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的分手信,其实通篇只为了写八个字:仁至义尽,无可奈何。
主要分三个部分:
首先,小作文事件爆发后,都说东方甄选苛待董宇辉,于是为了隔离他和管理层的矛盾,俞敏洪给他成立了独立直播品牌“与辉同行”,给董宇辉100%的经营决策权让他想干嘛干嘛,除了现金+股权的保底收益外,公司净利润的一半也都分给他。
以俞敏洪的性格,把这么细的账目摊开说是很罕见的,潜台词不外乎:你们打听打听,哪个当老板的能做到我这份儿上?
其次,尽管俞敏洪和董宇辉个人之间坦诚信任、沟通良好,但舆论的事儿谁都左右不了,其中,别有用心的力量引导和造谣,导致两人都承受了太多无端的攻击,也让东方甄选的信誉度和美誉度急剧下降。而对一家靠互联网吃饭的上市公司来说,口碑起伏就意味着股价动荡,这是灾难性的经营风险,公司不可能与之共存。
最后,两个人也为解决这些问题努力过,可惜都没有成效,于是达成合意:把与辉同行切分出去,各过各的。
为了表达对这场分手的态度,也为了打破坊间对其“铁公鸡”的戏谑,俞敏洪把7千多万的股权收购款和1.4亿的公司净利润直接送给董宇辉,这就是网传“2.18亿分手费”的由来。
从这封信的信息量来看,俞敏洪为了留住董宇辉,让他在东方甄选价值最大化,确实能做的都做了,走到这一步,只能说是市场的必然规律。
从“与辉同行”销售数据看,半年就做到了1.4亿的净利润,增长速度把东方甄选一骑绝尘甩在后面,在市场看来,这已经充分证明了董宇辉独立扛销量的能力。
只要他客观上具备这个能力,即便他主观上不想单飞,他的粉丝、受众、想要与之共生的资本,也一定会把他推到他匹配的位置上。
所谓的流言纷扰只是表象,实质是市场在呼吁董宇辉释放更大的能量,走到对各方利益最大化的商业模式中。
正所谓“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在董宇辉拧巴过程中的舆论风波,就是这个“咎”。
这个过程中,俞敏洪其实也没做错什么,两年前董宇辉还是个濒临失业的英语老师,两年后已经是身价过亿的头部主播,很难讲是谁成就了谁。
只是无数案例证明,一个主播到了李佳琦、小杨哥、辛巴这种量级,就很难以“打工人”的身份与公司和平共存——不是想不想,而是做不到,人性和市场都不允许。
那么,与其像微念和李子柒一样两败俱伤,体面放手、互相祝福不仅是最好的选择,也是唯一的选择。
当然这2.18亿分手费,肯定不光是为了体面——
一个上市公司董事长,不会拿核心业务分割和巨额资金调动来成全个人的“体面”。
这个决策既然经过了董事会的同意,那么利益才是核心考量。
从分手信的来看,俞敏洪不敢再让东方甄选走超级大主播带货的老路,而是要把业务重点调整到自营品体系和会员体系上来,这一点,无疑高度依赖市场对品牌的信任度和认可度。
所以,这2.18亿,与其说是成全董宇辉的单飞,不如说是花钱买一个口碑、买一个说法、买一个印象分,为建成自营体系和会员体系铺路。
此时此刻,双方都把话说得很委婉动听,但分手信里俞敏洪也说了,切分之前“与辉同行”就与“东方甄选”构成竞争局面。
未来这份体面能不能保持下去,还需要交给时间和市场来回答。
作为局外人,看着董宇辉从贫家子弟走到今天,也看着新东方从风雨飘摇到稳住局面,双方互相成就、互相扶持直到互相切割,只能替双方感慨一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