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宇宙终极解释(五)。
接上一个视频,综合前几个视频可以总结为以下两个关键点。
·第一、外部实在假说意味着万物理论没有任何的附加信息。
·第二、一个不带任何附加信息的描述就是一个数学结构。
也就是说如果你相信外部实在是独立于人类存在的,那么你也必须相信物理实在是一个数学结构。数学宇宙假说为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激进的解决方案,他认为在最底层实在是一个数学结构,所以他的各部分构建根本不具备任何内容的性质。

从这个意义上讲,数学宇宙假说暗示着我们居住在一个关系实在中,因为周遭世界的性质并不是源自于他的终极构建,而是源自于这些构建之间的相互关系。
如果你还是觉得这个理论太反直觉,可以再举一个例子,一个物体在这个尺度看是有颜色的,但组成它的原子是没有颜色的。宏观物体的颜色只是不同原子排列组合的方式呈现出来的一个属性,你越往微观的世界走,物体的属性就越少。而在所有的数学结构中,数字本身都不具备任何内容的性质,它们唯一的性质就是与其他数字之间的关系。

当然不论你怎么听,也许都不能接受这个理论。外部物理实在是一个数学结构,这究竟是什么意思?我们所处的这个物理世界是永远在变化的,一片树叶在风中飘摇,行星围绕着太阳旋转,可是数学结构却是静态的。一个抽象的十二面体,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永远拥有12个面,那么一个永远变化的事物怎么可能是由不变的东西组成的?

还有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如何把你塞到这个假定的数学结构里?如果你真的是数学结构的一部分,为什么会有自我意识、想法和感觉?爱因斯坦曾告诉我们有两种思考物理实在的方法:空间和时空。或许在这个由数学构成的宇宙中,我们的意识和感觉正是时空的某种奇妙表现,但这一切都还有待于科学的进一步探索和解答。

谢谢观赏,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