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胡宗南升任国民党第十七军团军团长。紧接着他开始招贤纳士,储备人才,一番激烈地面试下来,他在名册上重重地圈住了一个刺头儿。
1937年6月,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三校合一成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迁至长沙。这时,国民党胡宗南部的青年战地服务团正在广招贤才,遂惹得全国各地有志之士纷纷前去面试。
接见会上,气势昂扬的胡宗南手执名册逐一点名。当他点到一个叫熊向晖的名字时,此人坐而不立,只说了句“我就是”。胡宗南有点诧异,内心反应便觉得是个刺头儿,索性问道:“熊先生为何到本军来?”没想到此话一出竟引来一场嘴上博弈。
熊向晖昂首说道:参加革命。
胡宗南微微一怔:为何到本军来参加革命?
熊向晖答曰:孙中山先生有遗嘱“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贵军是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到贵军来当然是参加革命!
胡宗南再问:那不愿抗日、反对抗日又算什么?
熊向晖脱口而出:积极抗日的是真革命,消极抗日的是假革命,不愿抗日的是不革命,反对抗日的是反革命。
这一刻,胡宗南蹴在那里盯着熊向晖看了好一会儿,然后在花名册上重重得画了一个圈儿,几次单独召见后,他决定将其留在身边。如此一来,周恩来精挑细选的秘密党员便成功打入了国民党核心内部。
熊向晖,出身于名门望族,17岁考入清华大学,有着不俗的仪表和超强的记忆能力,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成为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的骨干。这次被安插在“西北王”胡宗南的身边,用周恩来的话说,就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得一“怪才”,胡宗南自然喜上眉梢,立刻就开始了他的人才培养计划。
1938年5月,熊向晖被胡宗南送进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七分校学习,这也算得上黄埔第15期学员。学满之后,他又将其要回,充任自己的侍从副官兼机要秘书。一段时间的磨合后,熊向晖取得了胡宗南的绝对信任。这时,周恩来给他传来了指示,要他甘当闲棋冷子,在国共合作一直良好的情况下,他就一直闲下去、冷下去,呆在胡宗南身边做个进步人士直到永远。
然而,一切并没有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1941年,蒋介石命令胡宗南一起反共,熊向晖被正式启用 。周恩来给他的任务就是搞情报,保卫党中央,他直接上线叫王石坚。
王石坚,山东方登人,是时任我党西安情报系统所属的北平秘密电台工作人员。1933年被捕过一次,表现得十分英勇,后被周恩来救出,建立了一个以西安为中心,连接北平、保定、沈阳、兰州等地的高层次情报网,他的主要对象就是胡宗南。
1943年5月22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公开宣布《解散共产国际的决议》,
蒋介石遂借此密电胡宗南:“乘此良机,闪击延安,一举攻占陕甘宁边区,行动绝对保密”。胡宗南领命后立即投入布置,并很快拿出方案确定7月9日进攻边区。这可是7月3日才从他手上放出去的消息,然而这出师不利的窘迫恐怕再没谁有他胡宗南来得这么直接了,7月4日他便收到了朱德的“电报指责”,说他破坏“抗战团结之大业”。好家伙,这可是扣了一顶大帽子,国际影响恶劣,非但他胡宗南担不起,就连蒋介石也扛不住这舆论的压力呀。尽管气得咬牙切齿,两个人也只得关起门来打断牙往肚里咽, 老蒋一声令下,延安也就消除了危险。
如此快速地走漏风声,胡宗南当然觉察到有人泄密,但是他里里外外彻查了个遍,也没有想到是自己的贴身秘书熊向晖,这个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一晃四年过去了,胡宗南对熊向晖越发信任和喜爱了,他亲自为熊向辉主持了婚礼,并决定保荐他赴美留学。然而,就在这个节骨眼儿上,胡宗南又摊上大事了。
1947年3月,熊向晖带着新婚妻子到杭州蜜月旅行,之后将赴美留学。没想到中途却接到了胡宗南的急电,让他急速赶回南京待命,并推迟三个月赴美。疑惑重重的熊向晖回到南京才知道,蒋介石竟然再次密谋攻打延安。这一次,他重兵出动17个旅共15万人,94架飞机,要一口吞掉我陕甘宁边区。熊向晖娴熟地打开胡宗南交给他的绝密作战计划,快速地过了一遍后,又神不知鬼不觉地封回了原样。然后,他将脑子里的记忆悉数密报了王石坚,让党中央提前知道了敌人的动向。
然而,延安的主战部队都去了华北一线抗日,剩下的警卫部队和民兵加起来也不到四万人,如何能敌蒋介石的精锐部队?
“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十五万人回马处,土人指点到今疑。”
诸葛亮的这出“空城计”唱得漂亮,而从古至今,没有人证明过相同的战术不可以用在不同的战场。根据接到的情报,党中央果断决定采取“存人失地”的方针,放弃延安并坚壁清野,把包袱交给国民党去背。然后在陕北黄土高原通过蘑菇战、麻雀战等战术将国民党军“肥的拖瘦、瘦的拖死”,以达到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目的。
很显然,胡宗南攻下了一座空城,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最终骑虎难下,处处挨打,损兵折将。
延安打成这个样子,胡宗南整日郁郁寡欢,他对熊向晖说:“这里没你的事儿了,你去美国读书吧。”就这样,熊向晖将夫妻俩的重要物品寄存到西安王石坚处,再把妻子送回南京老家,于1947年7月便远赴美国了。
没想到三个月后却突然出事了。
1947年10月的一天早晨,熊向晖习惯性地翻看《纽约时报》,一则国际新闻将他震惊了。国民党破获了北平、西安共产党的地下电台,抓了很多人。不久,这个消息就从他妻子的来信中得到了证实,并且得知被捕的人中就有王石坚,自己寄存在他家的重要物品也被搜走了。
这一刻,熊向晖知道自己暴露了。
可是令他意想不到的是,不仅一点抓捕他的风声都没有,妻子也安然无恙,甚至他还平安地在美国读完了硕士学位,最终于1949年7月经香港安然回国。
按常理,大家肯定会联想到王石坚再次被捕又再次扛住了严刑拷问,保全了熊向晖。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王石坚的这次被捕,根本没能经受住考验,而且很快就叛变了,还写了自白书。
难道是熊向晖跟了胡宗南十二年,对方念及感情放过他了吗?当然不是,38年之后这个答案方才揭晓。
1985年,曾服务军统多年,深知其中内幕的沈醉已经历任了好几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协委员,他陆续写了很多披露军统内幕的文章,其中就对王石坚被捕,熊向晖暴露这件事进行了详细地叙述:
1947年秋冬间,我曾去西安见过胡(胡宗南),那是为了处理军统在西安几万包面粉的事。我在处理面粉时,保密局行动处长叶翔之正在西安搜捕西北中共地下党组织。在清理出来的线索里,发现胡宗南的秘书和他的西北通讯社的负责人当中有中共党员,已经活动多年。这是一件非同小可的大事。叶翔之拿不定主意,就向毛人凤请示,毛人凤指示说,涉及胡的部下的问题,应先向胡详细报告,有关案宗都可以送给他看。 胡宗南看后大吃一惊。这个死要面子的人,听说自己的亲信中居然有了共产党,脸都气得发青。他立刻决定将所有涉及他部下的几个人都由他自行处理,要叶翔之不必过问;连向蒋介石报告时都不要讲,千万不能让蒋介石知道。
沈醉的这段描述相当直白,熊向晖没有在暴露后落入敌手的原因也就显而易见了。