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将官授衔仪式,为何不首先授元帅军衔,而是从十位大将开始?

文青说历史 2024-04-06 07:30:49

1955年9月27日,在全国亿万人民的瞩目下,我军在北京怀仁堂举行了隆重的三军授衔仪式。此次大授衔仪式,是我军实现现代化与标准化的里程碑式跨越,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1955年的这次大授衔,虽然在我军历史上是头一回进行,但实际上我军曾三次想落实军衔制。红军时代,我军不设立军衔制的原因很简单,是为了弘扬红军官兵一致平等的原则。全面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原本的三个师的编制已不太方便管理部队,我军首次提出了设立军衔制度,但限于调动频繁和敌后作战等现实原因,最终并没有实行。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军又一次想到设立军衔制度,但随着解放战争的全面爆发,授衔的事情再一次搁浅。

作为我军史上的重大事件,授衔仪式的当天,吸引了海内外众多媒体的采访报道。次日一早,各大新闻媒体无不把授衔一事设置在报纸的头版头条。在报纸上,十大元帅的名单格外吸睛,成为全国人民的重点的关注对象。这时,不知道内情的人们很自然地会认为,将官授衔仪式的顺序是从元帅开始,紧接着才是大将、上将,最后是少将。实际上,第一位上台的并不是共和国的第一位元帅朱老总,而是十大将之首粟裕。

授衔当天的下午两点,将军们神情肃穆地等待自己荣耀时刻的到来,负责在京将军军衔颁发的是周总理。周总理首先为十大将授予军衔,并首先来到粟裕的面前,与之亲切握手,称赞他“你多次出生入死,做出了巨大贡献,当真是不死将军。”粟裕本就不善言辞,周总理的这句评价让他激动万分,竟一时说不出来话来,好在这一幕被摄影师用镜头记录了下来。

大将军衔授予完毕后,周总理紧接着接连为上将、中将、少将们授予军衔。为了加快授衔的进度,周总理从开始的十人一组改为二十人一组,忙了整整三个小时,才把上将到少将全部将军的军衔颁发完毕。到了下午五点钟,十大元帅的授衔仪式正式开始。毛主席亲自上台为元帅们颁发命令状和勋章。那么,毛主席和党中央是基于怎样的考虑,要把元帅授衔仪式放在最后呢?

其实,元帅授衔放在最后也很好理解,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元帅的地位非同小可,十大元帅和其余将官的级别不同,十大元帅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十大将的全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为了凸显重要性,元帅军衔就很有必要作为压轴出场(按戏曲的说法则称为“大轴”)。

其次,十大元帅无一不是新中国的早期创立者之一,他们见证了新中国的整个建设过程,到了授衔之时已普遍年事已高,例如朱老总此时已接近七十高龄。如果按照常规做法先授予元帅军衔,元帅们势必要早早出来等候,这对他们的身体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负担。

值得一提的是,1955年的这次三军授予仪式,真正到北京出席仪式的将领并不多,很多将领因为公务或是身体原因无法抵京。集中授衔仪式结束后,实际的授衔工作仍由各位元帅负责颁发进行,如刘伯承元帅和贺龙元帅就分别在南京和兰州等地开展授衔活动,由时任国防部长的彭德怀也代为签发例如校官、尉官等军衔。

0 阅读:5

文青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