,其资产足足在400万两白银以上。靠贪污使得自己富可敌国的,整个历史上怕也是无出严家之右者了。
说完了严世藩的贪,就要说说他背后严嵩的权了。严世藩能这么肆无忌惮,全都是靠他老子有皇帝的恩宠。严嵩嘉靖二十一年入阁,前后居次辅6年,首辅15年,共达21年之久。特别是当首辅的那十几年,几乎是独得皇上恩宠。嘉靖皇帝因为壬寅宫变和求仙炼丹等原因,有将近二十多年没有上过朝,其中只有三年的时间中间见过六次大臣。这将近二十年,充当皇帝与大臣之间桥梁的就是严嵩,有什么事皇帝只过问严嵩,这严嵩熏天之权势就可想而知了。
相信看过《锦衣之下》的朋友们已经十分惊讶于严家特别是严世藩的跋扈了,但是在现实中,这严家还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一点从严家仆人的嚣张程度就可以看出来。人说狗仗人势,按说奴仆再法律上是没有自由的,但是宰相家里的奴仆就不一样了,他们仗着主人家的权势可以胡作非为,逍遥法外,以至于当时民间有”宰相家人七品官“的谚语。
严家的奴仆就是这样,有时甚至比朝廷命官还要嚣张。有一次一位官员在严府求见严世藩,但是这严世藩迟迟不出来,等得官员有些尿急,于是不得已找到一片空地小解,不料正巧被严家的仆人撞见。这家仆也是,毫不留情,直接上去揪住那位官员的耳朵取笑他。后来直引来一帮家仆前来围观,那位官员也是一再求饶才被放过。大家千万别以为这是一位品级低的官员,其实是一位正三品的副部级高官,严家家仆都如此嚣张,可见严家跋扈之程度了!
当然,在剧中,严家最终还是覆灭了,但是电视剧终归还是与历史有所出入。那么,历史上严嵩是怎么发迹的,又是怎么覆灭的呢?
严嵩的发迹和与夏言,徐阶的斗争严嵩之所以能够得到皇帝那么长时间的宠信,归根结底就在于他能够奉承皇帝。无论是处理政务也好,还是写青词也好。这里要说一点,严嵩并不是大家可能认为的无能之辈,严嵩也曾高中进士,入翰林院为编修,是个正儿八经的“士大夫”,不仅如此,他还辞官回家在深山老林里读了十年的书以至于文学水平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当时的文人何良俊更称赞严嵩之诗,“近代名家鲜有出其右者”。
这也就为后来他以写“青词”被皇帝注意奠定了基础,严嵩本来在南京当官,只因在皇帝祭祀活动中写得一手好祝词,得以进入中央高层。后来,又因为写“青词”得到升迁,可能有的朋友不太了解“青词”,“青词”又称“绿章”,是在斋醮时献给天神的奏章祝文,因用殊笔写在青藤纸上而得名。说白了,就是皇帝求仙问药时的文字工具,是必需品。在这里还要提一句,严嵩的青词很多时候都是严世藩代笔的,严世藩在严嵩谄媚皇上的过程中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们知道,会写青词的不仅仅是严嵩,当时的内阁首辅夏言同样善于写青词,也同样善于谄媚世宗皇帝,那为什么最后败下阵来的是夏言呢?
其一,还要归结于夏言对皇帝伺候的疏忽。夏言担任首辅以后,伺候皇帝便不似以前那样用心,甚至青词有时都交由部下代笔。另外,由于皇帝热心修道,总是在西苑内做法事,还常常叫上大臣们一起,于是赐给阁臣们一人一顶做法用的“香叶冠”。然而夏言却以“此非人臣法服”为由,拒绝佩戴。这么做虽然保全了夏言心中的“准则”,但是直接导致了嘉靖帝对他的疏远。
相反,严嵩却加倍地谄媚皇上,不仅更加用心地写青词,还每次都精心佩戴皇上赐与的香叶冠,不仅如此还在帽子外面加上一层薄纱以示尊重。看在眼里的嘉靖帝对严嵩愈加信任,夏言的下台,似乎只是时间的问题。
道士
其二,夏言对其他大臣太过心软且放松警惕。夏言曾经掌握过严嵩父子作恶的证据,正准备上报皇帝揭发,严嵩买通夏家的仆人,带着儿子跑到夏言的床前哭诉求情,夏言便答应对他网开一面。同样有这等遭遇的还有陆炳,夏言本想揭发陆炳的罪状,也是因为陆炳上门求情就放过了他,这也为后来严嵩联合陆炳打倒夏言埋下了伏笔。
正因为严嵩用表面的尊敬麻痹了夏言,使得夏言对严嵩放松了警惕,才让严嵩找到了机会打倒了夏言。有一次陕西总督曾铣主张收复河套,夏言是支持者,但后来陕西多次出现地质灾害,迷信的嘉靖帝开始动摇,严嵩便从中作梗,诬陷夏言钳制言官,结交边将,结果大怒的嘉靖帝直接将夏言斩首。严嵩从此也取得了嘉靖帝的信任,成为权倾一时的首辅。
后来严嵩之所以会败亡,除了他父子俩的恶行以外,还有严嵩自己的疏忽以及当时次辅徐阶的功劳。自从壬寅宫变,世宗迁出大内以后便一直在西苑居住,有一次皇帝的永寿宫着火了,皇帝想重修,于是询问大臣的意见,严嵩居然让皇帝迁到南宫(英宗被囚禁之所),犯了皇帝的忌讳,在皇帝心里埋下了芥蒂。
此外,与电视剧无差,当时皇帝身边确实有一个道士叫做蓝道行,他被徐阶收买以后便在扶乩之时假借神仙之口攻击严嵩,深信不疑的皇帝也上了道。此时的徐阶则加强攻势,纠集言官弹劾严世藩,最终给他安上了通倭的罪名,直接将严世藩斩首,严嵩也被革职为民,最后饿死在要饭的路上。
结语综合来看,《锦衣之下》这部剧还是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反映了真实的历史事实,只不过当时礼教对人的束缚以及政治的残酷是远超我们想象的,这也决定了陆绎和袁今夏的佳话不可能发生,这是历史的必然,也是现代人的哀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