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5年,14岁的汉献帝刘协踏上了艰辛困苦的东归洛阳之路。
一众虎狼般的董卓旧将郭汜、张济、杨定、杨奉、董承,负责保护车队安全。
此时,皇帝的招牌仍有号召力,凭着长安5年攒下的最后几千人的家底,刘协一度对重振汉室充满了期待。
刘协心想,这个时候,如果再有一路忠诚的外援来护驾,那该多好啊。
还别说,外援真来了。
他就是宁辑将军段煨。

一、刘协能指望谁?
1、汉末三将
董卓乱政以来,卢植、朱儁、皇甫嵩被寄予匡扶汉室的厚望。
但卢植选择归隐,192年去世。
朱儁倒是打过董卓,却失败了。后来又拒绝陶谦当反董盟主的建议,被李傕手下贾诩用计诓到朝廷继续做官,再无发挥空间。
195年朱儁被郭汜扣为人质,忧愤而亡。
皇甫嵩在董卓死后,曾有机会统领董的旧部,却被当时掌政的王允拒绝了。
李傕、郭汜当权后,皇甫嵩担着个太尉的空名,195年也病死了。

2、幽州牧刘虞
刘虞是刘协到长安后,唯一一个真心挂念朝廷的地方大员,名望很高。
他不仅拒绝了袁绍、韩馥拥他为帝的建议,还始终坚持向长安交税,护送北方各地、各族使者到长安朝贡。
刘协曾偷偷派刘和(刘虞之子)逃出长安,向刘虞求救,却被袁术扣住了。
袁术骗刘虞共同出兵营救刘协,不想,刘虞派出的数千骑兵,也被袁术装进自己的口袋。
193年,刘虞被公孙瓒杀死,刘协唯一的念想也没了。

3、其他
其他有些实力的地方诸侯,也是各忙各的。
袁绍陷入公孙瓒、臧洪的两头堵。
曹操被吕布、张邈的反叛搞得焦头烂额。
袁术正兴奋地幻想着自己当皇帝。
刘表习惯性吃瓜观望。
韩遂与马腾,刘璋与张鲁,孙策与刘繇捉对厮杀。
至于守隅北海的孔融,刚接手徐州的刘备,更指望不上。

二、诬陷段煨
7月,刘协和百官从长安出发。
这一路,想吃唐僧肉的妖怪排着长队。
刘协只能用他的智慧和威严,在负责外围安全、却各怀鬼胎的诸将之间曲意逢源,一步步地挪向洛阳。
3个月后,第一道曙光终于出现了:
车队走到华阴,宁辑将军段煨来护驾了,带着各种物资用品,请刘协到他的营地。
因为和杨定有矛盾,段煨不敢下马。
守着刘协这么个大宝贝,岂能让别人染指?于是,杨定、董承等人就诬陷段煨谋反。
他们甚至编谎说,之前明确叛变的郭汜已经派人进入了段煨的军营,请求刘协下令攻打。
刘协身边的百官纷纷出来证明,段煨是绝对忠诚的,不可能谋反。
但和手握重兵的董卓旧将们相比,百官们的意见丝毫不起作用。
刘协虽然坚决不同意攻打段煨,杨奉等人却已经等不急了,直接向段煨开战。

三、段煨的忠诚
段煨是东汉名将段颎(179年去世)的弟弟,也曾是董卓部下,191年董卓西撤长安时,沿途命令段煨在华阴驻守。史载:
修农事,不掳掠,百姓安之。
在当时最混乱的关中地区,段煨驻守的华阴却能让百姓安心生产,实属难得。
刘协东归经过华阴,段煨自然要出一份力,他也是一路上出现的第一个有兵力、且真心护主的忠臣。
后来还出现过一个有实力真心护主的,河内太守张杨。
然后就没了。
即使是一路上跟随刘协的囯丈董承,也有自己的小九九。
杨奉、董承、杨定不顾刘协的反对,向他们认为来抢食的段煨发动了进攻。于是就出现了极富戏剧性的一幕:
段煨一边挨着揍,一边还得每天坚持将物资送给对手,用来侍奉刘协和百官。
杨奉等人打了10几天,也没能把段煨打跑,不得不放弃进攻,继续前行。
段煨也只好撤回华阴,刘协好不容易等到的希望,就这么擦肩而过了。
以段煨一面应战、一面输送物资的表现看,他不仅忠诚,而且战斗力很强。
如果刘协此时能得到段煨,很有可能不会输掉随后与李傕、郭汜、张济的弘农大战(这一战,把刘协从长安带出来的家当打了个精光),至少不会输得那么彻底。
刘协身边的百官和几千虎贲羽林卫士,也因此有可能得到保存。
那刘协一年后回到洛阳,就不至于四处求人,最后还把曹操给招来了。

198年,段煨奉旨讨伐并诛杀了李傕,此后再无出彩表现。
220年,刘协结束傀儡皇帝的生活,东汉灭亡,曹魏建立。
此时才发现,段煨居然是刘协争取命运主动权的最后一线希望。
因为,刘协后来为摆脱控制而采取的所有挣扎措施,都没有兵。
段煨有兵,也挺能打,而且绝对忠诚。

(文字原创,网图侵删)
自评:比起东汉后期的桓、灵两帝,刘协其实更有能力,但在曹操面前就完全不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